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0万元罚单!强制退市!2025年6月份,监管部门重拳出击,针对越搏动力财务造假违规事件,开出巨额罚单,并首次对“帮凶”进行罚款。
这记重拳不仅撕破了越搏动力的“皇帝新衣”,还直击幕后造假产业链,是一次对一个潜藏在资本市场深处、盘根错节的“造假微生态”的首次同步清剿,同时还给其他公司提一个醒,想违法之前,先掂量一下自己,有没有承担后果的能力。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内
任何生态系统,都绕不开那个核心的能量生产者,越搏动力也不例外,而在越博动力这个案例里,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李某江,毫无疑问就是这出戏的导演与大脑。
令人咋舌的是,这家公司自2018年踏入资本市场的第一年,便开启了长达五年的系统性财务欺诈,李某江不仅是这场骗局的总设计师,更是最卖力的执行者,他一手策划虚假业务,一手又挪用公司资金去填补个人债务。
因此他付出的代价也最为沉重,一张1350万元的罚单,以及长达十年的市场禁入,但一个封闭的造假循环怎能少得了外部协助者?他们如同生态系统里的分解者,帮助“消化”那些凭空捏造的业绩,让它们看起来更像是真实的商业活动。
于某和贺某,这两位与李某江关系匪浅的“朋友”,便深度卷入其中,于某动用名下公司,为越博动力虚构了2.7亿元的代加工业务,而贺某则更为活跃,不仅协助虚增超过9100万元的销售收入,还帮忙承接了一笔“假转让”。
监管的利刃这一次没有止步于公司大门,而是首次将他们这样的“帮凶”直接拎到台前,同步追责,可谁知利益的共生体也并非铁板一块。
这位曾经的造假助手贺某,后来一度成了越博动力的董事长,竟与昔日伙伴李某江为争夺公司控制权上演全武行,这无疑揭示了这个造假生态内部同样充满了脆弱的背叛与倾轧。
任何生态的形成,都离不开特定的环境,越博动力的故事,必须追溯到那个由政策暖风催生的新能源产业温室,2012年,正是国家高额财政补贴涌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黄金时代,李某江嗅到了风口,创立了越博动力。
丰厚的补贴,既是产业发展的催化剂,也成了某些投机者眼中的“唐僧肉”,当时行业内骗补丑闻迭出,而越博动力最重要的欠款方东风特汽,就曾赫然出现在骗补企业的黑名单上。
环境的荫蔽下,越博动力找到了一个更具体的栖息地——沃特玛联盟,作为该联盟的副理事长和电机总供应商,越博动力的业绩一度坐上了火箭。
可是这种寄生关系本身就是一颗定时炸弹,它不仅让公司对单一体系产生了致命依赖,更要命的是,当初在IPO招股书中,越博动力对这个关乎其命脉的联盟几乎只字未提。
如果当初投资者知晓其大部分业务都捆绑在一个技术路径面临淘汰风险的联盟之上,上市之路恐怕早已中断。
藤蔓攀附高枝,枝断则藤毁,联盟的带头大哥沃特玛,因电池技术落后于宁德时代等对手,加之资金链断裂,终于在2018年轰然倒塌,几乎同时政策环境也发生了巨变,行驶三万公里才能领取补贴的新规,让资金链本就脆弱的越博动力,生存环境由此急剧恶化。
而病灶的初次显现,就在上市首年,2018年,越博动力将利润虚增了匪夷所思的546.3%,相当于把一块钱的生意硬生生包装成了近六块半,这种恶性程度从一开始就预示了它不可持续的结局。
随后的几年里,癌细胞开始系统性扩散,从2018年到2022年,累计约9.46亿元的虚增收入和2.43亿元的虚增利润,如同一层厚厚的脂粉,掩盖着公司早已败絮其中的真相,甚至在它迈入资本市场之前,其病理特征就已显现。
2015年至2017年的上市申报期内,公司营收与应收账款出现了极不寻常的同步飙升,这在当时或许被解读为高成长性的证明,如今回看这更像是一个早已埋下的“基因缺陷”,最终随着业绩变脸、巨额亏损、诉讼缠身,直至无力按期披露2023年财报。
这个曾经的上市公司彻底丧失了在资本市场的生存能力,于2024年6月被强制摘牌,宣告了整个病体的生命终结,就是苦了那些股民。
2019年,越搏动力平地一声雷,曝出母利润亏损8亿多,直接炸懵投资者,然而还不等股民感应过来,越搏动力就一直下滑,直至被强制摘牌为止。
监管的手术刀落下,精准地切向了每一个病灶,对公司、主谋、高管,乃至首次对“帮凶”的同步处罚,清晰地展现了监管穿透式打击造假利益链的决心,但这仅仅是外部干预的第一步。
行政处罚之后,还有投资者的民事索赔大军在等待,其索赔金额往往远超罚款本身,更远处,刑事追责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也高悬于顶,一个行政、民事、刑事的立体化追责体系正在形成,它的目的只有一个,彻底清除这类造假生态的生存土壤。
信息来源:
更新时间:2025-08-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