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着中国饭,侮辱中国人,这样的外企绝不能再原谅!
8月15日,又一家外企在中国市场吃饱喝足,却反手砸了锅,北欧大牌企业斯沃琪(Swatch)一则“眯眯眼”广告,彻底引爆了国人对傲慢品牌的容忍底线,斯沃琪此举无疑是对亚裔的公开挑衅。
消息传回内地,引发全民抵制,斯沃琪股价暴跌,它正以最惨痛的方式,为自己的挑衅付出代价。
这一次,我们还会选择原谅吗?
中国消费者对“眯眯眼”的愤怒并非小题大做,这个动作不是审美差异,而是一个承载了百年屈辱史的文化符号,要理解这股怒火,就必须先看懂那个手势背后藏着什么。
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19世纪西方种族主义者对东亚人的系统性丑化,1847年,美国传教士卫三畏就在他的《中国总论》中,将中国人蔑称为“猪眼”民族。
十一年后,1858年,英国的《笨拙》杂志在一篇名为《广东歌谣》的文章里,再次用“长着小猪眼”这样的词汇来描绘亚裔族群的面容。
这种歧视,伴随着“黄祸论”的甚嚣尘上,被进一步符号化,美国塑造的“傅满洲”形象,穿着清朝服饰,留着长辫子,配上一双阴险的眯眯眼,成了西方世界对东亚人最邪恶的刻板印象。
这个符号,在好莱坞电影和部分时尚品牌的广告中被反复使用,一次又一次地刺痛着人们的神经。
过去,电影《雄狮少年》的角色设计就曾因此引发过巨大争议,但斯沃琪这次事件的性质更为恶劣。
照片中的男模特本人眼睛并不小,他的动作是刻意、夸张地摆出来的,这让整个行为从可能的“无知”,直接升级为一次明目张胆的恶意挑衅。
斯沃琪不是不懂,而是精准地踩中了这颗历史遗留的“文化地雷”。
在数字化时代,冒犯中国市场的后果是迅猛且立体的,斯沃琪很快就感受到了这场风暴的威力,8月15日事发当天,微博和小红书上的相关话题阅读量迅速突破千万。
愤怒的消费者涌向品牌客服,投诉电话被打爆,社交媒体上,“抵制斯沃琪”的话题下,聚集了数十万条讨论。
有人直接晒出了剪断斯沃琪表带的照片,以示彻底决裂,这股抵制浪潮甚至蔓延到了整个斯沃琪集团,消费者呼吁一同抵制浪琴、天梭、欧米茄等旗下所有品牌。
舆论的引爆只是第一张倒下的多米诺骨牌,资本市场的反应紧随其后,8月16日,斯沃琪集团的股价应声下跌超过3%,创下近三个月来的新低。
国内多家电商平台迅速下架了部分斯沃琪产品,一些线下经销商也紧急暂停了进货。
更深层次的打击,来自渠道和商业伙伴的信任瓦解,有消息称,国内的百货公司开始重新评估斯沃琪集团旗下品牌的专柜位置。
北京一家知名商场,甚至已经将集团高端品牌欧米茄的专柜从黄金位置移走,这传递出的信号再明确不过:品牌形象的崩塌,足以动摇其商业根基。
面对排山倒海的危机,斯沃琪的处理方式堪称灾难,他们先是悄悄删除了官网照片,直到8月16日深夜,才在微博上发布了一则简短的声明,表示“已删除相关资料,深表歉意”,却没有任何详细解释。
这种迟缓和敷衍,被消费者解读为傲慢,更火上浇油的是,有网友发现斯沃琪的道歉仅限于中国内地。
在欧美及港澳台的官网上,那张刺眼的照片依然挂着,直到17日才被完全清除,这种“区别对待”的行为,彻底坐实了其缺乏诚意的指控。
尽管后来瑞士总部紧急派遣亚太区高管来华沟通,但在消费者看来,这不过是亡羊补牢,品牌的信任已经荡然无存。
斯沃琪的遭遇并非孤例,它的剧本在过去几年里曾被反复上演,2018年的杜嘉班纳(D&G)事件,至今仍是所有外资品牌的反面教材。
当时,D&G发布了一则广告片,用“小棍子”来形容筷子,旁白语气充满傲慢,随后,其设计师更是被曝出发表辱华言论。
后果是毁灭性的,明星集体退出时装秀,品牌遭到全网抵制,销售额暴跌20%,品牌价值也随之缩水。
即便后来D&G尝试推出猪年T恤、采用宫廷元素来讨好中国市场,也只换来新一轮的质疑,一年后,国际大牌范思哲也犯了同样的错误。
他们在一款T恤的设计上,没有尊重中国的领土完整,尽管品牌迅速道歉,但伤害已经造成,其产品在中国市场销量锐减,即便大幅打折也无人问津。
这些品牌共同上演了一出失败的剧本:冒犯中国消费者的底线,进行拙劣的危机公关,最终被市场无情抛弃。
斯沃琪如今的行为,无论是迟缓的道歉还是内外有别的处理方式,都与D&G当年的操作如出一辙,它们似乎从未真正吸取教训,也从未真正理解中国市场。
斯沃琪事件,标志着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淘金时代”彻底结束了,今天的中国市场,已经建立起一条以“尊重”为核心的、非商业性的准入门槛。
斯沃琪并非不知道中国市场的重要性,2023年,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占其全球总收入的三分之一,即便在销售额下跌的2024年,占比也高达27%,意味着每卖出4块表,就有1块卖给了中国消费者。
2025年上半年,集团净利润暴跌88%,公司自己都承认是“中国市场拖累”,一边依赖中国市场“输血”,一边做出“吃饭砸锅”的行为,这种矛盾心态背后,是根深蒂固的傲慢。
这种傲慢,在今天的中国已经行不通了,一方面,国货正在强势崛起,如今我们自己的产品已经买的火热,早就成为了市场的主流,这些所谓的大牌其实也只是吃下了残余市场。
因为消费者有了更多、更好的选择,另一方面,年轻一代的消费观念也在改变,他们更注重旅游、运动等体验式消费,用一块外国手表来“充面子”的时代正在过去。
所有想在中国市场分一杯羹的外国企业都必须明白,这里有两条不可触碰的底线:一是尊重中国主权,二是尊重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
尊重是必要的通行证,任何挑战底线的品牌,最终都将被清醒的消费者和强大的市场力量,毫不留情地踢出局。
更新时间:2025-08-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