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如何反向回应爸妈 #
每回爸妈的靠近
就像是触发了什么隐藏剧情
永远做不完
本期《成长漫读》
立足暑期,一起聊聊
频繁“派发任务”
如何反向破译!
唠叨,作为一种表达方式
太不受人待见
以至于我们一见到它
就忍不住对峙、排斥
不如就从最近的一次“唠叨”开始
看看自己和爸妈
卡在了哪一道关卡
关心与焦虑的表达
表层:认为直接“派发任务”对我们这个年纪来说是最简单、有效的。
深层:希望我们可以慢慢掌握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责任感。
习惯性督促与管理
表层:对我们的抗压能力、自主性不够信任,觉得不提醒,我们就不会做或者做不好。
深层:爸妈长期以来形成了“陪读”的习惯,会不自觉提醒自己“督促孩子”是父母的责任。
好心竟成尴尬局
表层:想要用“任务”转移我们的注意力,打破沉默。
深层:想和我们多一些互动,了解我们的世界,理解我们的态度。
这样看来
我们忍不住对峙“唠叨”
可能是因为它的表达方式
有些强势、孩子气
抓住下面关键词!
化主动为被动
化对抗为合作
表达理解&维护边界
提前报备:每天在相对固定的时段告诉父母自己的大致计划,比如“早上我想写会儿数学……今天大致就是这样,晚上提醒我收拾下房间吧”。在爸妈开口前“先发制人”,慢慢降低他们“派发任务”的频率。
坦诚需求:如果觉得爸妈派发指令的范围、时机、频率让自己有压力,一定要清晰地表达出来,比如“作业上怎么安排,我也在做不同的尝试!我相信我可以,但是一些生活习惯可能还是得你们偶尔提醒我一下”。既主动、具体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又能给到父母台阶和信号。
巧妙回应:当爸妈以“任务”开启聊天请求时,可以试着通过“反向邀请”来巧妙回应,比如爸妈喊我们去倒个垃圾什么的,我们就可以先回应:“好啊,提前跟我说就ok啊。”然后再顺势抛出邀请:“那我顺便去楼下跳绳吧,有人要一起的吗?”既做到回应又能巧妙邀请爸妈参与自己的日常。
话又说回来
其实谁也不想当NPC
爸妈在情急之下
不知道怎么回应、怎么表达关心
我们又何尝不是呢?
与其互相抱怨“你怎么不懂我!”
不如拉着爸妈组队
一起解锁“当代年轻人的关心模式”
毕竟大世界游戏
主打一个“双向通关”!
学生健康教育工作室出品
策划:方格 杨煜洁
漫画:连文思
编辑:黄硕思
审核:林忠锦 林密
更新时间:2025-08-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