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V病毒进入高发期,婴幼儿易感,及早识别这些症状是关键

近期,一种看似“温和”的病毒正让不少婴幼儿家庭揪心不已。

它初期症状像普通感冒,却可能迅速发展为重症肺炎,甚至将刚满月的宝宝送进ICU。

这就是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目前,上海住院儿童中RSV感染占比高达40%,且今秋流行期提前,来势汹汹。

更关键的是,此病毒尚无特效药。

那么,如何区分RSV与普通感冒?哪些危险信号必须立刻送医?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RSV威力超乎想象

最近,上海的儿童医院里挤满了焦急的家长。

有的抱着刚满月的宝宝冲进急诊,有的看着八个月大的孩子从轻微鼻塞发展到需要签病危通知书。

这些孩子得的不是普通感冒,而是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

目前上海住院的儿童中,每10个就有4个是因为这个病毒住院。

上海的张女士至今想起来还心有余悸,她家八个月大的女儿起初只是鼻塞流鼻涕,看起来就像普通的换季感冒。

她给孩子吃了儿童感冒药,以为过两天就会好转。

没想到孩子很快开始发烧,咳嗽时发出空洞的喘息声,躺下就憋得满脸通红。

送到医院时,医生直接下了病危通知书——重症肺炎,需要呼吸机维持呼吸。

另一位妈妈的经历同样让人揪心。

她外出回家后没有任何不适,可两天后,家里两个月大的宝宝开始轻微咳嗽。

凭着养育第一个孩子的经验,她觉得小咳嗽不用跑医院。

结果第二天,宝宝呼吸越来越困难,小脸憋得发紫,医生说再晚一步就危险了。

宝宝在ICU住了半个月,出院后两个月,喉咙里还一直有痰。

RSV的肆虐让医院不堪重负,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呼吸科走廊加满病床。

门诊队伍排至大楼外,ICU更是一床难求。

不只是上海,全国不少儿童医院都挤得不行,压力特别大。

看数据就知道多严重:全球每年有300多万婴幼儿因RSV住院,5岁以下儿童里每年因这病毒走的高达10万。

在我国,2023年冬季某地区的调查显示,儿科住院患儿中RSV阳性率高达42.6%。

更让人担心的是,2025年RSV的流行节奏格外反常。

往年到10月中旬才进入高发期,2025年刚立秋,病例就开始涨,开学才两周就出现小高峰。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曾玫副主任也说,9月就有这么明显的病毒活动,太少见了,今年这波流行期可能会更长。

RSV特性与危害

可能有人会疑惑,RSV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病毒,为何能造成这么大的危害?

其实,RSV早在1956年就被发现了,因为它能让细胞融合在一起,所以叫“合胞病毒”。

这种病毒进入呼吸道后,会让正常的细胞粘连成多核大细胞。

病毒就能在细胞之间悄悄扩散,躲避免疫系统的攻击。

更麻烦的是,RSV会破坏气道的清洁功能。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呼吸道会不断清除痰液和异物。

但RSV感染后,这个功能受损,痰液堆积在气道里,呼吸自然变得困难。

婴幼儿呼吸道本就狭窄,感染后呼吸困难的风险更高。

不光致病机制特殊,RSV的传播方式更是让人防不胜防。

除了通过咳嗽、打喷嚏传播,它还能在玩具、门把手、电梯按钮这些物品表面存活6个小时。

大人摸了这些地方,如果没洗手就去抱孩子,或者孩子自己摸了再揉眼睛、吃手指,很容易被感染。

而且,幼儿园和养老院特别容易出现集体感染。

孩子们共用玩具,老人们使用同样的公共设施,只要有一个人携带病毒,很快就会传给周围的人。

许多成年人感染后只是轻微鼻塞咽痛,自己都没当回事,却成了“隐形传播者”。

值得注意的是,RSV对不同人群的威胁差异极大,以下三类人群需重点防护。

6个月以下的婴儿是最危险的群体,占所有儿童感染者的63.31%。

他们免疫系统还没发育完善,呼吸道又窄又细,一旦感染很容易堵塞气道,发展成肺炎。

研究发现,婴儿时期感染过严重RSV,到6岁前患哮喘的概率比其他孩子高3倍。

65岁以上的老人更要格外注意,特别是本来就有慢阻肺、冠心病这些毛病的。

感染后可能就是一直咳嗽,看着像感冒没什么大事,但血氧其实已经在往下掉了。

要是没及时看医生,很容易喘不上气,心脏病也会跟着犯。

抵抗力不好的人同样危险,比如癌症治疗期间的患者、器官移植术后人群,或是常年熬夜加班、完全不运动的人。

他们本身对抗病毒的底子就薄,一旦感染RSV,很可能演变成重症肺炎,连带着之前的病也会变严重。

RSV应对总要点

面对RSV的威胁,一个现实的问题是,目前针对RSV还没有特效药,治疗主要以对症支持为主。

发烧用退烧药,咳嗽痰多用化痰药,出现喘憋、缺氧就需要氧疗或使用支气管扩张剂。

雾化治疗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有效,但不能自己随便买雾化机用药。

由于缺乏特效药,及时识别危险信号、尽早送医就成了关键。

出现以下情况必须立刻送医,婴幼儿呼吸频率超过每分钟50次,出现胸壁凹陷、嘴唇发青,持续拒食、尿量减少、精神萎靡。

成年人和老年人持续高烧不退,咳嗽加重,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气短。

既然没有特效药,预防就显得格外重要,做好这些细节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防RSV最直接有效的法子就是好好洗手,得用肥皂在流动水下搓,跟着七步洗手法来,每次洗够20秒才真能起到作用。

像摸过公共物件后、要抱宝宝前,还有喂完饭、换完尿布这些时候,都必须把手洗得干干净净。

别指望湿巾擦手能除病毒,还是肥皂加流动水最靠谱。

咳嗽打喷嚏时,用胳膊肘挡下口鼻,别直接用手捂,免得手上沾病毒到处碰。

家里孩子经常碰的东西,像玩具、门把手、餐具这些,要经常用酒精或消毒液擦擦,

宝宝的奶嘴、奶瓶用完,也得彻底洗干净消毒。

房间也要常通风,一天开窗两三回,每回半小时,保持空气新鲜。

天干的时候用加湿器,湿度保持在一半左右最舒服,太干了嗓子鼻子都不舒服。

RSV多的时候,尽量别带娃去人挤人的地方,出门记得戴好口罩。

家里有人感冒生病,最好分开待着,别传染给宝宝和老人。

老年人可以问问医生能不能打RSV疫苗,高危宝宝也有预防针可以打,但都得先让医生看看合不合适。

马上国庆了,出去玩之前查查目的地有没有很多人得病,疫情严重的地方就别去了。

出门在外,防护措施更不能松懈。

给孩子带够衣服应对温差,在密闭空间全程戴口罩,少去拥挤的室内场馆,选择人少的餐厅就餐。

RSV虽然不是新病毒,但它的危害常被低估。

它不像流感那样频繁上热搜,却每年影响着无数家庭。

做好防护、及时识别症状、尽早就医,就能最大限度降低危害。

结语

没特效药不是难题,关键是分清症状、及时就医,再把洗手、消毒这些小事做好。别低估它,也别慌,用心护着娃和老人,就能平安度过。

参考文献:

1.南方+客户端:《RSV连续七周成南方婴幼儿感染首因,专家呼吁尽早接种预防》2025-09-11

2.中国新闻网:《上海推广RSV预防单抗注射 专家:基础病患儿感染RSV更容易发生重症》2025-09-11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7

标签:育儿   婴幼儿   症状   病毒   关键   呼吸道   孩子   宝宝   上海   呼吸   特效药   肺炎   儿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