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点右上方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还能及时阅读最新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2025年4月7日,印度商务部长皮尤什·戈亚尔在公开场合甩出惊人言论,称“全球贸易混乱的根源,是让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
这番话不仅刷新了世界的认知,也揭开了印度一边讨好美国,一边封锁中国的双面嘴脸。
印度商务部长皮尤什·戈亚尔
比起解决自身的经济困境,印度更热衷于把中国当“替罪羊”,试图趁乱捞一把,搞所谓“印度制造2.0”的逆袭。
然而,历史的车轮不会因为诡辩而倒转,颠倒黑白更掩盖不了现实的焦虑与焦灼。
戈亚尔直言不讳地表示:“我们今天所面对的全球贸易混乱,本质上源于当年允许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仿佛中国就是经济全球化的“罪魁祸首”,世界供应链的“破坏者”,印度“制造崛起”的最大障碍。
这番话,听上去冠冕堂皇,甚至自带“义愤填膺”的情绪感染力。
但这个“锅”,中国真背不了。
回到时间的起点。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WTO(世界贸易组织)第143个成员国。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签字仪式现场
入世之路,中国走了整整15年,其艰难程度,不亚于一次深刻的国家级改革。
从1995年重新提出加入WTO开始。
中国便开始系统性清理不符合国际规则的数千项法规政策,主动降低关税,取消进出口配额,重建贸易框架体系。
不是被邀请,也不是“走后门”,而是凭借实打实的改革诚意与巨大市场潜力,一步步赢得国际社会认可。
中国入世时,全球市场一度弥漫着浓浓的担忧情绪。
当时不少国家媒体集体唱衰,尤其是美欧一些学者大肆渲染“狼来了”——担心中国庞大的制造业和低成本劳动力将淹没全球市场。
可谁也没想到,20年后,“狼”没来,“中国制造”却成了支撑全球供应链的脊梁。
从手机零部件到汽车发动机,从医疗器械到高端家电,中国成为许多国家不可替代的合作方。
入世后,中国全面履行承诺,不但把关税总水平从15.3%降至7.4%,甚至超过了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平均降幅。
在服务业方面,中国逐步对外资开放银行、证券、电信等领域,允许外资控股乃至独资经营,开放水平远高于入世承诺。
在法规透明度、知识产权保护、产业政策合法性等方面。
中国也逐步与WTO规则接轨,被世贸组织评价为“最守规矩、最负责任的新兴成员之一”。
如果这都算是“扰乱秩序”,那请问:世贸组织的规则到底是为谁制定的?
是不是只有“听美国话”的国家才叫规则之内,其他国家努力执行规则反倒成了“威胁秩序”?
更离谱的是,戈亚尔在发言中含蓄暗示,若当年中国未被允许入世,全球贸易格局不会像今天这样“混乱”。
但数据会告诉我们是谁在贡献全球经济增长。
根据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历年统计。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是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最高的国家,部分年份占比高达30%。
全球制造业排名,中国自2010年起连续十五年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制造业产值近三成。
2010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2013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
2020年起,中国连续成为全球最大外资流入国和第二大对外投资国。
在这些变化的背后,是一个全面开放、积极参与、诚实履约的大国形象。
戈亚尔部长的话表面上是在评判中国,实际上透露的却是印度自身的深层焦虑。
来看看数据。
当前印度的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仅为23%,不仅低于中国近30%的水平,还远低于一个想“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国家应有的基础。
而与此同时,印度对华贸易逆差早已突破千亿美元,成了“买中国货、靠中国货、又想限制中国货”的典型案例。
这种割裂,体现在印度对中国车企的打压尤为明显。
比亚迪,这家在全球电动车市场节节攀升的中国企业,曾计划与印度合作伙伴投资10亿美元在印建厂,却遭到明令拒绝。
而当比亚迪辟谣“另建厂”消息后,印度方面又迅速“喜提”一波国内民族情绪,仿佛封杀中国企业,就能救活本国工业一样。
但现实是残酷的。
印度对超过4万美元地进口车征收高达100%的整车关税,这是全球主流经济体中最高的税率之一。
你既要别人来投资,又不愿意降门槛,既盼着引进先进技术,又不愿给市场公平竞争。
这样的“鸡贼思维”,不是招商引资,而是在设陷阱。
而在中资被拒绝的同时,印度却热情欢迎特斯拉。
甚至在特斯拉“犹犹豫豫”时,印度官员亲自上门“劝驾”。
为了让马斯克落地建厂,不惜做出包括关税减免、土地优惠在内的一系列“特别安排”。
但凡特斯拉开个好头,印度就恨不得全球都知道“美国选了印度”。
而这种投机的本质,正是印度面对结构性经济困境的焦虑。
制造业不振、就业吸纳能力低下、民众实际工资增速跑不过通胀、私人消费比重从60%跌至53%。
所有这些问题,根本不可能靠“封杀中资”来解决。
中国在入世初期面临的挑战,印度今天也在面对。
但中国靠改革撑了下来,而印度却选择把责任丢给别人。
在戈亚尔的发言中,还有一句话特别刺耳:
“我们正处于历史性时刻,印度完全有能力将当前局势转化为机遇。”
听上去豪情万丈,实则心机满满。
什么意思?
很简单,美国打中国,我们赶紧站好队,争取能捡点“便宜”。
但问题是,这算盘真能打响吗?
现实可能比印度预想的要复杂得多。
就在印度试图以“可替代中国”的姿态吸引美资的时候,2025年4月15日财联社报道:特朗普政府宣布,将对进口药品征收关税。
这对印度来说,不啻于一记闷棍。
要知道,印度的仿制药产业年出口额高达420亿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0%。
特朗普这一刀下去,砍得就是印度最有竞争力的产业之一。
而面对美方咄咄逼人的“对等关税”,印度不但没有像欧盟或中国那样提出反制措施,反而低姿态地要求谈判。
当地时间4月7日,印度外长苏杰生发布声明,称已与美国务卿鲁比奥进行了电话会谈,商讨贸易、关税问题。
更讽刺的是,印度在刚挂完美国电话后,马上转头指责中国是全球混乱的始作俑者,把“贸易战”的一切后果都归咎于中国入世。
这种“左右逢源”的外交套路,说得好听叫灵活,说得难听一点,就是见风使舵、搬弄是非。
印度此举,其实并不是第一次。
早在特朗普发动贸易战初期,印度就是全球唯一一个没有对美方加税的主要经济体。
莫迪政府始终避免与美国对抗,甚至主动降税、推改革、做出多个“示好”姿态,生怕引来特朗普一记怒火。
然而,印度至今未被纳入美国自由贸易协定,也未获得战略产业优待。
换句话说,印度寄望于美国扶持,建立新型供应链体系,替代中国角色,可能只是“自说自话”。
美国打的是全球战略牌,不是“让印度上位”的慈善家。
更何况,美国对印度真正的期待,只是一个“可以用、好管控”的角色,而非一个能自立门户的制造强国。
印度越是幻想成为“中国的替代品”,越容易被现实打脸。
参考文献:
我国成WTO“模范生” 与世界共赢 为世界贡献中国力量源.上海证券报.2021-12-10
一边对美讨好,一边对华说不,印度居心叵测推锅中国.中华网军事.2025-04-14
加征关税前奏?特朗普政府已对制药、半导体启动232调查.财联社.2025-04-15
特朗普威胁对药品征关税,依赖美国市场的印度药企慌了.第一财经网.2025年04月14日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与印度外长苏杰生讨论关税问题.新浪财经.2025-04-08
无语!印高官竟称贸易战是“大好事”,怪中国加入WTO.观察者网.2025-04-09
更新时间:2025-04-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