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置信,你每天用的手机壳,很可能会要了你的命!
7月11日,央视曝光了一则触目惊心的新闻:现在市面上成卖的手机壳,虽然很便宜,只有10块钱左右,但成本低得惊人,低至0.35块。
更要命的是,有人长期接触这种廉价手机壳后,居然被诊断出了肾功能衰竭!
那么,看似无害的手机壳,为何会变成“健康杀手”呢?
现在市面上,低价手机壳简直随处可见。
不管是路边的小摊贩,还是网上的电商平台,十几块甚至几块钱的手机壳一堆堆的,花样还特别多,很多人觉得便宜又好看,随手就买了。
可据央视新闻报道,这些便宜手机壳背后,藏着不少问题。
在报道中,记者专门对市面上各价位的手机壳做了个全面抽检,从路边摊的5元爆款到商场里的百元品牌款都没放过。
结果一出来,连见多识广的记者都吃了一惊:
好多低价手机壳里都查出了超标的有害物质,而且超标程度都不低,有些甚至超过国家标准几十倍。
而在这些超标物质中,首当其冲的就是铅。
这种重金属在不少低价手机壳里含量惊人,有些检测样本的铅含量甚至达到了国家标准的60倍以上。
除了铅,邻苯二甲酸酯,也就是常说的塑化剂也在很多手机壳里被检出。那些摸起来软乎乎、能随意弯折的手机壳,大多靠它来增加弹性。
在一些色彩鲜艳的印花手机壳里,有害物多环芳烃也较为常见。
另外,像甲醛、苯系物这些装修时让人避之不及的有毒物质,没想到在一些手机壳里也能找到。
更让人防不胜防的是,有些商家为了掩盖塑料的异味,会往手机壳里加大量香精;为了让图案更亮眼,还会添加荧光粉。
说到这,可能会有人问了,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有害物质,到底是怎么一步步影响我们健康的呢?
众所周知,夏天天气热,手机用不了一会儿就会发烫,机身温度升高时,手机壳里的有害物质就像被解开了束缚,会加速释放出来。
我们拿手机的时候,手心、手指直接跟手机壳接触,这些有害物质就可能趁机沾到皮肤上,再通过皮肤的毛孔悄悄钻进身体里。
此外,很多人刚买手机壳时,会闻到一股刺鼻的味道,其实这就是里面的甲醛、苯系物等在挥发。
我们打电话的时候,手机离口鼻特别近,这些带着毒性的异味就会随着呼吸被直接吸进肺里,对呼吸系统造成持续刺激。
更重要的是,这些有害物质不会像病毒一样让人立刻生病,它们更像温水煮青蛙,会在身体里慢慢积累。
时间一长,肝脏、肾脏这些负责排毒的器官会最先受到损伤,神经系统也会变得迟钝,连生殖系统和骨骼都逃不过,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
特别是儿童和孕妇,他们受到的风险比普通人要大得多。
小孩子好奇心重,拿到手机就喜欢往嘴里塞,手机壳上的有害物质很容易被吃进去。
而孕妇身体比较特殊,对这些有害物质更敏感,一旦接触到有问题的手机壳,受到伤害的可能性就更高。
那么,既然对人体有如此大的上海,为啥市面上仍然有那么多“毒”手机壳?
说到底,这“毒壳子”乱象背后离不开不良商家的逐利操作,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都藏着猫腻。
先说生产这块,开个手机壳小作坊的门槛低得吓人。
记者调查发现,生产手机壳根本不需要什么高深的技术,只要有一套模具和一台注塑机,随便找个小厂房,甚至自家院子搭个棚子就能开工。
而且,生产手机壳也没有严格的资质审核流程,谁想做都能插一脚。这样松散的生产环境,做出来的手机壳,质量能有啥保障可想而知。
生产门槛低也就罢了,成本上的巨大差异更是让不少商家动了歪心思。
正规原料和回收料的价格差得不是一星半点,回收料的价格只有0.35左右,差不多只有正规料的一半。
对商家来说,用回收料能省一大笔钱,利润空间一下子就上去了。
反正只要把手机壳的外表做得光鲜亮丽,印上流行的图案,消费者光看表面也难一下子发现问题,自然就专挑便宜的回收料用了。
此外,更让人揪心的是这些回收料背后的黑幕,简直刷新认知。
那些被商家当成宝贝的回收料里,啥乱七八糟的都有:
用过的医疗废料、淘汰的电子垃圾,还有各种回收来的破旧塑料瓶,根本不经过规范处理,就直接一股脑拿来注塑成手机壳。
想想看,这些本身就带着各种细菌和毒素的东西,直接变成天天捧在手里的手机壳,能不带毒吗?
除了生产、原料上的问题外,营销上的套路也给这些问题手机壳披上了“保护色”。
在营销上,很多商家玩起了伪装的把戏,明明用的是劣质材料,却在宣传上大张旗鼓地标榜 “环保”“无毒”。
更可恶的是,这些商家还配上精修的好看图片和 “母婴适用”“安全无刺激” 之类诱人的文案,故意虚高标价,让消费者误以为贵的就是好的。
不少消费者没防备,就被这样的虚假宣传给误导了,以为买到了好东西,殊不知已经把隐患揣进了兜里。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这样的市场乱象,咱们普通消费者也不能坐以待毙,得学会擦亮眼睛,掌握些选购的门道。
在购买手机壳时,我们可以看包装标识,记着一定要认准3C认证。
有这个认证的,说明经过了相关检测,质量相对更有保障。
那些包装上啥标识都没有,或者标识模糊不清的,可别轻易买,毕竟连基本的信息都不敢清晰展示,很难让人相信其品质。
选材质的时候,我们可以优先考虑液态硅胶和TPU材质的。
这两种材质相对更安全稳定,不容易释放有害物质,而且手感和保护性也都不错,在众多材质中算是比较可靠的选择。
此外,手机壳买回来,别急着马上套在手机上。
我们可以先好好清洗一下,用清水或者温和的洗涤剂洗干净,然后放在通风的地方晾上几天。
这样能去掉一些表面的有害物质和异味,用着更放心。毕竟再好的手机壳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也难免会沾染一些杂质和残留的有害物质。
更重要的是,手机壳也是有使用周期的,差不多半年左右就该换一个了。
别觉得还能用就一直用,时间长了,里面的有害物质可能会慢慢释放得更多。
而且,用久了壳子也容易老化,保护效果也会下降,到时候不仅起不到保护手机的作用,还可能危害健康。
此次的央视曝光,让我们意识到,这些成本才几毛的手机壳,对人体危害巨大。
可尽管如此,这些手机壳还是年销百万。
所以大家可别不当回事,赶紧转发给家里人,让他们也多留意,别再被这“毒壳子”坑了!
更新时间:2025-07-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