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白酒企业遇到了重大变故,出现了两极分化的严重情况。
一边是茅台狂赚 454 亿的风光无限,一边却是金种子酒业亏掉 7200 万的惨淡收场。
有的企业靠线上渠道逆势增长 40%,有的却在短短半年内营收暴跌近四成。
白酒行业的冬天比想象中更冷。
白酒行业的分化正在加速,21 家上市酒企里,6 家艰难增长,14 家双双下滑,还有 3 家走到了亏损的边缘。
这场生存竞赛中只有拼命厮杀到头部企业才能突出重围。
古井贡酒上半年的成绩还算不错,靠着线上渠道避免了被淘汰的命运,光线上收入就达到了 5.73 亿元,同比增长 40.19%。
在安徽大本营市场稳固的同时,古井贡酒试图把触角伸到了河南、湖北、山东等地,靠着次高端战略稳住了阵脚。
而著名的茅台虽然迎来了了一定的动荡,但整体还在持续上涨。
上半年营收 893.89 亿元,净利润已经 454.03 亿元,同比增长 8.89%,可以说根本不惧怕行业寒冬。
但区域酒企的日子就难过多了。珍酒李渡上半年营收直接下滑 39.6%,收入从 27 亿跌到 14.92 亿。
曾经被寄予厚望的千元价格带产品,如今成了烫手山芋,珍酒产品平均售价从 38.98 万元 / 吨跌到 32.34 万元 / 吨,消费者完全买单。
酒鬼酒的处境更糟,上半年营收 5.61 亿元,同比下滑 43.54%,净利润仅剩下 900 万元,同比降幅高达 92.6%。
而这种困境并非个例,金种子酒业上半年亏损 0.72 亿元,同比降幅高达 750.54%,成了这场行业洗牌中最受伤的企业之一。
"十亿元看企业规律,百亿元看行业规律,千亿元看经济规律。"
茅台、五粮液这些千亿级企业已经跳出了单纯的行业周期,而中小酒企却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长沙开福区的梦兰烟酒行老板罗先生最近愁眉不展,自己店里的白酒货架一半都空着。
老板表示自己家不是不想进货,是进了卖不动。
他指着标价 1499 元的国窖 1573 无奈地说,"现在 950 元就能卖,比进价还低 50 块,卖一瓶亏一瓶。"
这种价格倒挂的现象正在蔓延,超过一半的经销商都在经历类似的痛苦。
根据行业数据来看,白酒行业平均存货周转天数已达 900 天,经销商打款意愿持续低迷,20 家 A 股白酒上市企业合同负债合计同比下降约 2.5%,酒鬼酒更是大幅下降 47.3%,渠道去化压力巨大。
为了破解库存困局,酒企们各显神通。茅台 1935 在完成上半年任务后暂停投放,泸州老窖直接停止接收部分产品订单,五粮液则优化投放节奏,好在这些 "控货挺价" 的措施取得了一定效果。
虽然是一种办法但事实效果太过缓慢,一些区域酒企则选择了更直接的方式。
湖南某酒企经销商文世明透露:"我们现在重点推 100-300 元的光瓶酒,包装成本降下来,价格更实在,反而卖得好。"
这种回归理性的消费趋势,让舍得酒业的 "沱牌特级 T68" 尝到了甜头,这款售价 68 元的光瓶酒上半年销量同比增幅显著,成了低迷市场中的一抹亮色。
贵州遵义的茅台则是选择另一种生态循环进行自救。
一辆辆满载酒糟的运输车穿梭不停,这些酿酒副产物通过技术创新变成了有机肥、发酵饲料和生物质沼气。
"每生产 1 吨酱香白酒,会产生 4 吨酒糟,以前是负担,现在成了宝贝。" 园区负责人介绍道。
这里年处理酒糟能力超过 30 万吨,年产有机肥 12 万吨,饲料 5 万吨,生物质沼气 1000 万方,不仅解决了环保问题,还创造了新的收益来源。
白酒企业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今年5月上新的新规。
新修订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正式印发,明确规定 "工作餐不得提供高档菜肴,不得提供香烟,不上酒"。
这纸 "禁酒令" 像一块巨石投入白酒市场,激起层层涟漪。
直接导致2025 年上半年商务宴请用酒占比从 35% 骤降至 18%,而 500-800 元次高端价格带成为重灾区,多个品牌出现价格倒挂。宴会的茅台成了蓝莓汁。
过去十年白酒企业纷纷推出千元级产品,靠商务和政务消费撑起价格天花板,如今这个根基被动摇了,不少企业都出现崩盘。
少了商务支持,白酒企业只能从其他消费者的支持。但年轻人表示更喜欢低度果酒,白酒太辣不太行。
于是不少企业开始更改自己的产品,光瓶酒的省去华丽包装,回归酒水本质,60-80 元价位的高线光瓶酒成了大众消费的新选择。
养生酒赛道成了各大酒厂争抢的目标,振东健康旗下五和养生酒公司在 2025 年春季糖酒会期间签约金额达 540 万元,意向合作金额突破 3130 万元。
劲牌推出草本白酒,以岭药业、振东健康等药企跨界推出 "络参酒"" 清清酒 "等产品,凭借" 中医组方 " 和药企背书快速抢占市场,给传统白酒企业带来了新的竞争压力。
渠道创新也是非常重要,古井贡酒线上渠道 就帮其力挽狂澜,拿到了40.19% 的增长,他们通过全平台合作,打造全国化线上营销平台,成了品牌赋能、消费者培育、销量增长的第三曲线。
今世缘则深耕江苏市场,聚焦大型企业团购和定制酒业务,"在江苏,喝国缘" 的口号深入人心,这种精准的渠道深耕让他们在行业调整期依然保持了韧性。
中国酒业独立评论人肖竹青判断:"本轮深度调整将持续至 2026 年下半年,2025 年末或出现初步触底信号。"
对于挣扎中的白酒企业来说,这场 "大逃生" 还未结束,但曙光已在前方。
那些能抓住年轻消费者、优化渠道结构、实现产品创新的企业,终将在这场行业洗牌中存活下来,开启白酒行业的新篇章。
编辑:木
更新时间:2025-09-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