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当四十艘满载着巴西大豆的货轮正朝着中国港口全速进发之际,远在万里之遥的美国密西西比河畔,豆农们却只能望着堆积如山的大豆愁眉不展。这场由关税挑起的贸易角力,正在重塑全球农产品贸易的格局——中国以切实的行动向世界宣告:“没有谁能够垄断我们的饭碗!”
一、240 万吨订单背后的博弈
据路透社的独家披露,中国企业于本周迅速签下四十船巴西大豆,总量高达 240 万吨,这相当于中国月均压榨量的三分之一。这些大豆将于 5 至 7 月集中抵达港口,恰值中国夏季饲料需求的高峰期。而与此同时,美国农业部的数据表明,近 60 万吨已售出的美国大豆仍滞留在港口,前途未卜。这场采购热潮的导火索,乃是特朗普政府最新升级的关税之战。当美国将对华商品关税提升至 125%之时,中国迅速予以反制,对美大豆加征 84%的关税,直接致使美国大豆的进口成本飙升 30%以上。“当下从美国进口大豆,每吨需多支出 120 美元,这桩生意着实无法进行。”山东某粮油企业的负责人向记者透露。
二、巴西的“逆袭”密码
巴西能够在这场博弈中脱颖而出,绝非偶然。2025 年初,巴西大豆的到岸价每吨为 420 美元,相较美国大豆便宜 7%。此种价格优势的背后,乃是巴西农业的“三重竞争力”:
成本革命:巴西大豆的种植成本比美国低 22.5%,这得益于其丰富的土地资源以及机械化外包的模式。
物流升级:中国斥资 40 亿元建设的桑托斯港新码头即将投入使用,加之海关罢工的结束,巴西大豆的运输效率提升 40%。
产能爆发:2025 年巴西大豆的产量预计可达 1.716 亿吨,创下历史新高,充足的供应让中国买家吃下了“定心丸”。
三、美国豆农的“血色春耕”
这种困境绝非偶然。7 年前的贸易战,美国豆农已丧失中国市场 30%的份额,如今随着新一轮关税战的爆发,这一缺口正在持续扩大。美国大豆协会主席拉格兰德直言不讳:“中国与巴西的合作已深入基础设施领域,我们想要夺回市场几乎是不可能之事。”
四、贸易战的“蝴蝶效应”
市场重构:在中国大豆的进口来源中,巴西所占的比例已从 46%跃升至 74%,而美国的份额则萎缩至 18%。
政策反思:美国农业部长罗林斯虽承认农民处境艰难,但仍坚称“变革会带来繁荣”,然而这种说法遭到了 80%受访豆农的反对。
全球粮价:巴西大豆因需求的急剧增加价格上涨 12%,或许会引发第四季度全球供应的紧张态势。
更新时间:2025-04-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