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卢浮宫刚开没多久,游客有的还在馆内餐厅啃可颂,有的刚掏出导览手册准备看蒙娜丽莎,突然一阵紧急闭馆广播响了。
没等大家反应过来,标志性的金字塔玻璃门就关了,外面还有武装警员封了路后来才知道,一群劫匪趁着人少,把皇室珠宝给偷了。
之前总听人吹卢浮宫安保多牛,结果这次一看,所谓的“铜墙铁壁”,在专业劫匪面前居然这么不经打。
这群劫匪明显是做足了功课的。
他们把升降平台固定在卡车上,直接升到了阿波罗长廊的临河窗口就是那个专门放拿破仑时期皇室珠宝的区域。
接着用圆盘切割机和专业锯子凿穿加固玻璃,全程没花多少时间就闯了进去。
法国文化部长后来在采访里说,案发在开放初期的清晨,这时候游客还没扎堆,目击者少得可怜,劫匪算是把时间掐得死死的。
本来想琢磨他们怎么敢选卢浮宫下手,后来发现人家目标特别准,直奔皇冠、钻石项链那些值钱的皇室宝贝,根本不碰其他展品。
这说明他们对卢浮宫的藏品布局门儿清,绝对不是临时起意。
更让人糟心的是,警方后来在劫匪逃路的附近,发现了一顶被砸得稀烂的皇冠,那可是有上百年历史的玩意儿,现在想复原都难。
游客当时都懵了,好好的参观计划全被打乱。
工作人员倒是还算镇定,引导大家有序撤离,没出混乱,但这事儿也暴露了一个问题:卢浮宫的初期预警根本没起作用,等出事了才被动应对,这反应速度实在说不过去。
这次丢的8到9件珠宝,每一件拎出来都能扒出一串法国历史。
比如拿破仑第二任妻子玛丽・路易丝皇后的翡翠钻石项链,那是1810年专门为她婚礼做的,上面28颗哥伦比亚翡翠和几百颗钻石,不光值钱,还见证了拿破仑帝国的起起落落。
还有欧仁妮皇后的珍珠钻石王冠,光珍珠和钻石就镶了上千颗,1855年巴黎珠宝商做的,当年皇后戴它接待过不少外国王室。
这些珠宝早不是私人首饰了。
1887年法国把王室财产收归国有后,就交给卢浮宫给公众看,算是法国人集体记忆的一部分。
就像咱们提到故宫会想到龙椅,法国人看到这些珠宝,想到的是自己国家从君主制到共和制的那些年。
现在丢了,不光是丢了几件值钱玩意儿,更像是丢了一段看得见摸得着的历史。
之前总觉得博物馆丢东西都是小打小闹,比如游客顺手拿个小摆件,没想到这次直接丢了皇室级别的宝贝。
更讽刺的是,卢浮宫2024年接待了870万人次游客,算是全球最火的文化地标之一,按说安保应该是顶配,结果还是出了这么大的事。
搞不清管理层之前是怎么想的,工作人员早提醒过,游客多了,加上部分区域在翻修,安保会有盲区,基础设施也老化了,可这些预警根本没被当回事。
更离谱的是,2024年安保预算还比前一年砍了点,钱都优先花在搞展览和游客服务上了。
这不是本末倒置吗?文物安全都没保障,再多游客、再好看的展览又有啥用?
其实不光卢浮宫,之前大英博物馆翻修的时候,也丢过200多件古希腊文物,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翻修时还丢过伦勃朗的素描。
看来博物馆一搞翻修,要是没协调好安保,就容易给小偷可乘之机。
卢浮宫这次,算是又踩了一次别人踩过的坑。
现在法国这边动静挺大,警方联合检察院、法医团队,还有专门追非法文化财产的人一起调查,已经定性是“有组织盗窃”,推测背后有走私网络。
马克龙还说这是“对法兰西遗产的公然攻击”,承诺要动用所有资源追回来,把坏人抓起来。
追回来难度不小。
这些珠宝体积小,钻石拆下来单独卖都不容易查,走私网络还可能把它们运到没文物管制的国家。
之前法国追一幅被盗的莫奈画,花了3年,还跨了4个国家,这次估计也得打持久战。
更重要的是,这事儿给全球博物馆都提了个醒。
别光想着搞展览、拉游客,文物安全才是底线。
像卢浮宫这样,要是早重视预警,没砍安保预算,说不定就能避免这场麻烦。
现在法国已经成立了博物馆安保专项小组,要排查全国10大博物馆的安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出了翻修期的安保指南,希望其他博物馆别再犯同样的错。
卢浮宫失窃案不只是一桩盗窃案,更像是给文化遗产保护敲了个警钟。
那些珠宝承载的不是钱,是一个国家的历史和记忆。
守护它们,不只是博物馆的事,更是所有人的事。
希望这次能早点把珠宝追回来,也希望以后再也别发生这样的事毕竟,谁也不想看到一段鲜活的历史,就这么不明不白地“消失”了。
更新时间:2025-10-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