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年间,随着玉米、红薯和马铃薯在中国大地上的大面积种植,单位土地所生产的粮食作物,能够养活更多的人,中国迎来了人口数量的又一次高峰。直至清朝末年,中国人口已经达到4亿人。其实这也意味着人均所拥有的土地面积会越来越少。
张宏杰在《饥饿的盛世》中曾经写到,乾隆年间英国的商队来到中国,看到中国沿海地区的农民,不断对有限的土地进行精耕细作,以确保在单位的土地上能够产出更多的粮食。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源。然而不断增长的人口也加速对粮食的需求。如果遇到灾荒,如旱灾,蝗灾,水灾人们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逃荒,成了人们生存的重要出路。
清朝时清政府为了保证他们的发源地东北的原生态,有意的不让汉民去那里融合,东北地区一直保存着比较地广人稀的原生态。
清朝末年清政府的统治濒临瓦解,此时的东北地区依然是土地多,人口少,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所以流行着“棒打狍子,瓢舀鱼”的说法。那些在关内受了灾荒,或者家里兄弟有没有土地不能生活的人,都有一个发家致富的信念——闯关东。
演员张译在他自己写的书《不靠谱的演员都说如果》中《寻找山东》一章提到,他的出生地哈尔滨安松街57号,周围的街道都叫安某街,例如:安新街、安乐街、安平街、安顺街、安信街、安广街、安国街、安华街、安道街……意为“安居乐业”。张译的家所在的那一带,是山东移民的聚集点,也是是清末时期,遭了灾的山东人闯关东的聚集地。
还曾经有一个电视剧《闯关东》讲述的就是山东人闯关东的故事。
1910年代,张毅姥爷的家乡山东掖县辛庄村(现来莱州屏里店镇新光村)遭了灾,13岁的他在无奈之下带着希望和对未来的憧憬来到了这遍地都是宝的东北。
我的家乡在河北,我小时候村子里也有一个老人叫“老关东”。 我问爷爷他为什么有这样奇怪的名字?爷爷说他年轻时闯过关东。那时候不知道关东是哪里?只记得爷爷说他家里穷,关东有“三宝”貂皮,鹿茸,乌拉草。所以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关东是一个特别富饶的地方。
老关东家里哥们儿多还没有地,一家人吃饭都成问题,家里更不可能给他娶上媳妇,他带着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去了关东。老关东到底还是撇不下对家乡的思念,没几年就回来了,带回了一个媳妇儿,还跟着一儿女。他依然过着贫困的日子,但也有了一个家。
如今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我们粮食单产量越来越多,自然灾害也对我们的影响越来越小,我们土地也能够养活14亿人口了,我们也不再挨饿,我们现在生活的富足是老一辈无法想象的。村里“老关东”已去世,他的儿女也早已儿孙满堂,像我们现在的每一个人一样享受着这盛世的繁华。
更新时间:2025-05-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