李渊的野心到底有多大?将其4个儿子的名字连起来读,就明白了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方丈

编辑|方丈

前言:

在中国历史的风云人物中,李渊常常被认为是个“被儿子抢了风头”的存在。

但你是否想过,这位大唐开国皇帝的雄心,早已悄悄藏在他亲手为四个儿子取的名字之中?名字,不仅是称谓,更可能是志向的密码。

若将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的名字连起来读,你会发现一个令人惊讶的秘密,仿佛整个帝国的蓝图早已在他心中铺开。

他到底有着怎样的野望?

出身显赫,坐拥人脉

谈起李渊,就不得不提他的家世。

李渊祖父是西魏权臣李虎外祖母是隋文帝杨坚皇后独孤氏。

也就是说,李渊的外婆和隋文帝是夫妻。

这层亲缘关系,让李渊自幼就受到优渥的生活条件和良好的教育。

李渊自幼聪颖,勤奋好学。

他博览群书,兼通文史;勇武过人,善骑射,堪称文武全才。

年仅13岁,就袭封唐国公。

从此,一代枭雄初露锋芒。

不仅仅是在家中,李渊在隋朝做官,更如鱼得水。

短短几年时间,就官至上柱国,位极人臣。

这其中除了他的才华之外,还有他外婆独孤皇后的提携和隋文帝的赏识。

隋文帝不仅是他的舅舅,更是他的伯乐。

隋文帝常常称赞李渊:"此子骨骼奇特,他日必成大器!"。

在隋文帝的栽培下,李渊的势力如日中天,成为朝中炙手可热的红人。

在这个阶段,野心勃勃的李渊,一方面积累自己的人脉和势力,一方面虎视眈眈地关注着天下大势的走向。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

李渊心中的野心,开始一点点膨胀……

玄机在握,蓄谋已久

一个人的名字,往往寄托了父母的希冀。

而一个特殊的名字,更能管窥取名者的心思。

李渊对儿子的名字,可谓煞费苦心。

他最宠爱的四个儿子,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玄霸、四子李元吉,名字连在一起读,大有玄机:

建成:建功立业,成就伟业

世民:治世安民,造福百姓

玄霸:天地玄黄,称霸天下

元吉:大吉大利,顺遂吉祥

读来朗朗上口,志在必得啊!

难道这真的只是巧合吗?非也。

细细品味,你会发现,这其中大有深意。

"建成"二字,道出了李渊的理想抱负。

他要建功立业,成就一番伟业。

"世民"二字,体现了李渊的治国理念。

他要治理天下,让百姓安居乐业。

这需要文治武功兼备,这正是李渊的特长所在。

"玄霸"二字,流露出李渊的雄心壮志。

"玄"代表天地,"霸"代表称霸。

连在一起,就是要称霸天下,一统江山的宏愿。

"元吉"二字,更像是李渊对自己美好未来的期许。

在他看来,大唐江山指日可待,而到那时,必然是国泰民安,欣欣向荣。

生生不息的父爱,也掺杂了几分功利。

俗话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李渊给儿子取名,绝对不是信口拈来,而是揣摩再三、精心考量的结果。

其中的野心,昭然若揭。

挟雄心以谋霸业

从给儿子取名的内容来看,李渊当时就已蓄谋篡唐夺位。

那么,他如何一步步实现这个"光明正大的阴谋"呢?

势力初具,静待时机

李渊不动声色,大量笼络人才,壮大自己的势力。

他的人脉遍布各地,不乏文武奇才。

比如,房玄龄、杜如晦等文臣,是他的谋士和智囊;李靖、殷开山等武将,是他的嫡系和心腹。

这些人,后来都成为唐朝的中流砥柱,功不可没。

李渊还频频参与平定叛乱的战争,军功赫赫。

每次征战,他都亲自上阵杀敌,所向披靡,让士兵对他心服口服。

后来,这些将士成为了他的铁杆支持者。

在朝中,李渊也广植亲信,深得隋炀帝信任和喜爱。

他和隋炀帝推心置腹,无话不谈,堪称知己。

隋炀帝还把自己的亲妹妹嫁给了李渊的儿子李建成,结为姻亲。

人脉的广泛,势力的壮大,隋炀帝的信任,这一切都在为李渊掌控天下埋下伏笔。

此时的李渊,已然蓄势待发,静待时机。

天时地利,草木皆兵

转折点出现在公元617年。

李渊的得力助手宇文化及在太原起兵造反,李渊趁机跟随宇文化及一同造反。

这一举动,彻底撕破了李渊与隋朝的脸面。

而先前的人脉积累,如今成为了李渊的口实和资本。

各地的义军纷纷响应,李渊的队伍越来越壮大。

对外,他打着"匡扶王室"的旗号;对内,他许诺事成之后,封官进爵,鼓舞人心。

天时地利人和,一切都在向着有利于他的方向发展。

唐朝建立前的几次关键战役中,李渊都亲自出马,沙场点兵。

久经沙场,军功赫赫,对军心的掌控可见一斑。

擒贼擒王,谋定而动

李渊深知,想要推翻隋朝,光有武力还不够,还要争取民心。

他审时度势,选择了一条颇为高明的路线——伪装。

为了笼络人心,他打出"匡扶王室"的旗号,对外宣称是为了拯救隋朝的腐败和无道。

同时他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废除隋朝的苛捐杂税,深得民心。

如今想来,李渊何尝真的想扶持隋朝?他不过是玩了一场政治游戏,蛊惑人心。

背地里,他加紧布置,准备伺机而动。

公元618年十一月,隋炀帝暴毙,李渊抓住时机,拥立代王杨侑为帝,自己当上了丞相,实际上已经是天下的共主了。

朝野上下,都在等待李渊的最后一步棋。

果不其然,杨侑禅位于李渊,李渊顺理成章地登上了皇位,是为唐高祖。

大唐就此开启了近三百年的基业。

子孙内斗,天下三分

然而,李渊万万没想到,自己费尽心机打下的江山,却在儿子手里丢了。

公元626年,发生了震惊朝野的"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设计杀死了太子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篡位夺权,逼迫李渊退位。

玄武门一役,血流成河,尸横遍野。

玄武门,遂成为千古罪门。

人们不禁要问,李渊当年若知今日,还会不会起兵反隋,创立大唐?

他是否想到,玄武门悲剧的根源,恰恰埋藏在自己的谋略之中?

"李渊之谋,李世民之勇,成一家之天下"。

他用心良苦栽培儿子们,到头来却成就了他们反目成仇、自相残杀的悲剧。

开国皇帝李渊含恨而终,巍峨的皇陵之中,埋葬的是他一生的功业和荣耀。

儿子间的相残,更是他作为人父的痛。

天下三分,都付与笑谈中。

结语

站在时光的尽头回望,李渊的一生,可谓荡气回肠。

他出身显赫,却不满现状;他蓄谋已久,伺机而动;他挟雄心以谋霸业,终成一代帝王;然而天下三分,子孙内斗却是他无力回天的悲剧。

在乱世中,英雄辈出,然而真正能够笑到最后的,又有几人?

秦皇汉武,都是一代雄主,然而秦朝二世而亡,汉朝也难逃分崩离析的命运。

创业维艰,守成更难。

曹操一生戎马,最后却落得个"成败转头空"。

乱世枭雄的悲欢离合,古往今来,略见一斑。

然而天下大势,浩浩汤汤,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我们还是要相信,没有永恒的王朝,只有永恒的历史;没有不变的现状,只有不变的变革。

回望李渊的一生,我们更应该思考,在乱世之中,我们如何担当、如何作为。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英雄不问出处,长风破浪会有时。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8

标签:人脉   伟业   儿子   名字   大唐   江山   隋朝   雄心   野心   势力   历史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