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太监秘闻:宫墙内的血泪真相,鲜为人知!

咱今天聊段扎心的老事儿,您可能听说过太监,但您知道古代还有“女太监”吗?这事儿得从汉朝宫廷说起。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在故宫档案里翻到过这么一桩事:永平年间,有个叫赵娥的宫女被选入掖庭,她原本是陇西郡守的女儿,因父亲获罪被没入宫中,那天寅时三刻,尚宫局派来两个老嬷嬷,说是要教规矩,结果进了一间暗室,三天后抬出来的时候,人已经不会说话了。

这事儿在《汉宫秘录》里有零散记载,所谓“女太监”,正经叫法是“宫刑女官”,她们要经过三道手续:先是灌麻沸散,接着用铜钩处理胞宫,最后再用烙铁止血,十个人里能活两三个就不错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研究过太医院留下的脉案,有个叫李柔儿的姑娘,建昭三年受的刑,她原本是绣坊掌事的,因被皇子多看了两眼,惹得贵妃震怒,受刑后她在暴室干了二十年,最后咳血而亡,验尸的时候发现,她怀里还藏着当年没绣完的鸳鸯帕。

这些女子有个共同特点——眼神都是空的,她们像提线木偶般在六局二十四司当差,管着几千号宫女的起居,有个张尚宫最是厉害,能记住所有宫女的月事档期,可她自己呢?每逢腊八就对着西六宫的宫墙发呆,听说她女儿被送出去时刚满月。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种制度到唐朝就渐渐没了,不是皇帝心软,是实在不划算,女官受刑后容易得“血痹症”,平均活不过四十岁,开元年间统计过,尚宫局每年要补七八个人,比培养普通女官费事得多。

我曾在国家档案馆见过明代《内廷刑余录》,上面清清楚楚写着:“女子去势,犹断兰草,虽存形貌,终失芬芳。”您听听,这哪是形容人的,分明是在说盆景。

图片来源于网络

现在有些影视剧里把后宫演得跟戏园子似的,其实哪来的那么多热闹,真正的深宫岁月,是数不完的更漏声,是洗的褪色的宫装,是老嬷嬷们半夜压抑的咳嗽声,就像我师父说的:“宫墙里的冤魂,比御花园的落叶还要厚。”

最后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咱们现在逛故宫,看到的都是红墙黄瓦,可要是仔细听,养心殿的砖缝里或许还渗着那些姑娘们的血和泪,这段历史不应该被忘记,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图片来源于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6

标签:历史   宫墙   秘闻   鲜为人知   血泪   太监   真相   古代   宫女   故宫   图片   网络   嬷嬷   陇西   永平   官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