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价格一路高涨,早已突破每克800元大关,饰品金价更是动辄上千,不少人感叹攒金不如攒钱。但你可能想不到,有一种东西,居然比黄金还金贵。
5月14日,财经网报道,它的市场价达到了每公斤165万到180万元之间,折算下来一克就能卖到1650元,足足是黄金的两倍还多。
更吓人的是,这东西十年前每公斤才11万,十几年间翻了快15倍,比炒股票还疯狂。
这玩意儿不叫钻石,也不叫宝石,它有个土里土气的名字,叫牛黄。
说白了,就是牛的胆结石。
这是一种病,就像人会得胆结石一样,牛的胆囊或胆管里也可能长出结石。
那么,到底是什么让一块“石头”变得如此金贵?
一个是因为其稀缺性,另一个还是因为他在关键时刻能救命。
咱们先来说稀缺性,不是随便一头牛都能长牛黄的,得是胆囊或胆管出了问题的牛,胆管堵塞后胆汁排不出去,里面的胆红素、胆酸这些成分慢慢沉淀,混合着蛋白质一点点凝结,少则三五年,多则十几年才能长成一块像样的牛黄。
更难得的是,一百头牛里未必能遇上一头长牛黄的,以前农村养牛一辈子,宰了也见不着一块是常事,还有就是农民不知道它的价值,把它当成病牛的病灶,随手就扔了。
再加上现在养牛都是规模化养殖,养殖场是为了产牛肉、牛奶赚钱,谁也不会专门等着牛长胆结石,毕竟牛得了这病还可能影响生长,反而赔钱。
所以自然形成的牛黄,产量是断崖式地往下掉。
说他救命是因为,在我国传统中医药体系中,牛黄被誉为“药中黄金”,其性苦凉,具清热解毒、息风定惊、化痰开窍之效。
大名鼎鼎的安宫牛黄丸就是用他做的。通常用来治疗中风,脑出血等疾病。
而根据北京协和医院的临床研究表示:
“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配合现代医疗手段使用安宫牛黄丸,患者苏醒率提升37%!”
除此之外,香港大学通过研究发现,牛黄中有种牛磺酸的成分可以切断癌细胞能量供应,把癌细胞g给“饿死”,这个研究现在也已经进入到临床试验阶段了。
一件东西的价值极高而数量却很少时,产生的结果必然就是涨价。
所以在2023年中药材集体涨价时,天然牛黄的价格也开始猛涨,甚至成为了当时的“领跑者”。
甚至在2024年出现了一块58克的极品牛黄拍出128万元天价的场景。
既然天然牛黄这么稀缺,总不能让需要它的病人等着吧?
所幸在我国科研人员的努力攻关和实验之下,人造牛黄获得了重大突破。
第一种就是直接人工合成,用化学方法把去氧胆酸、胆酸等成分人工合成出来,成本只有天然牛黄的千分之一,而且产量想有多少有多少。
但问题在于,这种“化学牛黄”成分太单一了,对付个普通感冒发烧或许还行,可要是遇到中风昏迷这类要命的急症,效果根本不顶用。
要想达到天然牛黄的效果就得另想办法,于是科研人员就想到通过在活牛胆囊植入生物诱导剂,引导牛在体内自然形成结石。
没想到,培植的结果达到了100%,这种“人工诱导牛黄”的胆红素含量能达到38%-45%,比不少天然牛黄还优质。
这时又有一个难题摆在面前,那就是在人工干预下,每头牛每年的产量也就30克,面对全国庞大的需求量,这点产量根本不够。
于是科研人员想到了一个更加激进的办法,那就是“体外培育”。
科研人员从新鲜牛胆汁里提取原料,在实验室模拟牛胆囊的环境,然后再将原料给他倒进这个“人造胆囊”中,让他自己长成牛黄。
“这种方法成功将牛黄的年产量提高到了800公斤,相当于再造100万头天然牛黄产出量。”
从曾经的被忽视到如今的“一块难求”,牛黄的身份转变折射出自然资源与市场需求之间的深刻矛盾。
在面对生命健康与资源配置的命题时,我们或许更应理性看待“天然”与“人工”之争,依托现代科技缓解稀缺困局,让传统药材真正实现物尽其用、造福于人。
参考消息: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1594280
https://web.shobserver.com/wx/detail.do?id=619316
更新时间:2025-09-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