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临近,三亚有轨电车站台的灯箱已悄然“换”上新装,将一抹“非遗甜意” 递到路人眼前。10月4日晚上,记者在三亚有轨电车李家月饼主题站看到,“海上生明月,非遗亮自贸”的宣传画面里,李家月饼的酥皮纹路清晰可辨,椰蓉与蛋黄的绵香仿佛穿透了海报,与街头渐浓的桂香交织,悄然勾勒出中秋的温馨轮廓。这枚承载着三亚红沙月饼制作技艺的非遗美食,正以最贴近生活的方式,让有轨电车这一公共空间成为流动的文化展台。
三亚有轨电车站台的灯箱已悄然“换”上新装。
作为琼式月饼的鲜活传承,李家月饼的故事藏在三代匠人的掌心。2025年2月,红沙月饼制作技艺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份荣光让其成为三亚文化的甜蜜符号。其“皮薄馅实”的特质与 “甜而不腻、松香酥软”的味觉记忆,通过有轨电车灯箱转化为直观的视觉语言,让非遗文化与市民日常出行温柔相遇。
公共空间里的非遗身影,是三亚文化温度的最佳注脚。正如 “流动文化馆”将黎锦、琼剧带入街头巷尾,“海上生明月,非遗亮自贸”主题的有轨电车灯箱,也让候车的片刻成为文化邂逅的契机:本地市民望着灯箱,会想起红沙老街每年中秋“满城尽是红沙饼”的热闹盛况;外地游客驻足端详,便已在心底种下对三亚非遗伴手礼的期待。这种渗透式的呈现,让非遗不再是博物馆里的静态陈列,而是融入日常的生活肌理。
当前,三亚正以假日经济为契机提升消费活力,联动多元商户打造 “传统文化+时尚”的融合场域,推动非遗等传统文化在年轻群体、市民游客心中扩大影响力。三亚洪亚广告有限公司主理人蔺丹告诉记者:“近年来,三亚注重守正创新,积极推动各类非遗代表性项目的活态展示,努力打造接地气、有活力、生活化的文化空间,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游客认识非遗、了解非遗、爱上非遗。”这一举措,也成为三亚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写照。
来源: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冯晨阳
编辑:叶子贻
更新时间:2025-10-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