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第三季度报,白酒行业一片唏嘘,即便是头部酒企也同样状况堪忧。
其中单季度归母净利润暴跌65.62%,营收近乎腰斩,曾经稳坐行业第二的白酒巨头,交出了近年最难看的一份成绩单。
更颠覆性的是,山西汾酒同期营收反超,让维持多年的“茅五”双雄格局首次出现松动。曾经坚不可摧的“茅五”格局要生变了?

五粮液三季度有多“惨”?
“禁酒令”与行业调整的双重打压,让高端白酒遭遇重创,今年白酒三季度报,各家酒厂没有最惨只有更惨,一张张倒退的成绩单让整个行业在风中凌乱。
五粮液堪称“断崖式”下滑的三季度报,更是引发激烈讨论。

今年第三季度,五粮液单季度营收81.74 亿元,同比骤降52.66%,较去年同期的172.68亿元近乎腰斩,甚至远低于今年前两季度平均水平。
净利润更是惨淡,第三季度五粮液归母净利润20.19亿元,同比暴跌65.62%,扣非净利润降幅更是达到 65.81%,盈利收缩幅度远超营收下滑。

另外,五粮液应收账款激增163.16%,从年初的3734.66万元飙升至9828.21万元,而应收票据直接归零,议价能力明显弱化。
前三季度累计数据同样不容乐观,营收609.45亿元同比下降10.26%,净利润215.11亿元同比下降13.72%,净利润降幅持续大于营收降幅,显示盈利空间正在不断收窄。
尽管大家都在下跌,但与同行相比,作为“浓香老大”的五粮液降速显然更扎眼。

五粮液降速早有伏笔?
其实五粮液业绩惨淡并非预料之外,早在三季度报并未出来前,业内人士就已预测五粮液营收与净利润跌幅或将超过50%。
五粮液的失速,也并非是从今年第三季度开始。回溯近五年业绩轨迹,五粮液的增长放缓早有伏笔。

2021年至2023年,五粮液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15.51%、11.72%、12.58%,净利润增速维持在13%-17%的区间,保持稳健扩张态势。但2024年增速明显换挡,营收同比仅增7.09%,净利润增速降至5.44%,双双跌入个位数。
进入2025年,业绩压力进一步凸显。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4.19%,净利润增速仅2.28%,到了第三季度更是出现断崖式下跌。五粮液的跌幅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成为头部酒企中波动最剧烈的企业之一。

业绩下跌,是“出清”还是“危机”?
为什么同样面临高压库存,动销困难,高端代表品牌五粮液却跌幅异常明显?
其实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企业主动“降速”的结果。当行业调整期一步步深化,白酒企业迫切需要新的改变之时,五粮液在三季度加大投入清理渠道,减少经销商数量,不断降低市场库存。这也使得五粮液业绩承压巨大。
长远来看,这波五粮液业绩下跌,更多是为后续反弹做准备。
但五粮液业绩崩塌,也是行业调整期多重矛盾爆发的集中体现。
当前,白酒价格倒挂成致命伤,线上乱价冲击渠道。作为核心大单品的八代普五,如今深陷价格倒挂泥潭。线下经销商批价维持在850-900元/瓶,而电商“百亿补贴”频道直接将价格压至640元左右,价差最高可达260元。
这种悬殊差距让消费者转向线上,线下经销商陷入“卖一瓶亏一瓶”的困境,毛利率被压缩至不足8%。

更严峻的是,线上低价背后暗藏假货隐患。五粮液近期鉴定数据显示,线上平台购买的148 瓶产品中,假冒产品占比达12%,其中77%的假货来自电商“百亿补贴”专区。尽管品牌多次打假维权,但乱价蔓延态势仍难以遏制,形成“越控价越乱价”的恶性循环。
价格倒挂的同时,高库存问题让渠道雪上加霜。三季度五粮液渠道库存普遍达到5至6个月,远高于2至3个月的健康水平,而整个白酒行业平均存货周转天数已高达900天。为完成酒厂销售任务,经销商提前大批量进货,导致资金占用严重。
现金流承压下,经销商要么降价甩卖回笼资金,要么直接退出市场。今年上半年,五粮液经销商数量从3700余家降至3587家,减少124家,渠道根基出现松动。
2025年白酒行业已进入“量价双降”周期,高端酒价格倒挂率超60%,传统“提价-压货-增长”模式难以为继。营收主要依靠高端产品的五粮液,若五粮液在腰部和大众产品未能及时补位,将在行业调整中逐步陷入被动。

“茅五”格局恐生变?
要说第三季度报最大赢家,一定有汾酒一席之地。三季度汾酒营收89.60亿元,同比增长4.05%,前三季度营收329.24亿元,同比增长5.00%;净利润114.05亿元,同比增长0.48%,成为行业唯二实现双增的头部企业(另一家为茅台)。
今年第三季度汾酒营收已成功反超五粮液,跃居行业第二,其5%的营收增速使其成为头部企业中持续增长的“独苗”。在酱酒降温后,清香型白酒迎来小复苏,去年清香白酒增速达13%,汾酒作为清香型白酒典型代表,近年来一路快速发展,先后超越泸州老窖与洋河,来到行业前三位置。

汾酒的逆袭,让稳定许久的“茅五”格局首次迎来松动,曾经的“汾老大”有望冲击行业前二。
但五粮液的“失速”也是自身消化调整的过程,后续能否成功清库存保价格,继续领跑行业犹未可知。
汾酒若想将暂时优势转化为长期领先,仍需跨越多重挑战。首先是高端突破乏力,其千元档的青花30复兴版规模仅40亿,远不及五粮液普五的体量,千元价格带作为白酒行业的利润高地,汾酒短期内难以撼动五粮液的优势。
其次,五粮液作为浓香型白酒龙头,在千元价格带和商务宴请场景仍有稳固根基,短期内汾酒可能凭借增长势头继续保持单季优势,但全年维度五粮液仍有望凭借体量基数守住阵地。
长期来看,胜负关键在于五粮液能否加速渠道改革、优化产品结构,以及汾酒能否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持续推进高端化与全国化。
对于整个行业而言,这场“五汾之争”是存量竞争时代的必然产物。
(来源:酒经)
更新时间:2025-11-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