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传下68条“规矩”,句句是前人智慧,看完懂不少人情世故!

我妈昨晚又在饭桌上敲我:夹菜别“过河”,别拿筷子指人。我顶嘴,这都啥年代了。她一句“你试试去女朋友家吧唧嘴,看看人家妈给不给笑脸”直接把我噎住。

翻完那68条老黄历,我算看明白了。规矩不是木头匾,是隐形的社会Wi-Fi。你不连,别人就连不上你。

傣泐竹楼,长辈睡里侧,风先吹年轻人,这哪是风水,是给老人家挡风。换到今天,就是别抢电梯里离按钮最近那位,让抱娃的先上。动作一样,只是墙换成了铁皮。

酒桌更赤裸裸。茶七酒八,表面是液面,其实是安全线:七分茶不烫嘴,八分酒不溢杯,大家都有台阶。我试过给领导倒满茶,人家没喝,先拿纸巾擦桌,社死现场写脸。

探病不送梨和钟,听着迷信,其实省解释。病人本来就慌,你再递个“离”和“终”,他晚上能闭眼?换束向日葵,花语“向阳”,情绪先被照顾,比药效快。

饭桌不敲碗,小时候觉得是虐待。直到去年团建,新来的实习生一边敲一边等菜,经理眼皮直跳,第二天名单里就没他。敲碗=催厨子=催老板,谁心里没个小账本?

最狠的是“满招损”。我同学985本硕,入职第一天发圈“终于进大厂”,定位总部大楼,配图工牌。三个月裁员,N+1都没拿到。人力说:团队要低调实干型。他截图问我,我回他:古人没微信,但懂算法。

当然,也有废掉的规矩。建房不让用西倒树,说败财。我老家现在盖民宿,专挑歪脖子松,拍照显日系,一晚八百。时代把忌讳改成卖点,就看你识不识货。

我总结了个偷懒包:
1.任何场合先问“我有没有挡别人的路”,挡了就退半步,比背68条都好用。
2. 送礼先搜谐音,负面的一律换成暖色、圆形、甜的,出错率降到零。
3. 成就别第一时间晒,等别人问,再掏出来,杀伤力翻倍,风险减半。

规矩就像秋裤,不穿觉得飘逸,真冷起来自己知道。那年我穿破洞牛仔裤去东北见老丈人,回家膝盖吱呀响,现在自动在包里塞一条。不是怕丈母娘,是怕老婆不给我盖被。

最后一句话:老规矩不是让你变乖,是让你别在暗礁上撞得稀碎。能游得野,也能靠岸,才算真浪。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3

标签:美文   人情世故   老祖宗   前人   规矩   智慧   饭桌   满招损   安全线   老黄历   竹楼   老丈人   账本   老规矩   暖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