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忠到底掠夺了全国多少金银?四川彭山江口岷江河底给出答案!

1646年冬,岷江怒涛翻滚,数以万计的金银财宝,随着张献忠的兵败,沉入滚滚江流。

三百年后,四川彭山江口镇,一块块刻着“大西”铭文的银锭重见天日,尘封的传说终于被泥沙下的实物揭开。


南征北战,杀伐掠夺,张献忠到底搜刮了多少金银?埋藏在河底的,不只是财富,还有一个乱世帝王的浮沉梦魇。

江口沉银,用冰冷的金属,给出了最直白、最沉重的答案。

张献忠:一手掠金掠银,一手丢河里?

1644年,张献忠攻破成都,这位来自延安的起义军头领,在战火纷飞的明末乱世里,立下了“大西国”,自封皇帝。

他的治下,仅一年,便完成了从夺城到敛财的全过程。1645年,重庆失守,大西国局势急转直下,张献忠仓皇应对。

1646年,张献忠的兵力被压缩到成都附近,此时,他将过去数年间在四川、湖北、湖南等地搜刮来的金银财宝,集中押往成都周边,准备南撤。

四川眉山市彭山区江口镇,位于岷江之滨,是张献忠聚集财物的必经之地。江水湍急,三百年来,无数传说围绕着这里流传。

“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一首民谣,让江口沉银成为百姓茶余饭后的话题。真真假假,谁也不敢打包票。

2015年12月25日,四川眉山彭山区江口镇,考古队首次确认,这片岷江河底,就是传说中的沉银遗址。2017年3月20日,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召开阶段性新闻通气会,现场公布出水文物超10000件。这些文物种类之繁多、级别之高、保存之完好,令考古界震动。

从“西王赏功”金币、银币,到“金册”“银册”,再到大顺通宝铜币,以及银锭、戒指、耳环、发簪、铁刀、铁剑、铁矛、铁箭镞,数以万计的贵金属制品和兵器,一一浮出水面。

现场面积约10000平方米,每一寸土地都布满历史痕迹,围堰四道门层层设防,金属探测器和特警24小时轮守,确保文物安全无恙。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断言,江口出水文物的数量和贵重程度,全国罕见,堪称打开了明末四川历史的一部百科全书。四川省水下考古中心主任刘志岩则表示,江口沉银,不只是验证了民间传说,更是明清财政、军事、文化、移民等历史研究的宝库。

张献忠沉银,被第一次以实物、以千年泥沙包裹后的真实形态,展现在世人面前。金光闪闪的不只是财富,还有被战火割裂的时代悲剧。

故事至此未完,时间推回到1646年,江口沉银谜局还藏着更险恶的一场突围。

1646年:金银百万,敌不过乱世一箭

1646年秋,重庆失守,标志着大西政权在四川的全面溃败。张献忠曾派刘文秀反攻重庆,数万大军折戟沉沙,余部不得不龟缩成都。川中局势危急,他集中所有能调动的财富,准备撤退。岷江,成为他南下保命的最后通道。

1646年冬,张献忠率队押运金银南渡。大量金银珠宝,被堆满在木船之上。据清代文献记载,这批金银“车载百车不尽”,白银总量约千万两,堆叠如山,辉煌刺眼。

然而,兵败如山倒。岷江江口一带,明军与流亡势力接连袭扰,水师力量薄弱的大西军根本难以保障押运安全。战火逼近,张献忠不得不做出选择:弃财保命。

在江口镇对岸岷江水域,张献忠下令沉船。大批银锭、金器、兵器、玉器,被一车车推进滚滚江流。船只连人带货,沉入江底。

不久后,1647年1月2日,张献忠在西充县凤凰山被流矢射中,当场毙命。大西国土崩瓦解,沉江的宝藏自此被湮灭在历史长河之下。

考古资料显示,江口遗址出水银锭上,“大西”铭文清晰可辨,连银锭上的重量刻印,都经得起细致推敲。一个500两重的大银锭,寒光凛冽,昭示着一场仓皇抛弃的仓惶。

1646年这一场沉银,既是张献忠掠夺财富的终点,也是明末农民战争金融崩坏的缩影。财富沉没江底,留下的不只是黄金,还有一个政权的灰飞烟灭。

江口沉银沉入水底,然而,它并未就此安息。百年之后,另一个帝王,同样盯上了这片江底沉宝。

300年寻宝梦:咸丰皇帝也焦头烂额

江口沉银传说,一直在民间流传不绝。到了清朝咸丰年间,传说开始引起官方注意。

咸丰三年(1853年),川内战乱,民间传闻金银遍布江底。清廷接到密报,咸丰皇帝立即下旨,组织打捞江口沉银。

打捞行动大规模展开。清廷动员了本地精干水匠、渔民,甚至调拨军队护卫。然而,岷江水深流急,江床沉沙厚重,加之缺乏有效的水下作业技术,打捞屡屡受挫。

记录显示,数十次打捞尝试,换来的不过寥寥几块沉沙中偶然翻出的碎银片。浩浩荡荡的沉银大军,仿佛人间蒸发了一般。

即便如此,清廷依然未曾放弃。官府多次派员秘密摸排,不惜耗资巨万。民间也暗流涌动,土豪劣绅私下组织寻宝队,夜以继日潜入岷江打捞。

无数人梦想一夜暴富,无数人沉入冰冷江底。江口沉银,成了一个诡谲的人间迷梦。

直到2015年江口沉银遗址正式考古认定,这场绵延三百七十年的寻宝梦,才终于收尾。专家认定,江口遗址正是当年张献忠沉银中心区域之一。千年河沙包裹下的金银珠宝,记录着明末大西国短暂而激烈的悲剧时刻。

四川文物部门确认,江口沉银出水实物不仅复原了沉银传说,也为明末社会经济结构提供了第一手实证。无论是金币上的“大西赏功”,还是银锭上的“西王”铭文,每一件出水文物,都是三百年前战乱与贪婪交织下的见证。

江口河底埋藏的金银故事,还远未讲完。随着水下考古技术不断进步,未来或许还会有新的发现,继续将张献忠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从泥沙中,一寸寸拉回人间。

参考资料:

张献忠抢掠千万两白银沉江 咸丰皇帝曾设法打捞.中国新闻网.2015-12-28.

张献忠“江口沉银”背后 大西王的财富迷局.华西都市报.2017-03-30.

超万件“张献忠宝物”出水 江口沉银传说被考古证实.2017-03-21.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5

标签:历史   岷江   江口   彭山   河底   金银   答案   全国   银锭   咸丰   西王   明末   文物   成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