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材竟与长寿相关?这3个关键特征,可能预示着长寿信号!


《欧洲心脏杂志》近期发表的一项针对2.1万英国人的研究,为理解“长寿身材”提供了新的视角。



综合研究数据来看,与长寿相关的身材特征可概括为3点:


一是体脂分布的重要性超过体质量指数(BMI),脂肪“分布位置”比“总量多少”更关键;


二是腰腹区域(包括内脏及皮下)脂肪较少的人群,心血管衰老速度可能更慢;


三是男女存在差异,男性需关注腰腹紧致度与肌肉脂肪含量,女性臀腿部位有适量脂肪或对心血管有一定保护作用。



这些特征的背后,均有相应的研究数据支撑,同时也需结合个体情况客观看待。




先辨误区

BMI正常,未必具备“长寿相关身材条件”


长期以来,BMI在判断身材与健康的关联中被广泛使用,其正常范围通常被认为是18.5~23.9kg/m2。


但此次研究数据对这一传统认知提出了新的思考:


用BMI评估是否肥胖存在性别偏倚,可能将脂肪量正常的女性归类为超重,将脂肪量超标的男性归类为正常或超重,而并非肥胖。


在BMI≥25kg/m2(通常界定为超重)的人群中,约31%的女性体脂率处于正常范围,属于“体重超标但体脂正常”的情况;


有23%的男性体脂率达到肥胖标准,呈现“体重与体脂不匹配”的现象。


这意味着,BMI更像是对“体重总量”的简单衡量,无法准确反映体内肌肉与脂肪的实际构成及分布情况。



研究提示,相较于BMI数值,体脂的分布模式可能与心血管衰老速度的关联更为密切,这也为理解“长寿身材”提供了重要前提。




需关注的风险

两类脂肪或与心血管衰老速度加快相关


研究中引入了心血管年龄差(即预测心血管年龄与实际年龄的差值)这一指标,心血管年龄差越大,意味着心血管衰老速度越快。



数据显示,以下两类脂肪的累积,可能与心血管衰老风险增加存在关联:


(1)内脏脂肪:与男女心血管衰老均有较密切关联


内脏脂肪指分布在腹腔内、器官周围的脂肪。


研究数据显示,内脏脂肪每增加1单位,心血管年龄差可能增加0.656岁,提示内脏脂肪累积或与心血管衰老速度加快存在关联。



从性别差异来看,男性内脏脂肪随年龄增长的速度可能更快:数据显示,男性每10年内脏脂肪增幅约为8.2%,高于女性的5.3%。


这一差异或许能够解释,为何中年男性中“啤酒肚”人群较女性更为常见,且需更加关注心血管健康风险。


(2)肌肉与肝脏脂肪:易被忽视的“隐形关联因素”


除内脏脂肪外,肌肉与肝脏中的脂肪含量也进入了研究视野。


肌肉脂肪浸润(即肌肉组织中脂肪含量过高)的情况,与心血管年龄差增加存在关联。



这意味着,即便从外观上看肌肉量充足,若肌肉组织内部脂肪含量较高,也可能对心血管衰老进程产生负面影响。


肝脏脂肪含量过高(如脂肪肝相关情况)与心血管年龄差的关联更为显著,提示肝脏脂肪累积与心血管衰老速度加快有较强关联。


因此,即便体重处于正常范围,若存在“四肢纤细但腹部松软、日常易疲劳”等情况,也需关注肌肉与肝脏脂肪含量的潜在影响,避免忽视这类“隐形”的健康关联因素。




男女差异

长寿相关身材特征的性别特异性


研究进一步发现,与长寿相关的身材特征在男女群体中存在一定差异,这种差异或与生理结构及激素水平相关。



男性:腰腹紧致度与肌肉质量是关键

对男性而言,除内脏脂肪外,以下两个因素与身材相关的健康风险关联较明显:


腹部皮下脂肪(即腹部皮肤下方的脂肪)较多时,心血管年龄差可能增加;


中心型肥胖(即脂肪主要堆积在腰腹部,又称向心性肥胖或苹果型肥胖)人群,心血管衰老速度可能相对更快。



综合来看,男性群体中,腰腹区域紧致(一般建议腰围<90cm)、肌肉组织中脂肪含量较低的身材,可能更符合与长寿相关的身体状态。


需注意的是,这并非要求男性追求“极致纤瘦”,而是强调腰腹脂肪控制与肌肉质量维护的重要性。



女性:臀腿紧致脂肪或有一定保护作用

研究发现,女性体内遗传倾向于在臀股部位累积脂肪的人群,心血管衰老速度可能相对较慢,提示这类脂肪分布或对心血管健康有一定保护作用。



但需明确的是,这种保护作用的前提是“适量且紧致的脂肪”,而非臀腿部位脂肪过度堆积导致的肥胖状态。


此外,女性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变化,内脏脂肪累积的风险可能会增加,此时更需关注体脂分布的变化,避免腰腹脂肪快速增长。




普通人的判断方法

3个简单维度初步评估


无需借助专业医疗设备,普通人可通过以下3个维度初步判断自身身材与上述特征的贴合程度:


(1)腰围测量


男性腰围建议控制在90cm以内,女性建议控制在85cm以内,腰围超标可能提示腰腹脂肪累积风险增加。



(2)腰臀比计算


用腰围数值除以臀围数值,男性建议<0.9,女性建议<0.85,该比值较低,通常意味着脂肪更倾向于分布在臀腿部位。



(3)肌肉触感评估


放松状态下触摸手臂、大腿等部位的肌肉,若触感硬实而非松软,或提示肌肉中脂肪含量相对较低。




总结

长寿身材的核心是“脂肪分布合理”


综合研究内容来看,“长寿身材”并没有统一的、绝对的标准,其核心在于“脂肪分布合理”——避免腰腹(尤其是内脏)脂肪过度累积,同时结合性别差异关注特定部位的脂肪与肌肉状态。



研究同时提示,即便身材不完全符合上述特征,通过合理的饮食管理与规律运动(如每周累计1200 MET-min的运动量,约相当于快走3次、每次1小时,或游泳2次、每次40分钟),也可对心血管健康产生积极影响,进而为健康长寿创造有利条件。


毕竟,健康是一个多维度的话题,身材只是其中的一个影响因素,而非决定因素。


【参考文献】


Losev V, Lu C, Tahasildar S, et al. Sex-specific body fat distribution predicts cardiovascular ageing[J].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25: ehaf553.


说明:文字原创,部分图片来自网络,部分图片由AI生成。


作者:解阳杨

设计:刘锦

责编:郝学婧

审核:姜峰 李硕然 唐蔚 李青青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8

标签:养生   长寿   信号   特征   身材   关键   脂肪   心血管   肌肉   内脏   衰老   男性   女性   肥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