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的一场TikTok直播里,模特换上一条亮黄色的连衣裙。灯光下,她转了一圈,裙摆荡开,评论区瞬间炸开:
“Perfect!”
“终于有适合我的尺码!”
“Add to cart!”
订单像潮水一样涌来。后台数据显示,平均一分钟,就有一件被买走。
这条在欧美女孩中走红的连衣裙,并非纽约设计师的作品,而是来自广东东莞虎门的一间普通工厂。
工厂老板叫郭华,40岁,从重庆一路漂到广州,再到东莞。
他创立的瑞民服饰,在过去十年里默默为1688、SHEIN供货,如今终于有了自己的名字:Finjani。
2025年上半年,Finjani销售额已突破4000万元,对许多还困在代工泥潭的工厂来说,这几乎是一个神话。
十年前,郭华还只是广州十三行档口里一个不起眼的小老板,靠借来的10万元撑起作坊,白天接单,晚上赶货,常常裹着布料就在裁床旁睡着。
后来,他在东莞虎门建厂,从400平做到4000平,工人从十几人扩到几百人。
凭借稳定供货,他一度成为SHEIN的头部供应商,年销售额冲到1.2亿元。
按常理,这是工厂梦寐以求的成就。可郭华却感到越来越不安。
“赚再多钱,也没人知道这些衣服来自瑞民。”
“LOGO印的都是别人的名字。”
在全球快时尚的链条里,他和无数中国工厂一样,始终是隐形人。
利润被极致压缩,定价权、话语权都掌握在别人手里。
一旦平台更换供应商,一切都可能归零。
郭华清楚,如果不转型,瑞民迟早会被淘汰。
2023年春天,TikTok Shop推出全托管模式。
平台负责物流、客服,商家只需供货,这对工厂型卖家是个信号,他们终于有机会直接面对海外消费者。
郭华几乎没犹豫,第一时间申请入驻,还在美国注册了自己的商标Finjani。
“要么第一个吃螃蟹,要么吃亏。”
他明白,不再自己创造一个品牌,瑞民就只能永远在别人身后。
郭华不会英语,对TikTok的理解也仅停留在“用户多、流量大”,但他赌的,是一个可能改变命运的机会。
最初的尝试并不顺利。
瑞民把SHEIN的经验照搬到TikTok Shop:铺货900多个款,以为总能撞出爆款,结果是,几千件滞销品被退回工厂,仓库堆得水泄不通。
团队一度陷入低谷,郭华盯着退货单发呆,心想:“就算死,也得知道是怎么死的。”
转机来自一场意外,某位美国达人在直播间试穿瑞民寄去的一件大码裙,没想到单场卖出1700件。
这让郭华意识到:TikTok的逻辑不是货架电商,而是内容驱动。
从那一刻起,他决定彻底换打法。
郭华把运营交给一群年轻人。
团队负责人李洪森,27岁,重庆老乡,本来在仓库拣货,慢慢做到运营主管。
他们的打法并不是一开始就清晰,而是一步步摸索出来的。
郭华组建了一支测款小分队,每天上架几十个新款,观察数据走势,凡是日销量能突破一百件的,就被判定有潜力,继续追加资源。
与此同时,团队主动出击,与超过一万名海外达人建立联系,其中重点维护了一千五百位核心主播,为他们免费寄送样衣,请求试穿带货。
更有意思的是,用户自己拍摄的短视频往往能带来意外惊喜,只要某个视频播放量突然走高,团队就会立刻加码广告投放,让流量进一步放大,形成裂变式传播。
而最直接的灵感,来自评论区。
运营人员每天把买家的意见逐字整理,哪怕是抱怨也被当成改良依据。
他们发现欧美女孩偏爱亮色,就把连衣裙从原本的4个颜色扩展到16个;有人嫌胸围太松,他们立刻加上松紧带;有人希望遮住小肚腩,他们果断改成A字版型。
产品几乎是在消费者的实时反馈中不断进化,越来越贴近海外市场的喜好。
这种“边卖边改”的模式,让产品越来越契合欧美市场,那条16色大码连衣裙,5个月卖出12万件,成为瑞民的爆款王牌。
就在团队沉浸在爆款的喜悦时,新的危机来了。
2024年,国际运费飙升,关税政策调整,那条原本26美元的连衣裙,被迫涨到56美元。销量立刻从日销4000件跌到800件。
“眼看着爆款要凉,大家都慌了。”李洪森说。
郭华再次冒了一次险,他直接把5000件连衣裙空运到美国海外仓,再由仓库本地发货。
这样,价格重新拉回26美元,销量很快恢复。
事实证明,在跨境电商里,试错是唯一的出路。
当工人们第一次看到“Finjani”的LOGO缝在衣服上时,有人不解:“为什么多了一道工序?”
直到意识到这是自家品牌,大家才露出笑容。
有人穿着Finjani的裙子来上班,笑着说:“以前都是给别人做嫁衣,现在终于能穿上自己做的。”
这种归属感,是代工时代无法给予的。
2024年,瑞民在TikTok Shop的营收突破2300万元;2025年,仅半年就已超过4000万。郭华计划在明年扩充运营团队到100人,目标销售额冲击1个亿,并开拓欧洲市场。
“以前觉得出海就是漂在海上,现在跟着TikTok,我们知道要往哪儿飞。”
对郭华而言,这不只是一次商业转型,更是一种身份的重塑:从无名代工厂,到有名字的中国品牌。
郭华常说:“哪有什么远见?都是试出来的。”
他的故事,正在被越来越多工厂老板当成范本。
中国制造正经历一个关键节点就是从“给别人做”到“做自己的”,从“拼低价”到“拼品牌”。
Finjani的成功,或许只是开端。
下一个被欧美消费者疯狂抢购的爆款,极有可能还会来自中国制造。
#头条深一度#
更新时间:2025-08-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