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霜降,再忙也得记得:1不坐、2不开、3不喝、4要吃!

上周五早晨,我去社区探望老邻居李大爷,他正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晒太阳。我关心:“大爷,这么冷的天还坐在外面,冻着不着吗?”

李大爷笑着说:“没事,这么多年都这样过来的。”说完,他还拿起手里的梨咬了一口。

我忍不住提醒:“大爷,霜降马上就到,这个节气的寒湿可不一般,老人家尤其得注意啊。”李大爷眯着眼睛问我:“霜降啊?这怎么了,能有啥影响啊?”

一、霜降节气对老人身体影响大,原来有这些原因

霜降,是秋季最后一个节气。

中医上讲,“气肃而霜降,阴始凝”,意思是气候开始变冷,寒湿凝结。人体也像随季节变化的“微型生态系统”,阳气需要慢慢收藏起来以抵御寒气。

而老人身体的阳气本就比年轻人弱,血液循环不如年轻人顺畅,筋骨和关节容易受寒湿侵扰,稍不注意,就会出现腰酸背痛、关节僵硬,甚至消化不畅或呼吸道不舒服。

不仅如此,霜降时昼夜温差最大,早晚温度落差可达十几度。

再加上天气干燥,肺气容易受损,老人会出现咳嗽、喉咙干燥、鼻腔干裂等问题。如果在这期间乱坐、乱吃、乱动,寒湿就可能乘虚而入,影响血气和脏腑平衡。

我看着李大爷有些疑惑的神情,就举了个生活例子:“大爷,你每天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外面虽然阳光照着,但石头吸了地面的寒气,会透过身体,慢慢让阳气散了,你不觉得腰酸吗?”

李大爷点点头:“是啊,最近早上起来老感觉腰背凉凉的。”

二、霜降养生,记住“四要四不要”

霜降节气到了,老人家在生活中可以遵循一些简单原则,我称之为“四要四不要”,今天咱们重点讲“1不坐、2不开、3不喝、4要吃”。

1不坐:不要直接坐在户外寒凉石头上

中医讲“寒从地起”,地气寒湿会通过石头或地面传入人体,尤其是老人阳气不足,容易导致筋骨僵硬、关节疼痛、腰腿酸软。

如果想坐在院子里晒太阳,可以铺一层厚厚的棉垫或者毯子,把寒气隔在身体之外。这样既能晒太阳暖身,又不让寒气入体。

2不开:不要长时间开窗

霜降昼夜温差大,室内如果长时间开窗,寒风容易透入,老人气血向体表流动,内脏供血减少,容易着凉。

寒气盛时,阳气收敛不住,会让身体更容易生病。可以选择中午气温较高的时间开窗通风,每次十到二十分钟,留一条小缝慢慢换气,避免冷风直吹。

3不喝:不要喝过多肉汤

秋冬交替时,很多人喜欢喝浓肉汤暖身。但老人肠胃消化功能比年轻人弱,过量饮用高脂肉汤,会让消化负担加重,容易出现腹胀、消化不良。

建议每天一小碗肉汤,大约200到300毫升,最好在中午喝,这时候人体阳气旺,肠胃吸收也好。李大爷笑着说:“原来喝汤也不能盲目,多喝反倒不行。”

4要吃:山药最合适

霜降后,人体阳气开始收藏,肺气相对虚弱。山药是中医推荐的秋冬滋养食品,它性平味甘,能补脾养肺、润燥止咳,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我告诉李大爷一个简单做法:“山药鸡蛋饼,山药去皮擦丝,拌上鸡蛋和少量面粉、葱花,加点盐和胡椒粉,小火煎至两面金黄,香喷喷的,吃了既补身又暖胃。”

三、生活小贴士,让霜降过得更舒服

李大爷点点头,说:“听你这么一说,我得调整一下平时的习惯了,不能老想着‘硬朗’。”我笑着答:“大爷,顺应节气,顺应身体,才是真正的硬朗。”

霜降养生,其实不复杂。理解节气规律,调整生活细节,让身体慢慢适应变化,就能在寒冷秋冬里保持活力。

注明:文中所提姓名均为“化名”,切勿对号入座。

本文仅供参考,描写的医疗知识真实有依据,但不能替代专业的医疗建议;同样并未影射任何事情,仅作科普。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医生或其他。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5

标签:养生   霜降   阳气   大爷   节气   身体   山药   寒气   肉汤   老人   温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