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富豪榜到“限高令”:张玉祥与南极电商的10年起落

作者 | 深水财经社 冰火

曾高喊“要做中国优衣库”的富豪,如今正深陷多重困局。

一边,9月29日晚南极电商(002127)公告,实控人张玉祥累计近半数股权被质押,短时间内“解押又质押”引发资金担忧;另一边,十多天前其刚被法院下发“限高令”。

2015年借壳上市,短短10年南极电商经历了剧烈沉浮:

从“贴牌神话”到口碑坍塌、从转型雄心到业绩承压、从市值近600亿到不足90亿……

质押+限高

南极电商前身为“南极人”,品牌国民认知度高。公司还持续收购卡帝乐鳄鱼、百家好等品牌,形成内衣、男装、女装及床上用品等产品矩阵。

张玉祥、朱雪莲夫妻俩是公司实控人,直接持股27.69%。据南极电商公告,9月29日,因个人资金需求,张玉祥将所持3257万股进行质押,占其个人持股5.32%,占公司总股本1.33%。

截至公告日,张玉祥累计质押股份达2.87亿股,质押比例占其持股46.81%,占公司总股本11.67%;已质押股份限售和冻结、标记数量2.71亿股,占已质押股份比例94.45%。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一个月前的8月29日晚,张玉祥刚完成1.1亿股解押操作,占其个人持股17.97%、公司总股本4.48%。

短时间内“解押又质押”的动作,引发市场对其资金状况的担忧。不过,南极电商在公告中强调,张玉祥资信状况良好,具备资金偿还能力,股份质押风险可控,不会导致实控权变更;若后续出现平仓风险,将通过补充质押、追加保证金等方式应对。

然而,法院一纸“限高令”,让南极电商“啪啪打脸”。

来源:天眼查

天眼查显示,9月18日,苏州吴江区人民法院针对一起侵权责任纠纷案件,向张玉祥发出限制消费令,申请人为博柏利有限公司。

限制令明确,因南极电商未按执行通知书指定期间履行给付义务,依据相关法律规定,限制公司及法人张玉祥实施高消费及非生活、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

高光时刻

回溯南极电商的发家史,离不开其“轻资产、重授权”模式。

南极人由张玉祥1999在上海创立,面对恒源祥、俞兆林等知名保暖内衣品牌,张玉祥另辟蹊径,开创了“不生产商品、只卖吊牌”的独特商业模式。

媒体曾报道,以天猫平台为例,商家只需支付10万元保证金,再为每个吊牌支付约8元费用,无论是近万元的按摩椅,还是五毛钱一个的一次性口罩,都能“挂上南极人吊牌售卖”。

张玉祥

这种模式一度成“赚钱利器”。2015年至2021年,南极电商经销商数量从1053家暴涨至1.03万家;营收从2015年3.89亿元升至2020年41.72亿元,归母净利润从1.72亿元增至11.88亿元。

品牌授权的盈利能力更惊人。

以2020年为例,南极电商靠卖商标年入13亿元。有媒体曾算过一笔账:某服装企业生产的牛仔裤,在自家旗舰店两件卖79元,挂上南极人吊牌后,在南极人专卖店售价升至129元,除去8元吊牌费,仍多赚30余元利润。

资本市场也为这一模式买单。

2015年8月,南极电商借壳新民科技上市时,当时市值不足60亿元;到2020年7月,其市值一度飙至590亿元,5年涨幅接近9倍。张玉祥的财富也随之水涨船高,2019年、2020年,其先后登上胡润和福布斯富豪榜。

口碑坍塌

巅峰时期行内戏言“万物皆可南极人”。当时公司业务覆盖60多个品类,SKU(库存单位)超10万个,从服饰、小家电到网红零食,几乎包办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但“给钱就授权”的模式早就埋下隐患。经销商向授权厂家进货无需总部协调,只需与授权工厂签订名义合同,便可购买“南极人”商标,随后自行到批发市场采购货品、挂吊牌销售。

除“南极人”这一品牌名外,产品原料、工艺、品控等关键环节均处“失控”状态。

质量问题很快集中爆发。过去数年,南极人十数次登上国家质监部门及地方消费者协会“不合格产品黑名单”,涉及蚕丝被、保暖内衣、棉服、童装等。

深水财经社在黑猫投诉平台上观察到,截至9月30日,涉及南极人的投诉累计已达714条。有消费者吐槽,南极人发家的保暖内衣,现在质量不如地摊货。

冬天买的一套不到 100元,洗后缩水严重,根本没法穿。

来源:黑猫投诉

口碑坍塌直接传导至业绩端。2022年,南极电商迎来上市以来首次年度亏损,归母净利润巨亏2.98亿元;2023年虽扭亏为盈,但盈利规模已倒退至刚上市时的水平。

业绩的“过山车”甚至引起监管关注,2021年5月,深交所专门下发年报问询函,要求公司说明业绩大幅波动原因。

市值的缩水更为惨烈。截至9月30日收盘,南极电商股价报3.51元/股,总市值仅86亿元,今年以来股价下跌近20%,较2020年的峰值跌幅超85%,市值蒸发超500亿元,曾经的资本“宠儿”已沦为“弃儿”。

转型困局

面对困局,张玉祥意识到“卖吊牌躺赚”时代已一去不复返。

2023年起,南极电商谋划战略转型,重启自营业务,试图砸重金重塑品牌形象,与分众传媒达成亿元级梯媒合作,一线城市电梯间一度被南极人代言人谢霆锋刷屏。

张玉祥甚至曾在股东会喊出“要做中国本土的优衣库、ZARA”。

图源:南极人NANJIREN微博

巨额投入直接反映在财务数据上。2024年,南极电商销售费用暴增至5.88亿元,同比大增4.3倍,销售费用率直接升至17.5%。其中,仅推广服务费一项就达4.86亿元,同比暴增超16倍。

然而,这场“豪赌式”转型并未换来预期效果。从扣非净利润来看,2024年,南极电商亏损2.86亿元;2025年上半年,又亏1173万元,陷入尴尬境地。

从业务数据看,2025年上半年,公司自营核心的货品销售业务虽同比增长152%,但仅实现营收5254万元,而同期销售费用仍高达1.38亿元,同比增长64.43%,主因仍是推广服务费增加。

对于业绩压力,南极电商在2024年报中解释,系“战略性转型升级投入与市场环境竞争加剧双重影响”;在接受机构调研时公司也表示,目前仍处业务改革调整期,“以消费者为中心,做好产品,不做内卷竞争,短期业绩承压”。

从“轻资产”的品牌授权,到“重投入”的自营转型,南极电商试图重建品牌美誉度的努力,虽然看到一丝曙光,而要实现“中国优衣库”的目标,无论是产品品控、供应链管理,还是市场口碑修复,这家曾经的“贴牌之王”,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全球市值研究机构深水财经社独家发布,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0

标签:科技   南极   富豪榜   张玉祥   市值   公司   业绩   品牌   困局   深水   口碑   净利润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