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纪女士多年前花费几十万元,购买的一份年金保险,可却因为一次“遗忘”的续费,陷入了长达四年多的维权困境。
纪女士的亲属王女士表示,2017年7月,纪女士在南京玄武区一家银行理财经理的推荐下,购买了国网英大集团英大泰和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一款“英大畅享财富年金保险”。从2017年7月份开始,每年缴纳10万元保费,缴满4年之后,每年可以获得一定的收益。2017至2019年的三年间,在银行理财经理的提醒下,纪女士都按时足额地缴纳保费,但从2020年7月份往后,她再也没有接到理财经理打来的提醒电话。
原来,由于投保人纪女士已经七十多岁,平时也没有看短信的习惯,再加上手机软件繁多,很多短信都会被自动屏蔽,所以忘了续缴这笔十万元的保费。直到两年后的2022年10月份,当初那家代售保险的银行理财经理才通知纪女士,保险中断。
纪女士亲属 王女士
到期之后,有两年的复效期,但两年时间里,都没有一个人通知,直到保险过期作废,我才知道这件事情,还是银行理财经理通知的。
得知保险合同失效后,纪女士心急如焚,多次联系银行和保险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得到的答复却是“保险合同已经过了两年复效期,若想恢复合同效力,必须重新走审批流程”。
在之后的2023年和2024年,纪女士按照保险公司业务员的要求,先后两次提交了身份证件、银行流水等书面材料,满心期待合同能够恢复效力。去年底,英大人寿保险公司的一位业务经理还承诺,最迟在2025年春节前,合同就能复效成功,到时候纪女士就可以正常续缴保费。
可前不久,英大人寿保险公司的业务员却告知,复效申请没能通过,建议纪女士把之前的保险转换成另外的险种。并且按照业务员的说法,如果不换险种,想要直接拿钱出来,可能会损失十几万。
但对此,王女士心存疑惑,甚至怀疑保险公司是不是有什么套路,故意不告知。
按理说,无论是保险公司,还是代售保险的银行理财经理,在发现客户缴费异常后,都会及时通知,让对方赶紧续缴保费。在这起纠纷中,纪女士忘了按时缴纳保费,自身固然有一定责任,但保险公司为何在两年复效期内,都没有通过有效的方式联系客户?
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近期,记者前往南京中山东路上的国网英大集团英大泰和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运营部费经理解释称,纪女士的这份保险是通过银行代销的,在发现客户缴费异常后,公司曾通过发送短信的方式提醒。
既然只是发送短信提醒,就很可能存在短信被屏蔽,或者客户没看到的情况,在此情况下,保险公司为何不采取打电话的方式通知客户续缴保费?
费经理表示,纪女士这份保险是通过银行代销,客户原则上来讲是银行的,保险公司一般会通知银行的理财经理。在保险销售过程中,与银行也有协议。保险人员打电话难免会被拒接,所以会通过理财经理这样更有信任感的渠道去和客户联系。
费经理还称,之前和纪女士对接的银行理财经理已经离职,据新来的理财经理反馈,事发时纪女士当时正在国外。然而记者了解到,纪女士根本没有出过国,甚至连护照都没有办理过。经过沟通,费经理承诺会将纪女士的问题再次上报总公司,争取恢复失效的保单。
目前,据费经理的最新反馈,纪女士已经提交了合同复效的书面材料,并将10万元保费存入银行账户,经过公司逐层审批,提交当天保险合同就恢复了效力。至此,这场持续了四年多的保险缴费风波终于画上了句号。
来源| 南京零距离
更新时间:2025-04-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