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量子熊猫。
先说说周四晚上半场开香槟的事...当时因为解读为利好并且看到美股开盘就嗷嗷嗷的往上冲,写完定时12点发文后就跑去睡觉了,结果没想到被半夜偷袭,纳指直接从+2.50%被砸到-2.38%,立了一根长长的墓碑线。

仔细看K线会发现10月10日也有一根长长的墓碑线,只不过区别在于当时是因为特朗普发文要对东大加征100%关税,当然后面很快就被证明了又是一次TACO交易(Trump Always Chickens Out 特朗普总是临阵退缩)。
至于这次墓碑跟上次的区别主要在于上次是特朗普实打实的手搓利空在画K线,而这次是资金自己脑补的利空画K线,上一次只要特朗普改口就很容易证伪反弹,而这一次得资金重新脑补才行。
利空看来看去还是两个,美联储12月降息和英伟达的业绩,议息会议纪要熊猫有说了观点,明明是利好并且公布后美联储降息概率虽然还是不高但好歹也是反弹了一大截,即使不算利好但也不能算利空吧?
ok,就算没过50%就是利空,那现在12月降息25bp概率又反转回升到了67.3%,总不能再算利空了吧?

降息预期反转主要是因为号称美联储三把手,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唯一有永久投票权的纽联储副主席威廉姆斯出来安抚市场,表示随着劳动力市场降温,就业风险也在提升,认为目前货币偏紧且通胀可控,有短期进一步下调政策利率的空间(12月继续降息)。
同时美联储二把手(美联储副主席)杰斐逊也出来表态,说当前人工智能(AI)相关股票的上涨行情,不太可能重演20世纪90年代末以崩盘告终的互联网股票泡沫。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如今的AI相关企业根基稳固,且具备实际盈利能力。
虽然但是,这种一棒一胡萝卜的预期管理何尝又不是另一种"TACO交易"。
第二个鬼故事是英伟达业绩虽然很好虽然大超预期,但是...应收账款从一季报和二季报的230.65亿美元和278.08亿美元上涨到333.91亿美元,对比一季报增长45%也就是多了10.3.26亿美元。
熊猫对于美股财报能力有限不好做过多解读,并且这玩意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应收帐款大涨的实际原因是英伟达把很多芯片直接销售业务转成了云服务销售,所以就产生了后面要用算力了再打钱的账期问题,对于这点黄仁勋也有直接明说是云端Blackwell芯片 GPU已经全部售罄。
熊猫确实也会对下面这个互刷业绩的圈圈存在怀疑,但换个角度,从时间线来说,英伟达的
财报是第一天盘后发的,而股价是在第二天盘中砸的,中间有一天一夜的时间来解读,并且盘后盘前英伟达和美股都是上涨了,机构们面对下轮工业革命带头大哥,全球第一大市值的上市公司的财报解读就是这么消极怠工的么?

所以很明显是有资金在借着脑补的利空学习特朗普手绘K线想赚取超额收益,真牛和假牛的区别在于真牛估值先拔高后盈利会逐步跟上,而假牛跟不上所以泡沫就会越滚越大,但在上涨过程中真牛也同样会碰到假牛存在的问题,一旦估值增长过快资金就会开始变得敏感且易动,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不想戴或者只想戴又不愿承重的,建议要么控制好小仓位或者要么就别参与,否则注定会变成垫脚石。
最可怜的还是大A和港股在海对岸股灾的影响下也被无差别干蹦,并且从本周市场表现看一样也是天崩收盘:
上证指数-3.90%,对比上周-0.18%;
深证成指-5.13%,对比上周-1.40%;
创业板指-6.15%,对比上周-3.01%;
科创50指数-5.54%,对比上周-3.85%;
恒生指数-5.09%,对比上周+1.26%;
恒生科技指数-7.18%,对比上周-0.42%;
上证指数跌破3900点,创业板指跌破3000点,科创50跌破1300点...
资金面上,本周两市日均成交量1.85万亿,对比上周2.03万亿又开始缩量,两融余额截止这周四是24917亿,对比上周25065亿也开始缩量,只有南向资金依然不离不弃,周累计净流入386.02亿,对比上周的247.73亿大幅提升,不仅已经连续27周净流入,并且随着市场下跌抄底力度还更大了。
最后赘述个重点,下周一摩尔线程正式上架开启申购,积极申购毫无悬念,后面的解读是为了帮大家了解下“国产英伟达”和跟英伟达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摩尔线程发行价格114.28元,一手500股就是57140元,翻一倍赚万5.7万,翻两倍赚11.4万,熊猫看好后者,预计中签率0.02%-0.03%之间,简单毛估大概每5000人挑中一个幸运儿。
接着进入今天A股的打新内容,新股研究熊猫从2021年开始至今,虽然准确率较高但确实也无法保证一定准确,因此也将自己分析的思路提供给到大家,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风险偏好做二次决策。
新股分析主要围绕以下四个核心要素展开,分别是可比行业和企业、发行情况、历史业绩、市场情绪,具体分析应用详见正文。
2025年11月24日可申购新股分析

全称“摩尔线程智能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GPU及相关产品的研发、设计和销售。
公司已成功推出四代GPU架构,并形成了覆盖AI智算、高性能计算、图形渲染、计算虚拟化、智能媒体和面向个人娱乐与生产力工具等应用领域的多元计算加速产品矩阵,产品线涵盖政务与企业级智能计算、数据中心及消费级终端市场,能够满足政府、企业和个人消费者等在不同市场中的差异化需求。
新一代架构相关产品处于研发阶段,同步推进高性能GPU芯片和智算集群前沿技术预研,以自主创新为核心,持续推动计算产业向通用化与智能化方向发展。
AI 智算产品:
公司AI智算产品线涵盖AI训练智算卡、AI推理卡、AI超节点服务器及夸娥(KUAE)智算集群等,为AI计算中心、云服务平台等打造,满足从大模型预训练及后训练、推理部署到GPU云服务等场景应用需求。
基础算力层面,AI训练智算卡与AI推理卡作为核心计算单元,为MoE混合专 家模型、多模态模型、世界模型等前沿模型预训练及集群化推理优化设计,具备 良好的计算性能与能效比;
服务器层面,AI超节点服务器,服务于大规模AI训 练与推理场景,通过高密度算力集成和创新散热设计,实现单节点多卡高效协同;
集群层面,夸娥(KUAE)智算集群,可扩展至万卡规模,采用先进网络架构和调度系统,满足AI研发机构和企业级智能化需求,支持超大参数模型预训练、多租户云服务与分布式推理。
专业图形加速产品:
主要应用于工业设计、高清视频编辑、数字孪生、AI云电脑等高端场景的GPU及相关产品系列,涵盖MTT S3000/S2000/S1000等系列显卡,以及基于前述显卡打造的一体机等解决方案。
桌面级图形加速产品:
主要应用于AI PC、游戏PC及办公PC等场景的GPU及相关产品,包括MTT
S80/S70/S50/S30/S10/X300/X100 等系列显卡,以及基于前述显卡打造的工作站等。
该类产品支持Windows、麒麟 KylinOS、统信 UOS、 openEuler 等多款国内外主流操作系统,以及Intel、AMD、海光、飞腾、鲲鹏等多款国内外主流CPU平台。
智能SoC类产品:
主要应用于AI PC、边缘智能、具身智能、智能汽车和低空经济等众多场景,包括基于SoC芯片的AI算力本-A140、AI模组-E300等产品。
公司主要产品分类如下表所示:

MUSA架构是公司自主研发的融合GPU硬件和软件的全功能GPU计算加速统一系统架构。
该架构涵盖统一的芯片架构、指令集、编程模型、软件运行库及驱动程序框架等关键要素,旨在为各类并行计算场景提供高性能计算能力。
开发人员可借助C/C++、Triton等编程语言,在该架构下编写并行计算程序,且同一代码能够在公司不同GPU产品及系统上运行,具有良好的灵活性与可扩展性。MUSA架构具备与由英伟达主导的国际主流GPU生态的兼容性,使得开发者能够以较低成本充分利用目前国际主流生态下的代码资源。
业务基本跟英伟达一模一样,大家应该看到这货业务介绍熊猫整的篇幅都比之前的长,主要是因为熊猫也想好好看看国产“英伟达”到底怎么样。
芯片对标英伟达芯片,MUSA架构对标英伟达的CUDA架构,先不说效率,至少是能兼容英伟达移植的,比较不错的最强芯片“平湖”的片间互联带宽800GB/s比大家之前熟悉的基于Ampere架构A100的NVLink600GB/s还高。
板卡和模组按照已经公布参数搭载了第三代曲院GPU的S4000看, FP32格式下有25TFLOPS的算力,基本跟4090相当,比A100(19.5TFLOPS)要强,但是显存要少了将近一半48GB : 80GB,带宽也弱一半以上768GB/s : 2048GB/s,由于内存是除了算力以外最大的瓶颈,单片实际性能应该不到A100的一半。
至于最新一代S5000有可能应该已经跟A100齐平甚至更强,而后面还在研未公布的超过A100问题不大,但是要跟H100比差距应该还是不小(51TFLOPS+80GB显存+2TB/s带宽),而英伟达现在量产的Blackwell架构GPU的B100算力又比H100强了几倍,以及新公布了下一代在研的Rubin架构GPU又比B100强了几倍,还是要认识差距。
一体机就不说了,集群设备主要看MUSA并行计算架构和片间带宽,目前看理论上还是不错的。
另外财报一直反复提及MoE架构(DeepSeek弯道超车秘籍),很明显不管芯片还是集群都跟DeepSeek深度偶尔要从算法+芯片整体效率实现突破。
所以之前风传的东大已经掌握H100相近技术限制出口意义已经不大,确实也是有迹可循的,但是实话实话落后英伟达几代的差距还是有的,另外里面软件工具链也很重要,但这个纸面上没法看得出来,有从事相关行业并且用过摩尔线程GPU的可以给熊猫也说说~
总之东大的GPU虽然比英伟达还是要落后很多很多,但从纸面上看目前至少是能够满足AI应用使用的
。
具体营收方面,主要营收来自于去年才开始有营收的AI智算集群业务(当然也跟财务报表口径变动有关),营收占比接近80%。


对应行业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可比上市企业分别为海光信息(688041)、寒武纪(688256)。
科创板发行,由中信证券主承销,招商证券、中银国际、广发证券联席主承销,新发行市值80.0亿元,发行后总市值537.15亿元,发行价格114.28元,PE-TTM-31.79x,顶格申购需要11.0万元市值。
对比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PE-TTM为60.12x,海光信息PE-TTM为202.61x,寒武纪PE-TTM为280.63x。
预计2025全年营业收入为121,800.00万元至149,800.00万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177.79%至241.65%;
预计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23,800.00万元 至-87,800.00万元,较2024年同期收窄24.20%至 46.24%;
2024年营业收入43,845.95万元,2023年营收12,398.19万元,2022年营收4,608.83万元,年复合增速208.44%;
2024年扣非归母净利润-163,325.77万元,2023年扣非归母净利润-172,025.77万元,2022年扣非归母净利润-146,660.54万元。
2022-2024年营收都是几倍的增长,利润就不用看了,然后到2025年营收继续翻倍增长,亏损也在收窄。
参考招股说明书解释,主要受人工智能蓬勃发展及国产化进程加速的背景影响,公司业绩呈现上升趋势,营业收入快速增加,亏损规模有所收窄。
具体毛利率方面,2022年到2025年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70.45%、27.84%、72.32%和69.17%。
跟同业对比来看,处于很高水平。

行业概念没得说,业绩主要看营收也没得说。
从发行情况看,科创板发行,发行价格很高,发行规模很高大,发行市盈率负的。
多烧香拜拜祈祷能中签吧。
打新评级:积积积积积极,我的操作:申购。
积极,基本面和发行情况都较好,破发风险较小。
谨慎,基本面或发行情况存在一定问题,破发风险一般。
放弃,基本面或发行情况存在较大问题,破发风险较大。
有空记得点赞和在看,也欢迎分享给更多朋友~
更新时间:2025-11-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