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播剧《小欢喜》中有这样一幕:方一凡吃鱼时不小心卡到刺,全家人慌作一团。
奶奶急着让他吞饭团,妈妈赶紧倒醋,只有爸爸冷静地查看喉咙位置,最后及时用镊子取出。
虽然剧情有惊无险,却给很多家长上了一课。
其实鱼刺卡喉这事儿,处理对了是虚惊一场,处理错了可能危及生命,很多家长都在这上面犯过糊涂。

周末的家庭聚餐上,李女士做了一桌子菜,红烧鲈鱼是儿子小宇的最爱。
平时李女士都会把鱼刺仔细挑干净再给孩子吃,可那天客人多忙不过来,小宇自己用筷子夹了一大块鱼肉放进嘴里。
刚嚼了两口,孩子突然眼睛发红,捂着喉咙开始咳嗽,小脸憋得通红。
一家人瞬间慌了神,婆婆伸手就要去拿馒头,说“噎着了就用干馒头往下压”;
公公转身往厨房跑,想给孩子倒点醋“软化鱼刺”。
李女士赶紧拦住他们,一边轻声安抚小宇“别怕,妈妈在”,一边让孩子张开嘴,打开手机手电筒往里照。
很快她看到喉咙口有根细细的鱼刺,赶紧找出消毒过的镊子,小心翼翼地把鱼刺夹了出来。
看着孩子不咳了,家人都松了口气,可李女士还是坚持带孩子去了医院。
医生检查后说,幸好处理及时,也没有遗漏的鱼刺,还夸她:“你这60秒的处理方法,比很多家长都专业。”

孩子鱼刺卡喉,这些错误的处理方法,家长千万别用容易坑娃
很多家长遇到孩子卡鱼刺,第一反应就是用家里的“土办法”,但这些方法不仅没用,还可能让鱼刺扎得更深。
错误方法一:吞米饭、馒头
这是最常见的误区,以为用食物能把鱼刺带下去,可米饭和馒头是块状食物,吞咽时会对喉咙产生压力,很可能把鱼刺压进食管壁,甚至刺穿血管。
之前就有新闻报道,一位爸爸吞馒头处理鱼刺,结果鱼刺扎破主动脉,抢救无效去世。
错误方法二:喝醋软化
醋确实能软化鱼刺,但需要把鱼刺长时间浸泡在醋里才行,喝下去的醋在喉咙里停留时间很短,根本起不到软化作用,反而会刺激咽喉黏膜,引起不适。
错误方法三:催吐
有些家长觉得催吐能把鱼刺带出来,可催吐时胃部肌肉剧烈收缩,会让食道也跟着蠕动,鱼刺很可能在这个过程中划伤食道,甚至造成二次伤害。

孩子鱼刺卡喉,正确的处理方法在这
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儿童意外伤害预防指南》中提到,正确处理异物卡喉,能降低80%的风险。
遇到孩子卡鱼刺,家长按这三步做就行:
第一步:停止进食,安抚情绪
让孩子立刻停下嘴里的食物,不要说话也不要哭闹。可以蹲下来抱着孩子,轻声说“妈妈知道你不舒服,别害怕,咱们慢慢处理”,情绪稳定能避免鱼刺因为剧烈动作移位。
第二步:观察鱼刺位置,谨慎取出
找个光线亮的地方,让孩子仰头张嘴,用手电筒照喉咙。
如果能看到鱼刺在扁桃体附近,而且比较浅,就用消毒后的镊子或筷子,让孩子发“啊”的声音,趁喉咙放松时轻轻把鱼刺夹出来。
要是看不到鱼刺,或者孩子不配合,就别强行操作。
第三步:及时就医,全面检查
不管鱼刺有没有取出来,最后都要带孩子去医院,医生有专业的工具,能检查到深处的鱼刺,避免有漏网之鱼。
就像李女士那样,即使自己取出了鱼刺,也通过医生确认才放心。

除了鱼刺,这些食物也容易卡喉,家长要注意
鱼刺卡喉不是个例,很多常见食物对孩子来说都有卡喉风险,家长平时一定要注意。
①坚果类
花生、核桃、杏仁等坚果硬度高,孩子咀嚼不充分就容易卡喉。
2023年就有新闻,一个两岁宝宝吃花生时呛入气管,抢救无效死亡。建议给3岁以下孩子吃坚果,要磨成粉末或小块。

②果冻
这类食物光滑有弹性,孩子吸食时容易整颗滑入喉咙,堵住气道。
之前有幼儿园发生过孩子吃果冻窒息的事件,所以给孩子吃果冻时,要切成小块,而且不能让孩子边跑边吃。

③黏性食物
年糕、汤圆、QQ糖这些黏性大的食物,孩子吞咽时容易粘在食道上。给孩子吃的时候要分成小份,提醒孩子慢慢嚼。
④圆形水果
葡萄、圣女果、龙眼等圆形水果,直径和孩子气管差不多,很容易滑进去,吃之前要切成两半或四瓣,去掉果核。
结语
养娃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危险。鱼刺卡喉看似是件小事,但处理不当却可能酿成大悲剧。
遇到问题,家长切不可盲目相信偏方,而是要学会正确的处理方法,才能给孩子最好的保护。
更新时间:2025-11-0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