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面被广州“抢走了”

图源:每日经济新闻

近日,以重庆小面为招牌的广州遇见小面餐饮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遇见小面”)准备赴港上市,作为公司的创始人宋奇是位85后高学历的理工硕士,历经粤式快餐、东北饺子两次创业失败,最终借重庆小面破局。他通过标准化运营,十年拓店300家,年营收超11亿……

科创四川带你走进,这个不在重庆的“小面”故事。

85后理工高材生,投身餐饮

重庆小面要去香港冲击IPO了,公司不在重庆,而是在广州。


这家公司名叫“遇见小面”,创立遇见小面的宋奇说,公司名有两层寓意,第一层寓意是,在广州,遇见一碗地道的重庆小面,第二层寓意是,在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遇见了小面遇见了自己的梦想。后者被写在了遇见小面的招股书上。


在餐饮界打拼了十多年的宋奇,本人却是理工科的高学历,本科从华南理工大学毕业,而后于2009年在香港科技大学硕士毕业。在科技公司工作了一年后,宋奇离职,投身餐饮。


在他身边的朋友都在外企拿着高薪时,他进入了香港麦当劳营业部,从收盘子做起,做着“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餐厅”的梦想。


“当我在麦当劳炸下第一筐薯条时,就有以后创立品牌,甚至挑战麦当劳的想法。”宋奇并未遮掩自己的远大目标。


2011年,宋奇又回到广州加入百胜的开发部,主要负责百胜旗下肯德基、必胜客的新店选址工作。两份工作为他积累了运营、选址方面的经验,他着手开启自己的事业。


宋奇曾说,“我们遇见小面最终的目标,一定是做川渝风味面馆,这一细分市场的第一品牌。”


图源:遇见小面微视频

如今已经达成终极目标的宋奇,他的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三换赛道,选定重庆小面

第一次开店,宋奇押进用来结婚的50万,选择粤式快餐。不到半年,宋奇就陷入僵局,店铺的转让信息挂了几十条,无人问津。


而后改做东北饺子,在众人努力下进入平稳运营,宋奇感觉“自己终于从死人堆里爬出来了”他立马开了第二家饺子店,结果是3个月,二店就跌破盈亏平衡点。


后来,宋奇在偶然间听到电视节目聊到重庆小面。


他当即决定,和自己华南南理工的大学同学、现在的妻子——罗燕灵,飞往重庆学习重庆小面。起初,他们本想在重庆请一位厨师回广州,但很快发现很难实现。


“一来,川菜师傅不一定能做好小面。二来,小面馆多为夫妻店,他们不会背井离乡到广州做厨师。”于是,宋奇和罗燕灵决定自学,在广州将小面“复刻”出来。


在夫妻小店学习小面的宋奇、罗燕灵夫妻二人 图源:铅笔道


“油要六成热”,两人插入油温计“六成热是180摄氏度”;

“东西煮上半分钟”,两人掐表计时,“半分钟是45秒”。

宋奇拿着DV拍摄,罗燕灵记下各种食材、配比。几天后,宋奇与罗燕灵返回广州。

2014年中旬,宋奇又找来华南理工的同学苏旭翔,加入遇见小面。从华南理工毕业的三人把实验室里的电子秤、量杯、油温计、盐度计等一批实验室设备搬进厨房,不断尝试配比,请人试吃,并根据食客评价,调整调料使用。


2014年11月,宋奇与罗燕灵,在饺子店上拉起“重庆小面 红烧牛肉面”的横幅,一个月后,改名“遇见小面”。


图源:铅笔道


几个月下来,小面店日流水从一千涨到了七八千。这回,宋奇没有轻举妄动,马上开分店。

他仔细分析了小面店的成功,由于使用标准化作业,流程可以复制,夫妻俩把制作要点教给他人后,很快从后厨解放出来。同时市场接受程度高。

宋奇得出结论,“遇见小面”很有机会成为连锁品牌。


不断加速的“小面”生意

遇见小面在开业几个月后,就迎来了天使投资。


宋奇自述,在只有30平米的小店里,他拿到了著名天使投资人顾东升和天图投资合伙人李康林的天使投资(在招股书上,则写着天使投资来自顾东升与青骢资本)。


在天使投资人的介绍下,宋奇与许多华南地区的餐饮从业者有了深度接触,其中就有原真功夫后勤集团总经理陈琳。


在陈琳的帮助下,宋奇引入第三方供应商,管理餐饮后勤(采购和存储),承接中央厨房。同时,宋奇还依靠这间小面馆,把前麦当劳营运高管郑锐材拉入创业团队,在只有一间小店时,就着手建立营运系统和员工培训系统。


在投资、后勤、营运与员工培训到位后,宋奇开始扩张。


2015年,宋奇开出4家品牌店,其中2015年万科店开业那天生意十分火爆,其他商场的商户“做到晚上6点就大面积断货了,8点就关门了”,而宋奇的小面店,一直做到了晚上10店商场关门。宋奇的后勤搭建,威力初显。


2016年初,宋奇得知九毛九也要做小面,他跑到九毛九总部找到了创始人管毅宏,开门见山:“你干重庆小面,我也干重庆小面,我今天斗胆跟你说一句,你也不一定干得过我,咱俩两虎相争何必呢?如果咱们一起干,在整个华南,甚至整个中国都没有对手。”


宋奇再次展现了极强的沟通能力,不久后,九毛九董事会决定联手并投资遇见小面,宋奇拿到了第三轮融资。


2016年底,百福控股以1亿元估值对遇见小面进行了2500万元的投资。之后,遇见小面又接连获得多轮投资,投资方中包括碧桂园控股。

图源:招股书

2021年,遇见小面开了100家店;

2023年,达到200家;

2024年是300家,还开设了第一家香港餐厅。


标准化运营支撑起10亿营收

遇见小面的扩张,是阶段性的,在事业起步的前五年,宋奇说,他主要是在“搭建商业模式”。


在宋奇看来,小面虽然历史悠久,但是没有成熟的品牌可以学习借鉴,没有人将小面真正品牌化与商业化。“我们要自己去创新,做出一个新的产品结构。”


于是在5年间,宋奇他们一直研究,在具体的消费场景中,调整产品线,逐步开发合适的餐品;对开店的设备、选址、动线逐步建立统一标准;优化营运与服务模式……


在招股书中,这套商业模式被描述为“高度标准化及可复制的运营模式”,并被同时应用于直营店与加盟店。具体涉及:菜单及餐品制备流程、顾客体验、员工培训、绩效评估、餐厅拓展。


此外,为了选址的合理性,遇见小面还设立了网络规划部门,利用数据分析,为新餐厅选址提供建议。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加盟店,遇见小面的标准化管理有着极为突出的集中化特点,包括营销、菜单开发、采购、供应链管理、人员和薪酬管理以及财务管理等关键业务职能均由遇见小面的总部执行。


为进一步提高运营效率,遇见小面还开发了数字化系统,涵盖了从订单接收到菜品呈递的各个环节,帮助管理食材保质期,并指导员工准备流程。员工在系统重对餐厅供应下单时,单次时间不会超过半小时。


遇见小面的采购部也能在系统后台实时监控餐厅网络库存消耗,减少浪费。在这套标准化商业模式的加持下,遇见小面的生意越做越大。


图源:招股书

在2022年-2024年间,遇见小面分别实现收入4.18亿元、8.01亿元、11.5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66.2%;同期净利润分别为-3597.3万元、4591.4万元、6070.0万元。


遇见小面将三年的收入增长归因为门店的持续拓展,2022年的亏损也给出了解释,主要是由于疫情影响。


图源:餐饮O2O


据官方消息,2023年,重庆市的重庆小面门店约有8.4万家,而这8.4万家门店并没有孕育出一个能够冲击IPO的小面品牌。


如今,具有悠久历史的重庆美食招牌却被一家来自广州的公司拿去尝试IPO。这或许可以给到我们这样一个启示,当企业把目光纷纷投向AI、人形机器人等前沿科技赛道时,守好家乡的文化“招牌”,也能挖掘出10亿年收的大项目。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8

标签:重庆   广州   麦当劳   香港   饺子   后勤   餐厅   餐饮   天使   美食   品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