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谨记,早晨1大忌,中午2不要,晚上3不做

一大早,68岁的李大爷像往常一样刚醒便“猛地”从床上坐起来,觉得有点头晕,心里盘算着要赶去公园和老友下棋。

中午,等老伴做好丰盛饭菜,他忙不迭地扒了两大碗米饭。晚上散步回来,窝在沙发上刷手机到深夜,想着“没啥大事”。

家里孩子经常提醒他“年纪大了小心脑梗”,可李大爷总觉得自己身体硬朗。可是,上个月他突然在晨练时摔倒在地,送医抢救后才知道是病情“熬”出来的。

医生反复叮嘱:“防脑梗,日常的细节很关键,尤其要避开早中晚几个高危行为!”

现实中,很多中老年人都像李大爷一样,生活习惯无意中踩中脑梗“雷区”,还浑然不觉。你是否也有类似的习惯?为什么早中晚说得这么细?有哪些关键点是身边人反复忽略的?

今天,让我们从最新医学证据出发,解读脑梗防控的黄金时间窗,尤其是早晨1大忌、中午2不要、晚上3不做,你家老人做对了吗?

脑梗预警:生活细节“藏着”危险,权威解读不可小觑

脑梗(医学名称“脑梗死”),是我国中老年人致死、致残的常见元凶。根据《中国卒中防治报告2023》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病例人数超318万,而脑梗死占比高达70%以上。

脑血管就像家里的自来水管,一旦里面的“污垢”堆积(动脉粥样硬化)堵住通道,血流中断,就会造成脑组织坏死,轻则肢体不灵、语言含糊,重则危及生命。医生发现,大多数脑梗不是突发,而是长期不良生活习惯累积后的险情爆发

尤其是早、中、晚3个时间段,人的生理状态和行为习惯波动大,是脑梗的“高发时段”。比如清晨血压尖峰、中午高热量摄入、晚上睡眠紊乱等,都是权威指南反复提出的“关键条件”。

很多学者提出,“在危险时段管理好行为,脑梗风险能下降约20%-35%(北京协和医院2019年回顾性分析)”。

早晨1大忌:忌“猛起猛动”,小心血压骤升

早晨刚醒时,人体血压、心率通常处于短暂波动期,特别是60岁以上人群,血管弹性减弱,如果起床动作过猛,血压骤升幅度可达10-20mmHg(哈佛公共卫生学院报告)。

许多案例表明,一些老年人清晨急于下床活动,由于体位变化导致脑部供血骤降,容易诱发脑供血不足甚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严重时直接引发脑梗。

医生建议醒后应在床上静坐2-3分钟,活动下四肢再慢慢下床。这个细节虽小,却能有效降低脑血管负担,获得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一致推荐。

特别提醒

突然蹦起、提重物、用力憋气等急剧动作都要避免;清晨空腹饮水,先喝150-300毫升温水,可帮助稀释血液,减少血栓形成概率;若晨间头晕、眼花、手脚麻木,务必警惕,及时就医排查。

中午2不要:切勿暴饮暴食和突然午休

很多中老年人会上午外出办事,中午回来一身疲惫,进食速度和分量容易超标。研究显示,中午能量摄入占全天的38%~45%时,肥胖、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显著上升

暴饮暴食不仅让胃肠负担加重,还会导致血液大量流向消化道,脑部相对“供血不足”,诱发脑梗的隐患。还有人饭后立刻午休,认为“饭后一躺百病消”。事实上,饭后骤然平卧,容易加重胃食管反流,引起心率波动,反而增加脑梗和心血管事件风险

晚上3不做:久坐刷屏、熬夜饮酒、临睡生闷气

夜幕降临,本应是一天中最放松的时光。可是,长期久坐、玩手机、追剧、喝酒夜宵、情绪压抑发愁,已成为脑梗高危人群的“温床”。

中国卒中学会研究表明,睡前1小时长时间用手机/电视,脑血流速度下降约8%-12%,睡眠质量降低会直接影响夜间血压稳定性,加速脑部微血管损伤和粥样硬化。

大剂量晚间饮酒会使血液黏稠度上升6%-10%(协和医院卒中中心随访报告),小酌也不可大量。长期入睡前带着负面情绪大动肝火,更会通过神经递质紊乱使血管收缩、不利于脑部修复

建议做法:

晚餐后尽量减少高热量夜宵、避免酒精刺激,饮食宜清淡;晚间可进行20-40分钟舒缓步行,但不要剧烈运动;睡前30分钟放下电子设备,采用深呼吸、轻柔伸展等助眠方法;如遇生活烦恼,可适当跟家人倾诉或借助音乐放松,避免闷气入睡。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收藏以备不时之需,转发给你关心的人!

参考资料:

《中国卒中防治报告2023》

《中国脑卒中筛查与防治指南(2020)》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4

标签:养生   大忌   早晨   中午   晚上   中国   脑部   血压   医生   大爷   报告   饭后   心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