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值蚊媒活跃关键期
为有效预防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传播
7月25日
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组织开展
防蚊灭蚊防控行动
中心城区300个物业小区积极响应
为广大居民筑牢公共卫生安全屏障
据悉
此次行动将持续到秋季
直至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
传播高发期结束
根据行动部署,各物业企业对管理区域内所有公共区域、楼宇内外、附属设施及业主共用部位进行 “拉网式” 排查,重点覆盖:公共绿地的低洼处、地下室的集水井、各类排水沟(渠)、屋顶天台的积水、闲置的坛罐缸盆、施工场地的积水坑洼、地下车库的排水沟、消防水池周边、景观水体的边缘等。
针对排查出的各类积水,将立即采取清扫、倾倒、填埋、疏通等措施彻底清理;对无法即时清除的积水(如景观水体)投放灭蚊幼药剂,同时物业将进一步整治小区内花盆托盘的残留水、废弃轮胎的积水、露天堆放杂物形成的积水、空调外机接水盘的积水等易被忽视的微小孳生地,确保小区内无任何蚊虫可孳生的环境。
据了解,此次行动要求所有物业企业必须聘请有资质的专业消杀公司,或组织经过专业培训的物业人员,对小区所有公共区域(包括绿化带、下水道口、垃圾收集站(点)、公共楼道、电梯轿厢、地下车库、公共卫生间等)开展系统性消杀,每周至少进行 1 次全域集中消杀,消杀记录需详细存档(包括时间、区域、药剂种类、操作人员等信息)。
针对伊蚊活动频繁的时段(如清晨、傍晚)和业主反映集中的楼栋、单元门口、地下室、架空层等区域,物业企业将增加消杀频次至每周 2-3 次,对保障性住房小区、老旧小区等蚊虫易聚集区域优先安排消杀资源,确保消杀效果。
行动期间,各物业企业将通过业主微信群、QQ 群、小区公告栏、电子显示屏、入户发放宣传单等多种方式,向每一户业主普及基孔肯雅热防控和防蚊灭蚊知识,重点宣传 “清除家中积水、安装纱窗纱门、使用蚊帐和驱蚊剂、出现发热等症状及时就医” 等要点,并建立 “物业 + 业主” 联动机制,设立灭蚊问题反馈渠道(如专线电话、微信反馈群),鼓励业主主动报告小区内的蚊虫孳生地和聚集区域。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特别提示,如小区内出现疑似或确诊基孔肯雅热病例,必须在1 小时内向属地疾控部门和住新部门报告,并立即配合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环境消杀、密切接触者排查等工作,防止疫情扩散。
基孔肯雅热如何防控
来看看荆州疾控最新提醒
↓↓↓
随着气温升高,降水增多,蚊媒传染病进入高发季节。据最新通报,截至2025年7月22日,广东省佛山市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3195例,且疫情仍处在高位平台期。
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都是经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科学预防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关键都是清积水、灭成蚊、防叮咬。没有积水就没有蚊虫孳生,没有蚊虫就没有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的传播。
为了您和您家人的健康,请市民朋友们积极行动起来,人人齐动手,积极清理积水、翻盆倒罐、防蚊灭蚊,共同营造干净整洁、健康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在此,我们向广大市民朋友们发出倡议:
一、翻盆倒罐清积水,不给蚊虫留温床
1.室内清积水
(1)水生植物要定期换水洗瓶(3-5天一次)。
(2)及时清理室内易积水的部位,如洗衣机底部、洗手池、拖把池、地漏、窗户槽、厨房水槽、花瓶托盘等部位。
2.室外清积水
(1)重点排查房屋前后、花园、阳台、天台、水池、树洞、绿化带等地,及时清理废弃容器、水养植物的容器、轮胎、杂物、塑料垃圾、竹筒等积水。
(2)各种闲置盆罐、饮料罐、食品盒、玻璃瓶等废弃容器,及时清除丢弃或翻倒过来。
(3)确需用来储水的水缸应加盖密封。
二、积极动手灭蚊虫,家里家外无死角
居家发现有成蚊时,可使用市售有合格证号的杀虫气雾剂、蚊香、灭蚊片等卫生杀虫剂灭蚊,也可使用电蚊拍等击杀。
三、严防死守防叮咬,个人防护记心间
1.室内防叮咬
家居安装纱门、纱窗,睡觉时使用蚊帐。
2.室外防叮咬
(1)出门穿着浅色长袖衣服及长裤。
(2)避免在蚊虫密集的时段(上午7~9点和下午4~6点)在树阴、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3)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可使用含有避蚊胺、驱蚊酯、派卡瑞丁、柠檬叶、桉叶油等成分的驱蚊产品。
四、旅途防护不松懈,平安出行才舒心
1.出行前:提前查询目的地的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流行状况,准备宽松、浅色的长袖衣裤,含避蚊胺、避蚊酯等成分的驱蚊剂等防蚊物品。
2.出行时:尽量住在有空调或装有防蚊纱窗的地方,清理居住地室内外(如花盆托盘、水桶、花瓶等容器)的积水;要关好房间的纱门、纱窗,使用蚊帐、蚊香等防蚊用品;于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搽上含有避蚊胺成分的驱蚊剂,并依照说明重复使用驱蚊剂。
3.归来后:做好健康监测,留意自身健康状况,若出现发热、关节痛/肌肉痛、皮疹等症状,及时就医并主动说明旅行史和暴露史。
五、出现症状别拖延,及时就医早治疗
市民朋友如果有出现发热、关节疼痛/肌肉疼痛、皮疹等症状,请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特别是发病前14天内如有基孔肯雅热或登革热流行地区旅居史,或者有明确的蚊虫叮咬史,主动向接诊医生说明情况。
更新时间:2025-07-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