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气治理有哪些好经验?“成都近零碳施工工地”案例入选研究报告

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赵彬。主办方供图

封面新闻记者 代睿

10月24日,国际环保组织亚洲清洁空气中心在北京举办以“持续改善空气质量:标准引领 健康驱动”为主题的2025中国蓝天观察论坛,现场发布了年度报告《大气中国2025 | 中国大气污染防治最佳实践》。封面新闻记者了解到,“成都市近零碳施工工地试点”等案例入选该报告。

报告显示,成都聚焦移动源和扬尘两大贡献源,以建筑工地场景为突破口,打造了“近零碳施工工地”试点,以场景创新引领建筑行业协同减污降碳。多措并举保障新能源设备替代与应用是一大关键举措。通过引入多家新能源设备厂商参与替代匹配研究,推动设备新能源化,并出台多项支持措施,包括开辟新能源重卡充电专用通道,优先保障试点项目充电需求;协调临时用地建设内部充电桩并协调电容电力,满足场内洒水车和机械充电需求,保障试点项目用电负荷等。此外,构建“政府主导-企业实施-第三方核证”的协同推进机制,有效推动了试点工作的落实,采用智慧监测的全过程闭环管理也为科学决策和管理优化提供了依据。

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赵彬在论坛上表示,推动道路交通的持续深度减排是成都实现近中期空气质量改善的关键工作。基于试点工作获得的经验与启发,该市将以美丽成都、美丽社区建设为抓手,出台近零碳工地相关管理政策,强化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本优化,加快形成可复制推广的“近零碳施工工地”实施体系和评价体系,继续推广近零碳施工工地,以移动源为小切口推动交通运输结构调整,通过减污降碳协同实现空气质量改善。

据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发布数据,2024年,成都市PM2.5浓度为32微克每立方米,首次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为2013年以来最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95天,同比增加10天,其中最高等级“优”的天数大幅增加至113天,为2013年以来最多;全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第52位,同比提高39位,达到历史最高排名。

报告指出,从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及其成效看,自2013年实施清洁空气行动以来,我国不仅在整体上持续稳步提升空气质量,推动全国PM2.5浓度水平大幅下降,还在重点区域及部分城市实现了空气质量的历史性改善。以2024年为例,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整体PM2.5年均浓度相比2013年下降59%,重污染天气减少九成以上。从成绩背后更深层次的价值来看,城市和区域的优秀做法措施及经验,体现了不同地方在应对复杂大气污染问题时的创新性和多样性,在提供互学互鉴的同时,可为全国提供丰富的经验储备。正值“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启动在即,相关梳理研究和总结推广,对于未来大气污染防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过去十多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成效显著,主要污染物排放大幅下降。在国家顶层设计下,城市和区域作为落实治理行动的核心力量,为空气质量整体改善作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这些地方层面的实践,同时也成为观察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程与经验的重要窗口。” 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代理中国区总监万薇表示,城市多元探索及区域协同治理,不仅可以改善本地及周边空气质量,也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基于此,该报告记录并分享了重点城市与区域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政策措施及领先实践案例,希望通过系统总结及经验分享,助力构建更高水平的大气污染治理体系、支撑下一阶段的清洁空气行动。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5

标签:科技   成都   工地   大气   案例   经验   我国   空气质量   大气污染   成都市   城市   新能源   中国   区域   试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