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宝藏品类”要火!喜茶、茶百道、茉莉奶白都在推


最近,“特调”成为饮品圈的上新高频词。


喜茶推出牛肝菌碎银子特调,茶百道开卖“全球味系列”特调,茉莉奶白则带来了“四段递进式”的香蕉可可咸酪乳。


头部品牌为什么集体押注?透露了什么产品风向?

喜茶、茶百道等头部都在推

“茶特调”成秋冬上新焦点


10月底,茶百道上新全球味系列,包含焦糖碎碎特调、香草可可特调、黑巧可可特调3款饮品,用到了印度和斯里兰卡的锡兰红茶、马达加斯加香草荚、新加坡可可粉等国际元素。


与以往不同的是,品牌为每款产品清晰标注前调、中调、后调及尾韵。以焦糖碎碎特调为例,一杯喝到“奶香、焦香、脆香、坚果香”。


为匹配特调属性,茶百道在消费体验上也做了全面升级:


专门设计了更便于直饮的“特调杯”,并为焦糖碎碎特调、香草可可特调搭配了独立焦糖碎碎小料,让消费者可以在奶盖上DIY图案,增强互动性与趣味性。



独特的产品体验,吸引网友纷纷在社交平台种草推荐:“明显的焦糖香,味道很和谐”“一口气买了3杯,秋冬氛围拉满”。


茶百道之外,茉莉奶白也在推特调,万圣节前夕上新“香蕉可可咸酪乳”。


用茉莉龙芽茶汤,搭配香蕉、可可元素,并用咸香的咸酪乳丰富尾调,带来品牌所描述的“四段递进式限定新味”。


而将这场特调风潮推向高潮的是喜茶。


11月6日,喜茶再度联动《一饭封神》中的人气嘉宾黎子安带来“牛肝菌碎银子特调”,将菌菇风味融入饮品。不仅如此,还在全国15家门店提供含威士忌成分的“微醺牛肝菌特调”。



这是其继芭乐雪毫茉王、酱香白脱碎银子、奇兰苹果杏特调之后,推出的第4款特调产品。


区域品牌同样在发力特调饮品。比如周四晚,今年8月以来已连续推出7款茶与可可系列特调。福建品牌唐沫茶兮也推出小杯量呈现的“黑醋栗”。



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以往独立小众茶馆常见的“茶特调”,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连锁品牌的菜单上。

什么是茶特调?

没有标准答案的“风味创新”


到底什么是茶特调?它和普通奶茶的区别在哪?面对五花八门的新品,消费者难免疑惑。


“目前行业对茶特调没有统一的定义。”资深饮品研发刘建国表示,茶特调更聚焦茶文化与茶风味的表达。追求在一杯饮品中,让消费者清晰感知到前、中、后调的层次感、平衡感与惊喜感。


资深饮品研发林静贤则指出,“茶特调”往往来自茶叶原料特调,或是泡茶手法的独特性,以及调配操作的创造性。


观察目前连锁品牌推出的茶特调产品,普遍聚焦于不同茶底与多种元素的风味融合。



它打破了传统奶茶中原料叠加的思路,而是像调酒或咖啡特调一样,追求“一杯多味”,同时放大“茶本味”。


而相较于独立茶馆的创意特调,连锁品牌做茶特调,须在创意与标准化、大众接受度之间找到平衡。


也就是说,茶特调目前还不是一个被严格定义的品类,而是一种产品创新的理念与方向。


“茶特调”为什么今年格外受关注?


1、打破固定的风味结构,产品差异化明显


首先,茶特调的兴起,打开了产品的创新空间。


有业内人士指出,新茶饮经过十年发展,在固有的产品体系中,很难做出颠覆性创新。从奶盖茶、鲜果茶、五谷茶轮番流行,再到轻乳茶、果蔬茶的细化升级,主流品类“已经被玩透了”。


“茶特调是我们对传统茶饮的一次概念升级。”茶百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它代表着更精致的出品标准、更具辨识度的风味特征,以及更立体的感官体验。



为此,茶百道通过全球原料的组合,微苦的可可、坚果焦香的焦糖、回甘的锡兰红茶等,“让消费者品尝到咸、甜、鲜、香等层层递进的复合口感。”为了风味融合和平衡,3款不同饮品使用不同的调制手法。


更进一步,茶特调还能成为传递品牌价值的载体。


在刘建国看来,茶特调具备承载文化内容的能力,让消费者品尝的不仅是一杯饮品,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方式。


2、消费者越喝越专业,需要更强的体验感


其次,茶特调也契合了饮品消费需求的升级。


如今的茶饮消费者经历了多轮产品迭代,变得越来越专业,他们喝得出不同茶底的区别,能感知到风味的层次。



“消费者对单一口感的满足感逐渐减弱,更渴望在一杯饮品体验多重风味的交融。”茶百道方面表示。


这种需求升级,推动茶饮向“精品体验”转型,促使品牌在原料、工艺、互动体验上加码。


比如周四晚,将可可与奇兰乌龙、云南普洱、福鼎白茶等不同茶底搭配,结合柚子、香蕉、柑橘等风味,探索“可可+茶+水果”的风味边界。


唐沫茶兮的“黑醋栗”另辟蹊径,采用小杯量呈现。第一口是绵密奶霜,第二口是可可风味,第三口是浆果的酸甜,其层次分明的结构被形容为“液体黑森林蛋糕”。



3、供应链与技术托底,创意产品能落地


茶特调被关注,同样得益于行业供应链的成熟与技术的进步。


过去,很多产品创意只能停留在比赛舞台,难以在门店标准化、长期稳定供应。


而现在,从特殊食材采购到定制茶底研发,再到门店标准化制作,完善的供应链与门店标准的出品流程,让理想化产品有机会走入日常消费场景。


上游的突破尤为关键。比如今年被广泛关注的抗酸基底,有效缓解水果与奶融合起絮的难题,让“茶+果+奶”的多元组合更方便落地。


门店端的工艺创新也在加分。北京李茶的茶,制作产品时会将茶叶现磨后用咖啡机萃取,以此释放茶叶本味。


图片及封面来自小红书博主梁家丫头 ,已获授权


近两年,同质化竞争让不少饮品人感叹“卷不动了”。


然而,市场是流动的,伴随消费需求的变化、供应链的升级,总会有新物种冒出来。茶特调便是这样的存在。


就像一位研发所说:“经典产品,也可以用特调的思路重做一遍。”在标准化产品里注入新鲜感,让喝一杯奶茶,成为 “体验型消费”。


毋容置疑,茶特调给消费者提供了更多新鲜选择,也给了品牌是一个确定的创新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2

标签:美食   品类   茉莉   宝藏   饮品   风味   产品   可可   焦糖   品牌   消费者   创意   碎银   碎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