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关注,北斗系统正在挑战美国的GPS系统的全球地位,中方回应



近日,随着《2025 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在北京发布,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尤其是北斗系统的迅速发展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部分外媒评论称,北斗系统正挑战美国 GPS 系统的全球地位。对此,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 5 月 20 日的例行记者会上作出回应。

毛宁表示,北斗系统是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的亮眼成就,也是为世界贡献的科技创新成果,已获得联合国认可。她强调,中国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从不针对谁,更无意挑战谁。“中国的北斗,也是世界的北斗。我们将继续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同其他国家一起,让更多先进科技成果服务人民、造福人类。” 毛宁说道。

北斗系统近年来发展迅猛,成果显著。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 18 日发布的数据,2024 年,北斗系统推动相关产业总产值达 5758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7.39%。截至 2024 年末,中国约有 2.88 亿部智能手机支持北斗定位功能,其中大多为国产品牌。高精度车道级导航日均提供位置服务超 1 万亿次、日均导航服务总里程超 40 亿公里。在国内,北斗系统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从智能手机、车载导航,延伸至可穿戴设备、无人机、电动自行车甚至机器人等领域。

在全球范围内,北斗系统的影响力也在持续扩大。其信号已广泛应用于非洲、东南亚、中东和拉美等地,主要服务于农业、运输和基础设施等领域。在巴基斯坦,北斗系统用于港口管理;缅甸将其应用于土地规划和河流运输;老挝借助北斗开展精准农业和害虫防治;文莱利用该系统进行城市规划;印尼则用于海上巡逻。此外,沙特将北斗系统用于城市开发以及沙漠中的人员和车辆定位;布基纳法索在医院建设的精确测绘中采用北斗系统,有效缩短了建造时间。

美国 “太空新闻网” 曾刊文指出,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曾在卫星导航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但如今竞争对手不断涌现,其中中国的北斗系统是最重要的竞争力量。文章提到,北斗系统拥有超 50 颗在轨卫星,规模几乎是 GPS 的两倍,其监测站数量是 GPS 的 10 倍以上,且在非洲和东南亚等地区,北斗系统提供了更多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数据,在某些情况下精度更高。中国还计划通过发射低轨卫星、采用量子导航等技术,进一步提升北斗系统的精度、安全性和可靠性。

然而,中国发展北斗系统并非为了挑战其他国家的卫星导航系统,而是基于多方面的考量。一方面,随着地缘政治形势的变化,中国需要拥有自主可控的卫星导航系统,以确保国家关键领域的安全运行,避免在特殊情况下因依赖外部系统而面临风险。另一方面,北斗系统的发展也为全球用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推动了卫星导航技术的进步和应用的普及。

北斗系统已成为继美国的 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和欧洲的伽利略后,第四个被纳入国际中轨道卫星搜救系统的导航系统。去年,北斗系统正式加入国际民航组织(ICAO)标准,成为全球民航通用的卫星导航系统。这一系列成果表明,北斗系统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认可,正为全球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改善发挥着积极作用。

未来,北斗系统还将持续升级。根据规划,北斗系统运营商计划发射新一代组网卫星,并于 2035 年完成下一代北斗系统建设。届时,其定位精度将进一步提升,构建一个从深海到深空立体服务覆盖的更强大系统。面对部分外媒所谓 “挑战” 的言论,事实证明,北斗系统是中国为世界奉献的科技硕果,其发展秉持开放合作理念,旨在与全球共享先进科技成果,促进共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23

标签:科技   系统   美国   北斗   中方   地位   全球   中国   导航系统   位置   领域   精度   东南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