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硬抗,石破茂和李在明也不跪了!愤怒的特朗普,2周内有动作

特朗普这几个月来没完成过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从他在社交平台发的帖子也能看出,确实比较悲观,心如死灰。

人一旦悲观到极点,就会作出不明智的举动,特朗普公开对外界宣布,两周内会有大动作,之所以作出让外界都担心的决定,也是因为这几个月来遇到的一些事情。

特朗普对印度动真格,是从那份50%的关税清单开始的。理由说得挺冠冕堂皇,无非是印度不肯断了和俄罗斯的能源与军购生意。可特朗普大概忘了,印度从来不是那种随便能被吓唬住的国家。

莫迪的回应来得快且直接。首先是能源采购这事,印度政府压根没把美国的警告当回事。官方明明白白地说,会继续"从最合算的来源购买石油"。

这话翻译过来就是:俄罗斯的原油物美价廉,我们凭什么不买?事实上,印度不仅没停,反而借着国际油价波动赚起了差价,把从俄罗斯低价买入的原油加工后再高价卖给欧洲,这波操作让美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更让特朗普窝火的是军购谈判的暂停。原本印度国防部长辛格都计划好要访美,准备签下"标枪"反坦克导弹、斯崔克装甲车这些大单,其中光是6架P-8I反潜侦察机就值36亿美元。结果关税清单一出来,印度直接把行程取消了,所有谈判按下暂停键。

虽然印度政府后来又出来否认"暂停"说法,称只是按程序推进,但明眼人都看得出,这就是冲着关税问题来的。莫迪心里打得门儿清:你想在贸易上卡我脖子,我就敢在军购上给你使绊子。

与此同时,莫迪加紧了和中俄的互动。8月中旬,中印刚举行完边界问题会晤,边境稳定、航班复航这些事都谈得顺顺当当,经贸便利化措施也提上了日程。转头莫迪就两次给普京打电话,普京那边也很给面子,公开表示"期待印度继续购买俄油"。这一连串操作下来,特朗普想靠关税逼印度疏远俄罗斯的算盘,算是彻底落空了。​

莫迪在公开讲话里说得很明白:"即使付出沉重代价,也不会损害印度农民的利益。"这话听着是在说国内政策,实际上也是说给特朗普听的——想让印度为了美国利益牺牲自己的发展,没门。

印度这几招虽然没像中国反制那样让美国产业直接停摆,但句句都打在特朗普的痛点上:既想让印度当遏制中俄的马前卒,又不想给好处,哪有这么便宜的事?​

就在特朗普对付印度的同时,东边的日本和韩国也开始不怎么听话了。尤其是日本首相石破茂,上台没多久就给了特朗普一个下马威。​

事情还得从美国的"对等关税"说起。特朗普政府觉得美日贸易不公平,要对日本的汽车、钢铁这些支柱产业加税。这下可捅了马蜂窝,汽车产业占日本经济的半壁江山,石破茂怎么可能坐视不管?

他先是给特朗普打了25分钟电话,掰着手指头算账:日本连续五年是美国最大投资国,日企在美国创造了多少就业,现在加关税会让日企投资能力下降,对谁都没好处。

见特朗普没松口,石破茂直接召集全体内阁开对策会,放话说美国关税可能影响日本所有产业,要求各部门全面应对,该谈判的谈判,该支援企业的支援企业。​

最让外界震惊的是石破茂在参议院竞选集会上的表态。这位日本首相当着选民的面直言,和美国的关税谈判是"赌上国家利益的战斗",还撂下狠话:"怎么能忍受被对方看扁","拒绝当傻瓜"。

这话传到华盛顿,特朗普脸都绿了——要知道,以前的日本首相哪敢这么跟美国说话?石破茂可不是光说不练。

美国加税令生效后,他发现美方没落实之前承诺的"税收减轻"条款,当即要求经济再生大臣赤泽亮正去美国交涉,自己则公开表示"强烈要求美方立即修正总统行政令"。这种步步紧逼的架势,让习惯了日本顺从的特朗普团队措手不及。​

这边石破茂刚闹完,韩国总统李在明又给了特朗普一拳。李在明访美前,在专机上就把话说得明明白白:美方想提升驻韩美军的"战略灵活性",韩方"难以同意"。别小看这句话,这直接戳中了美国的算盘——所谓"战略灵活性",就是想让驻韩美军能随便调到半岛以外的地方打仗,这不明摆着要把韩国绑上美国的战车吗?​

李在明心里清楚得很,这事要是答应了,韩国夹在中美之间只会更难受。所以他在记者会上强调,韩美有必要好好讨论驻韩美军的未来战略,言下之意就是别想把韩国当枪使。

更让特朗普不爽的是关税问题,美方觉得之前签的协议对韩国太有利,想改改,结果李在明直接顶了回去:"这是双方协商好的,特朗普自己都公布过,不能说改就改"。​

日本和韩国这两个向来对美国言听计从的盟友,如今一个为产业利益硬刚,一个为国家安全说不,特朗普的"盟友体系"算是出现了大裂缝。​

内忧外患之下,特朗普放出了"两周内大动作"的狠话。明眼人都看得出,这既是给对手施压,也是给自己找台阶。毕竟俄乌冲突僵持不下,盟友又纷纷不听话,再没点实际动作,总统的面子实在挂不住。​

特朗普这话主要是说给俄罗斯听的。他说要看看普京和泽连斯基能不能合作,两周内判断俄乌和谈有没有进展,没进展就可能搞"大规模制裁",不然就把战争归为"双方自己的战斗"。这话听着挺狠,实际上透着无奈——美国想让俄罗斯在领土问题上让步,又想让乌克兰接受现实,可两边谁都不傻,哪能轻易妥协?​

专家看得透彻,特朗普这是典型的"两头施压":用制裁威胁逼俄罗斯让步,又用"停止援助"吓唬乌克兰妥协。可现实是,俄军刚炸了乌克兰西部的美资工厂,乌军转头就炸了俄罗斯的输油管,两边正打得火热,哪会因为特朗普一句话就停手?这种"计时器外交"特朗普以前用过不少,每次都设个期限逼对方谈判,可这次面对的局面远比以前复杂。​

从印度的军购暂停到日本的关税反击,再到韩国的驻军争议,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以前靠加关税、耍威胁就能让盟友乖乖听话,现在这套越来越不管用了。莫迪要的是能源自主,石破茂护的是汽车产业,李在明保的是国家主权,每个国家都在为自己的利益盘算,没人愿意再当美国的"冤大头"。​

当霸权的大棒不再管用,当盟友纷纷竖起盾牌,这位习惯了发号施令的总统,恐怕得好好想想新的招数了,那些曾经唯美国马首是瞻的国家,也在用自己的行动证明:新时代的国际关系里,没有谁天生该听谁的,国家利益面前,谁都不会轻易低头。​

参考资料:北美观察丨阿拉斯加会后无果 特朗普再启两周“计时器”

韩总统李在明:将与特朗普讨论安保、国防预算及关税等议题

石破茂放话:关税谈判是场赌上国家利益的“战斗”,怎么能忍受被美国看扁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8

标签:财经   愤怒   动作   美国   印度   关税   日本   俄罗斯   韩国   盟友   美方   乌克兰   这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