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5亿化为虚有!郭台铭和富士康没想到国产崛起得竟然这么快

说起郭台铭和富士康的面板梦,本来是想借着日本老技术在美国大干一场,结果七年过去,675亿新台币的投资基本打了水漂。最扎眼的不是钱,而是中国面板产业来得太猛,三星和LG都扛不住撤了,京东方他们直接杀到全球第二。

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得感慨一句,制造业这池水,搅和得越来越深了。郭台铭从代工起家,一路玩到面板上游,本以为捡了便宜,谁知市场风向一转,全盘皆输。

面板上游的野心勃勃,郭台铭瞄准夏普的那一刻

郭台铭搞富士康这么多年,早就不满足于下游组装了,他想往上游面板钻,抢苹果三星的饭碗。2016年头几个月,夏普这家日本老牌企业正喘不过气,亏钱亏得董事会天天开会想卖身。

夏普的IGZO技术当时还算亮点,屏幕亮度高、省电,郭台铭看中这点,觉得能跟OLED掰掰腕子。他直接出手,原本报价7000亿日元,后来砍到3888亿日元现金,外加2000亿优先股,总价折合3.5亿美元左右,拿下66%的股权。

4月交易敲定,8月正式过户,富士康注入3.81亿美元现金,夏普总算喘口气。郭台铭这步棋,本意是整合供应链,让富士康从苹果供应商变成全产业链玩家,顺带在美国建厂,借特朗普的制造业复兴口号,捞点补贴。

同年夏天,郭台铭就把目光转到威斯康星。拉赛恩市那块地,州政府许诺30亿美元补贴,他承诺投100亿美元,建全球最大液晶厂,创造1.3万个岗位。2017年6月,白宫玫瑰园握手照刷屏,特朗普拍着胸脯说这事儿成气候。

郭台铭那边也没闲着,富士康派团队落地,规划2500英亩厂区,目标是10.5代线,专产大尺寸面板。起初动静不小,招聘培训走起,环保审批也批了,但问题很快就冒头。

美国人工贵,河南工厂五倍工资不说,培训周期长,零件还得从中国空运,关税一加,成本直线上升。郭台铭本想靠夏普技术拉动高端市场,谁知市场不认账,液晶面板价格战打得火热,IGZO的优势眨眼就没了。

富士康内部人后来私下说,这投资从头到尾就没算准账,郭台铭押注的时机,踩在了产业拐点上。面板这行,技术领先不等于市场领先,郭台铭的野心大,执行起来却卡壳了。这步棋下得急,忽略了全球产能过剩的苗头,中国那边已经在憋大招。

面板产业这潭水,本来就是日韩美三家争霸,中国进场晚,但学得快。郭台铭收购夏普时,夏普的堺厂还算先进,产量勉强跟得上,但韩国三星和LG早就在OLED上领先,压得夏普喘不过气。

郭台铭想借IGZO翻身,实际是想低成本复制日韩模式,在美国落地高端制造。可美国那套工会、环保、关税的规矩,哪是富士康郑州流水线能比的?投资落地后,2018年审批拖八个月,2019年项目就缩水,转产中小屏幕。

郭台铭的算盘打得响,补贴到手12亿美元,可实际投了不到7亿美元,岗位只剩一千多个。这事儿闹得威斯康星州长脸都绿了,纳税人钱扔水里,郭台铭也没捞到实惠。说白了,他低估了跨国壁垒,高估了技术护城河。

夏普收购后,富士康试着推IGZO电视和手机屏,但市场反馈平平,苹果供应商里,夏普份额没拉起来,反倒被京东方挤兑。中国面板厂不玩虚的,直接砸钱建线,成本压到地板价,郭台铭的豪赌,从这儿开始就露怯了。

中国面板的悄然发力,日韩巨头为何节节败退

中国面板这几年,简直是坐了火箭。2017年京东方在合肥砸400亿建10.5代线,华星光电深圳跟上11代厂,那时候郭台铭刚收夏普,正美滋滋规划威斯康星。结果呢?中国厂子三班倒,规模效应拉满,液晶面板价格像白菜一样往下掉。

三星和LG一看不对劲,赶紧转OLED,LCD业务直接甩包袱。2022年6月,三星彻底关停LCD生产线,30年老本行说扔就扔,9月还把专利卖给TCL华星光电。

LG也没扛住,2020年底宣布退出传统液晶,2023年一季度广州8.5代厂传出卖身消息,2024年8月正式挂牌出售最后一条LCD电视面板线给中国买家。韩国产能全清,中国直接吃下全球六成以上LCD份额,到2025年大尺寸面板占到九成。

京东方这几年数据亮眼,2025年上半年营收1012.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稳稳的,OLED出货7100万片,全球第二,仅次三星。苹果MacBook一半屏幕出自京东方,iPhone OLED供应链里,BOE份额稳在14%左右。

华星光电也不含糊,2025年Q1 TV面板出货1710万片,市占27.1%,紧咬京东方。为什么中国这么猛?说到底是产业链全,合肥、深圳这些基地,玻璃基板到模组一应俱全,效率高成本低。

三天出一片大基板,韩国一周才行。郭台铭没想到吧,夏普的IGZO技术,现在连华为折叠屏都不稀罕了,人家早换MicroLED。富士康的教训摆这儿,别跟中国比基建速度,别跟韩国拼技术迭代,更别在美国谈制造落地。

2022年三星退出时,中国产能已占全球六成,LG卖厂那年,大尺寸面板份额直奔九成。面板这行,需求端手机电视换代快,供给端谁规模大谁赢。中国政府补贴、地方招商,京东方从2003年起步,到现在营收破2000亿,步步为营,没靠运气,全是实打实的投资回报。

日韩退出LCD,不是技术不行,是市场逻辑变了。OLED更贵更薄,高端机型爱用,但LCD还是主流,价格战中国赢麻了。三星2020年就预告年底关线,实际提前到2022年,亏了上百亿日元。

LG广州厂卖给谁还不确定,但买家准是中国企业,全球产能进一步东移。郭台铭的夏普,本想靠IGZO守中高端,结果中国厂子不光压价,还追上OLED。

2025年BOE的“1+4+N”布局,显示、传感器、健康、汽车多点开花,营收增长13%以上。2025年华星光电Q2 营收利润双升,预计全年2434亿。郭台铭的面板梦,本该看到这信号,可他赌在美国建厂,忽略了东风已起。日韩玩高端,终究挡不住低端洪流。

威斯康星的烂尾楼,夏普财务的勉强喘息

威斯康星项目现在回看,就是个大坑。2017年郭台铭承诺100亿投资,实际到2021年缩到6.72亿,岗位从1.3万砍到1454个。

州政府扔了30亿补贴,地方再搭12亿建路拉电,结果厂房半拉子工程,2023年卖掉两栋空楼给微软建数据中心。2024年Foxconn还拿了5200万税信用,但招聘投资双降,2023年比2022年还惨。威斯康星人到现在还吐槽,这钱扔水里没响声。

郭台铭那边也没好到哪儿,2021年富士康宣布大幅缩水,拆厂卖钢材,微软接手33亿投数据中心,冷却系统一建,面板梦全没了。675亿新台币,这数字不是随便说说,包含夏普收购和威斯康星补贴损失,富士康内部流传笑话,那12亿补贴够在河南建三个厂。

威斯康星失败的根儿,在于忽略美国现实。人工五倍,审批慢,关税高,零件空运成本翻倍。郭台铭想复制郑州模式,可美国不吃这套。2025年项目基本废弃,微软数据中心上马,AI热潮捡了便宜。

夏普财务勉强,Q1利润3.08%毛利率,经营现金流正向,但依赖母公司输血。675亿的教训,说白了是逆势而为,制造业东移大势,郭台铭赌西风,没想到东风更猛。

富士康现在不碰面板了,转身扑AI和电动车。2025年Q1营收1.64万亿新台币,创首季纪录,AI计算集群投13.7亿,从2025年底到2026年建新线。郑州园区新增六条服务器产线,特斯拉上海旧厂改代工,焊接车身火花四溅。

全球面板格局,中国吃肉,日韩喝汤,美国捡骨头。2025全年京东方预计营收2248亿,净利增长,OLED市占14%稳住,华星光电出货第二,32英寸面板领跑。

郭台铭的面板路,到这儿基本收尾。威斯康星的1.3万岗位成空谈,夏普IGZO设备蒙尘,诉讼缠身。2025年10月戴正吴案开庭,郭台铭还没付6亿,鸿海咬定公司治理不让步。这事儿让同行警醒,制造业别逆着链条走,中国产能六成以上,效率碾压。

富士康教训三点:别在美国建厂赌补贴,别靠老技术守高端,中国崛起靠规模,郭台铭的豪赌,终究被市场教育了。面板产业洗牌完,下一波是MicroLED和AI屏,中国还在冲,郭台铭的尘埃,散在东移的脚步里。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30

标签:财经   没想到   三星   京东方   中国   面板   美国   技术   全球   美元   市场   产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