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这道题太难了,我肯定做不出来!”“我不想学游泳,肯定会呛水的。” 王女士发现孩子遇到一点挑战就打退堂鼓,总用 “我不行” 否定自己。其实,通过4个实用鼓励技巧,就能帮孩子打破自我怀疑,培养出敢于尝试的成长型思维。
1. 把 “否定” 换成 “引导尝试”
当孩子说 “我不行”,别急着反驳,而是提供具体方法:
错误回应:“你怎么这么胆小,试都不试!”
正确引导:“觉得难没关系,我们先从第一小问开始做,你读题的声音特别清楚,肯定能找到线索!” 王女士用这种方式,陪孩子一步步拆解数学题,孩子慢慢说出 “好像也没那么难”。
2. 强调 “努力的价值” 而非结果
夸奖时聚焦过程,让孩子相信能力可提升:
普通表扬:“你这次考得真好!”
有效鼓励:“每天坚持复习半小时,错题越来越少,这种坚持太厉害了!” 有家长带孩子学跳绳,孩子从只能跳 1 个到连续跳 20 个,家长重点肯定:“摔倒了还爬起来继续练,你真的很有毅力!”
3. 用 “榜样故事” 激发勇气
分享真实案例,让孩子知道困难人人都会遇到:
讲名人故事:“爱迪生发明电灯前失败了上千次,但他没放弃”;
说身边例子:“隔壁姐姐学骑车时也总摔跤,现在骑得特别稳,你想不想和她一样?” 曾有孩子因害怕发言不敢参加演讲比赛,听完同学从紧张忘词到获奖的经历,主动报名挑战。
4. 允许 “试错”,降低心理压力
告诉孩子失败是成长的一部分:
消除顾虑:“搭积木倒了没关系,我们再换种方法试试”;
创造机会:准备简单易完成的小任务,如整理书架、浇花,积累成功体验。 李女士让孩子从帮忙摆碗筷开始,每次完成就具体夸赞,孩子慢慢愿意承担更有挑战性的事。
孩子总说 “我不行”,本质是缺乏面对困难的底气。艺博家庭教育建议:用引导代替指责,用过程鼓励代替结果评价,用榜样力量激发勇气,用试错空间建立自信。当孩子在一次次尝试中体会到 “原来我可以”,自然会告别退缩,成长为敢于挑战的行动派。
更新时间:2025-07-0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