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离“终点站”最近的地方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听惯了哲学家的宏大叙事,或许这位在殡仪馆工作了8年的“摆渡人”,能用最朴素的言语,刺穿我们日常的迷茫与虚浮。
凌晨4点,城市还在沉睡,李志刚(化名)已经穿好深蓝色的制服,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工作的地点,是大多数人一生只会来一次,却又无比敬畏的地方——殡仪馆。
8年前,28岁的他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成为了这里的一名遗体接运兼火化师。从最初的恐惧、失眠,到如今的平静、坦然,这段特殊的职业生涯,让他对“人生”二字,有了远超常人的深刻理解。
当被问及那个终极问题“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时,这位36岁的大哥点了一支烟,目光望向窗外渐亮的天光,说出了下面这些朴实却震耳欲聋的话。
一、“来这里,才明白‘万般带不走’是真话”
“我接过襁褓中的婴儿,也送走过百岁的老人;接过衣衫褴褛的流浪者,也处理过身价亿万的富豪。”李大哥说,无论生前如何显赫或落魄,当那一程来临,所有人都是一样的。
“你争了一辈子的名表、豪车、大房子,带不来。吵架赢了的气势,算计得来的利益,也带不来。最后陪伴你的,只有一身干净的衣裳,和一个简单的盒子。”
他说,这并非宣扬虚无,而是让人清醒:我们拼命追逐的许多东西,其实都是“身外之物”。 人生的锚,不应该完全系在这些浮动的、终将失去的事物上。
二、“最让人心疼的,不是死亡,而是遗憾”
8年里,最让李志刚感到难受的,不是死亡的形态本身,而是生者那无法弥补的遗憾。
他见过哭到晕厥的儿子,因为父亲前一天还打电话叫他回家吃饭,他却以“忙”为借口推脱;他见过一遍遍抚摸母亲脸庞的女儿,后悔自己为什么没有早点发现母亲身体的异样;他见过在告别厅里互相指责、甚至大打出手的兄弟姐妹,为了一点遗产,在父母的灵前撕破了最后一丝温情。
“很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我以为还有时间’。”李大哥深吸一口气,“人生的意义,或许就是少留点遗憾。 想陪父母,就现在去买张车票;想表达爱,就今晚给对方一个拥抱;和孩子做了承诺,就别总用‘下次一定’来搪塞。时间不等人,告别常常比明天来得更早。”
三、“活得好,比活得久更重要”
在殡仪馆,你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人生总结。
“有的人,告别厅里挤满了人,有真心的眼泪,也有温暖的追忆。而有的人,仪式冷冷清清,寥寥几个亲属,表情里甚至看不出悲伤。”李大哥观察到,一个人的“身后哀荣”,恰恰反映了他生前的“生命质量”。
“这个‘活得好’,不是指你有多成功,而是你是否真诚地对待过身边的人,是否给予过爱和温暖,是否在你的角色里——作为子女、父母、朋友、同事——尽到了责任,留下了善意。”
他感慨,与其苦苦追寻长寿的秘诀,不如思考如何让有限的生命密度更大、情感更真挚。一个被爱和温暖充满的60年,远胜于一个孤寂冷漠的90年。
四、回归日常:他如何度过自己的人生?
听了这么多生离死别,李志刚自己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戒掉了熬夜,每天尽量回家吃晚饭。他把以前用于应酬的时间,大部分用来陪伴妻子和刚上小学的儿子。周末,他会带着全家去郊外走走,或者 simply 坐在公园里看孩子奔跑。
“以前会因为工作上一点不顺心就烦躁一天,现在不会了。”他笑了笑,“能健康地醒来,看到家人的笑脸,有一份安稳的工作,这就已经是巨大的幸福了。还有什么好计较的呢?”
他不再执着于买名牌、换豪车,而是更愿意把钱花在带父母去旅行、给孩子买一本好书这样具体而温暖的事情上。
结语:向死而生,或许才是最好的活法
与李志刚聊完,走出殡仪馆,午后的阳光有些刺眼。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脸上写着忙碌、焦虑或疲惫。他们中的大多数,或许从未认真思考过“终点”的模样。
而那位在“终点站”工作了8年的大哥,用他最日常的视角告诉我们:人生的意义,或许并不在远方宏大的叙事里,而是在每一个当下可触的瞬间里。
在热气腾腾的饭菜里,在家人健康的陪伴里,在朋友真诚的问候里,在你为理想踏出的每一步里,在你减少一个遗憾、增加一份温暖的每一个选择里。
向死而生,不是消极等待,而是让我们清晰地看到生命的有限,从而更加珍惜、热爱、投入地活好每一个今天。
因为这每一个今天,都是我们未来不会再拥有的、
更新时间:2025-10-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