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排名将侯玉珠:两个发球改变命运,丈夫曾是水球运动员,现如何

她是中国女排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夺冠的功臣,

以自己的手硬式勾飘球,在女排事业上站稳脚跟。

那年她只有21岁,

那是她第一次参加世界大赛,她就是侯玉珠。

但是很少人会提起她,

她只是默默的在队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后来她低调的退役了,那么她如今怎样了呢?

01

几十年前,侯玉珠的起点却远没有赛场上的光芒。

1963年,她出生于福建永泰的一个平凡家庭。

父母是工薪阶层,收入不多,但对她格外疼爱。

小时候的侯玉珠爱跑爱跳,却从没想过打排球。

直到小学二年级,体校教练来班级挑人,

她因为个子高、动作灵活被选中。

父母听说去体校能管饭,

还能拿运动服,二话不说就同意了。

那时候,培养运动员是件光荣的事,

侯玉珠就这样懵懵懂懂地走进了排球的世界。

第一次摸到排球,她只觉得这东西硬邦邦的,

完全不知道它会改变自己的人生。

在体校的日子里,她的天赋被看到,

并被合理的利用,再加上她自己的努力,

很快就有所成就。

教练教她扣球、传球,她学得快,动作也利落。

没过多长时间,她就成了同龄人里的佼佼者。

十三岁那年,她代表学校参加全省比赛,

一路打到冠军,引起了省队的注意。

1977年,她踏入福建省体校,训练强度骤然剧增。

每天清晨,她得跑上几公里热身,

下午练到天黑,手掌磨得全是茧。

1980年,年仅17岁的她正式踏入福建省女排的阵营,

自此开始在全国赛场上初露锋芒。

每一场比赛,她皆全力以赴。

久而久之,这个新人的名字开始在业内流传开来。

她心中怀揣着一个更为宏大的目标:国家队。

那可是无数运动员梦寐以求的舞台。

1983年,侯玉珠的梦想成真了。

国家队主教练袁伟民相中了她的潜力,将其招入队中。

那年,二十岁的她初入国家队。

面对很多实力强劲的队友,她顿感压力扑面而来,

也不敢想象自己曾经被说是天赋型选手。

郎平扣球凶猛,杨锡兰传球稳健,每个人都像是座大山。

为了站稳脚跟,她每日额外加练,

常常直至深夜才停歇。

袁伟民极为看重她的发球,

还传授给她一种上手硬式勾飘球,

后来这种球技还成了她一举成名的关键。

这种发球旋转强,落点刁钻,练起来却费劲。

她得一遍遍抛球、挥臂,稍有偏差球就飞偏。

练了上千次,她的手臂酸得抬不起来,

但发球终于有了准头。

队友们看她发球,

总忍不住夸一句:“这球,接不住!”

1984年奥运会前,她把这招练得炉火纯青,

只等上场的机会。

02

洛杉矶奥运会的决赛,成了侯玉珠的舞台。

1984年8月7日,中国女排一路过关斩将闯入决赛,

与实力强劲的美国队狭路相逢。

美国队有海曼这样的重炮手,拦网和进攻都让人头疼。

首局比分来到14平之际,

场上气氛恰似拉满的弓弦,紧绷到了极点。

袁伟民喊出暂停指令,旋即点名侯玉珠登场发球。

她深吸一口气,站到发球线。

球抛起,挥臂,球飞向对方后场,

美国队员以为是界外球,愣了一下,

球却稳稳落在界内,15:14。

她又发一球,球落在两名队员中间,

对方接球失误,送出空当。

郎平高高跃起,她以雷霆万钧之势重扣,

那球似流星般划过,球落分定,

比分变为16:14。首局胜利点燃了全队士气,

后来的两局,中国女排打得很顺利,

最终3:0拿下金牌。

侯玉珠的发球,成了比赛的转折点,

也让她从替补变成了“秘密武器”。

奥运会后,侯玉珠成了国家队的主力。

1985年,她还去了日本,

和队友一起参加了第四届世界杯。

面对古巴、苏联等强队,

她和队友配合默契,七战全胜,拿下冠军。

1986年捷克斯洛伐克女排世锦赛,

她与队友再度出征。

她们一路过关斩将,以全胜战绩再夺金牌。

这两场比赛,侯玉珠的发球和进攻都发挥了关键作用,

帮中国女排完成了“三连冠”的壮举。

1987年,她还带队拿下亚锦赛和全运会冠军,

赛场上的她意气风发。

可到了1988年汉城奥运会,队伍新老交替,

她也有很多的伤,侯玉珠和队友拼尽全力,只拿了铜牌。

1989年,26岁的她饱受伤病困扰,只得无奈告别国家队。

而后,她投身德国俱乐部,

继续在排坛征战,追逐自己的排球梦想。

03

退役后的侯玉珠,没离开她热爱的排球。

1993年,30岁的她正式挂靴,回到福建,

先是当了教练,教年轻队员发球和进攻的技巧。

没多久,她进入福建省体育局,从基层干起,

慢慢做到管理岗位。

她工作认真,赛事组织得井井有条,

同事们都佩服她的敬业。

后来在事业上,她一步步往前走,

生活里,她也迎来了新的角色。

1995年,她和史政结婚了。

史政乃福建水球队退役队员,

其名气与成就远不及她,不过史政为人诚挚,对她关怀有加。

婚后,他们有了个儿子,侯玉珠一边忙工作,

一边操持家务,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史政和侯玉珠的婚姻,外人看着有些不搭。

她的奥运冠军光环耀眼,事业也顺风顺水,

而史政只是个普通公司职员。

可在侯玉珠心里,史政的陪伴比什么都珍贵。

他们相识于运动员生涯,皆能体悟对方的付出。

史政从不计较她的忙碌,总在她需要时默默支持。

侯玉珠学会了在工作和家庭间找平衡。

早上,她忙着开会,晚上,她会陪儿子做作业,

或和史政一起做饭。

儿子长大后,总说母亲是他的榜样,

不仅因为她是冠军,更因为她对家庭的用心。

如今,儿子有了自己的生活,

侯玉珠和史政的日子更简单,

两个人常一起看球赛,聊聊过去的事。

62岁的侯玉珠,依然没停下脚步。

她仍在为福建的体育事业贡献力量。

身体的老伤让她走路慢了些,但史政总在她身边,

帮她揉揉肩膀,缓解疼痛。

04

中国一直在大力发展体育事业,

像这样的体育名人已经有很多,

侯玉珠并没有因为在中国排球上有着贡献而沾沾自喜,

她选择低调的生活,默默的支持着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可谓是让人敬佩,

也祝福那些在体育事业上的人们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信息来源:

1、回首侯玉珠23年前经典 上手硬式勾飘球独一无二.新浪

2、中国排球奥运演义:中美秘密武器PK 侯玉珠建功.搜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4

标签:体育   水球   女排   名将   运动员   丈夫   两个   侯玉珠   排球   队友   体校   硬式   国家队   福建省   中国   中国女排   福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