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出伏,别忘补秋“吃2宝”,清热解毒,益气补脾顺季而食

那天是八月十九,老街口的早点摊子边围着一圈人。有人嚷嚷着说:“今天出伏了啊,该吃点啥解解暑,补补身子了。”话音一落,旁边卖豆腐脑的老张接过话茬:“我年轻时候,我娘就叮嘱,出伏这天一定得吃两样宝贝,不然秋天身子虚,容易犯病。”

人群里有人不信:“吃点饭菜不就完了,还整啥讲究?”老张拍着桌子:“你别不当回事,顺时而食,可是咱老祖宗留下的规矩。”

这一幕像是故事的开端,可其实真正的情节早已在几个家庭里悄悄展开。

李大妈手里攥着一张小药方,是社区医生给她写的,说她脾胃虚,要多吃点健脾益气的东西。她琢磨了半天,翻着老黄历,才想起今天正好是出伏的日子。灶台边正炖着一锅山药薏米粥,白白的米粒被熬得发黏,山药切成片,在锅里翻腾。她喊着孙女:“丫头,别光啃冰棍,来舀一碗粥,补脾去湿。”

孙女皱着鼻子:“奶奶,这玩意淡得很,我才不喝。”李大妈叹口气,嘟囔着:“年轻人不懂,秋老虎还在发威,凉意一到,身体可就受不住了。”

街对面的小超市里,老板娘摆出一筐鲜莲子,翠绿欲滴。她喊顾客:“这莲子,清心解毒,正合出伏的季节。”话还没落下,隔壁修鞋的老刘凑过来:“我老婆前两天咳嗽不止,就是熬了莲子百合汤,喝了几碗,喉咙不痒了。”

有人插话:“莲子是好,可是壳难剥,心太苦。”老刘笑:“苦味正是宝贝,能去火气。”

就在这几句争论间,人们心里的念头各不相同。有人觉得是迷信,有人坚信是老理,更多的人夹在中间,既想图个清爽,又怕麻烦。

几公里外的城郊,一家三口正在吵架。王梅嫌丈夫买回家的大鱼大肉不合时宜,她直言:“都出伏了,还吃这些油腻的东西,你看看你爸血压飙到多少。”丈夫不服气:“整天山药莲子的,吃了能顶饱吗?”

老人坐在一边,没吭声,只是用筷子拨拉着碗里的山药片。他叹着气说:“你们年轻人不懂,这些东西不光是吃饭,还是过日子的节气规矩。秋天干燥,人要顺着季节调养,才能少受病痛。”

气氛僵着,孩子夹在中间,既怕母亲骂,也怕父亲怒。桌上的粥热气升腾,像是一场无声的争执。

有人记得往年八月十九的晚上,村子里老人都会端出莲子汤、山药粥,喊着孩子们一起喝。院子里蟋蟀鸣叫,风里带着凉意。那些场景像一块温暖的布,把人心都包裹着。可到了如今,习俗渐渐淡了。人们忙于工作,便利店的饮料取代了汤羹,快餐盒饭挤掉了炖锅。

在医院的走廊,常能听到医生无奈地说:“夏天吃得凉,秋天毛病就出来了。”一句话提醒得人心里发凉。

那天夜里,李大妈又熬了一锅粥。孙女闻着香味,终于舀了一碗。喝完,她舔着勺子说:“其实也没那么难喝。”李大妈笑了,眼角皱纹堆成一朵花:“这就对了,山药能健脾,莲子能清心,你年轻,不在意。可身子骨就是靠日积月累调养出来的。”

孙女若有所思地看着奶奶:“是不是说,吃饭不是为了填肚子,而是为了跟季节走一个节拍?”李大妈点头:“正是。人若逆着天时,迟早要吃亏。”

第二天一早,超市的莲子卖空了。老板娘笑着说:“看来大家还是懂得顺季而食。”老刘则抱着一袋山药,笑呵呵地回家去。王梅也没再跟丈夫争吵,她端着粥碗,看着一家人慢慢喝下去,心里忽然觉得安心。

秋风吹来,蝉鸣渐息,暑气还没彻底退去,却已能感到凉意。人们在这一天,用最朴素的饮食提醒自己,日子总要顺着季节往下过。

山药和莲子,这两个寻常的东西,在八月十九的出伏日,却像是两把钥匙,帮人打开一个与自然相处的节奏。有人当做养生,有人当做习俗,不管信不信,它们都承载着一份古老的生活智慧。

就像李大妈常说的:“养生不是医生的话,而是灶台上的火候。”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0

标签:养生   清热解毒   日出   莲子   山药   孙女   凉意   季节   东西   灶台   身子   老刘   秋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