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越大越要少喝茶?医生坦言:年过45岁,这3种茶最好少喝

感谢你的阅读,友情提醒: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问诊。

步入中老年时期,不少人更倾向于沏一壶暖茶,在茶香袅袅中品茗叙谈,既可促进肠胃运化,又认为能调养身心。但近年来,随着医疗知识的普及,不少医生却提醒:茶虽好,但并非人人适宜,尤其是年过45岁以后,喝茶也需格外谨慎。

一些看似养生的喝茶习惯,反而可能对健康埋下隐患。那么问题来了,为啥老年人喝茶反而要更小心呢?又有哪些茶最好少喝?

一、为什么年纪大了,喝茶要格外谨慎?

因为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各项机能会发生渐进性地变化,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肾脏功能等都在悄然出现退化的迹象。这种生理变化,使得中老年人对饮食、饮水以及生活习惯的要求,与年轻时截然不同。

喝茶虽然被普遍认为是健康之举,但若方法不当,或者选择了不适合自己体质的茶,反而容易加重身体负担,诱发一些慢性病或不适症状。

很多人以为只有咖啡里才有咖啡因,其实茶叶里也有,只是我们平时叫它“咖啡碱”

它能刺激中枢神经,让人兴奋、提神、抗疲劳,对年轻人来说,喝点茶提提神完全没问题。但问题是,因为年龄的增长,人体代谢功能开始减弱,咖啡碱排出体外的速度变慢,很容易在体内堆积,造成过度兴奋。

尤其是45岁以后的人,稍微喝茶太多,就容易出现心慌、头晕、睡不着觉、手抖这些情况。

不仅如此,有相关研究发现,如果每天摄入咖啡碱超过300mg,心律失常风险会增加23%。一杯普通绿茶大约含有30~50mg咖啡碱,如果一天喝五六杯,风险值就蹭蹭往上涨。

而且,茶多酚是茶叶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很多人觉得它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好处。实际上,过量摄入茶多酚会对胃部产生一定刺激,容易导致胃酸分泌增加,从而引发胃部不适、烧心、胃胀甚至胃痛的症状。特别是胃功能较弱的人群,若不加节制地摄入茶多酚,反而可能损害胃黏膜,加重胃肠负担。

更重要的是,很多中老年人常有这样一个习惯:吃完饭总喜欢立马泡上一杯热茶,觉得可以“刮刮油”“解解腻”,好像喝完茶胃就舒服了,饭菜里的油腻也一扫而空。但大家不要被表象迷惑,这样的“健康习惯”背后或许正埋伏着健康危机。

茶叶中含有丰富的鞣酸、茶多酚和草酸,这些成分会与食物中的铁、钙等微量元素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不易被人体吸收的沉淀物,从而降低营养物质的利用率。时间一长,就容易造成体内缺铁性贫血、骨质疏松等问题。

尤其对女性朋友来说,到了更年期后,体内雌激素水平逐渐下降,钙流失速度加快,骨密度本就处于下滑状态。如果这个时候再长期饭后饮茶,茶叶中的鞣酸会进一步阻碍钙的吸收,导致骨头逐渐变脆

很多中老年女性骨折病例中,都是因为平时不重视钙质补充,长期饮茶,结果一次轻微摔倒或不小心扭伤,就导致骨折,甚至卧床不起,生活质量大幅下降。

最后一点,很多人可能完全没意识到,那就是茶水与药物的相互作用。

中老年人常年服用降压药、降糖药、抗凝药、降脂药,药物本身对身体有一定影响,而茶叶中的某些成分会和这些药物发生反应,导致药效减弱或者副作用增强。

比如,茶叶中的鞣酸会和铁剂结合,降低铁的吸收率,导致贫血的风险上升;丹参茶、银杏茶可能增强抗凝药作用,导致出血风险;罗布麻茶与降压药联用,可能引发低血压。

由此可见,喝茶虽好,但年纪越大,越需因人制宜、因时因量,科学饮茶,而且大家还需了解45岁以后要少喝的3种茶分别是什么?

二、医生提醒:45岁以后这3种茶最好少喝

饮茶本是好习惯,但如果不分时间、不挑品种,年纪大了以后,反而容易带来健康隐患,特别是45岁之后,有3种茶要少喝,具体如下:

第一种:浓茶

很多人习惯喝浓茶,认为“浓茶提神、味道正”,但殊不知,茶叶中的咖啡碱、鞣酸和氟含量本就不低,尤其在泡得过浓时,这些成分含量更高。

尤其是对于肠胃功能较弱的人群来说,饮用过多浓茶会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酸分泌过多,引发胃部不适、胃胀、恶心,甚至产生呕吐感。

不仅如此,长期大量饮用浓茶对骨骼健康同样存在潜在威胁。相关调查发现,每天饮用5杯或以上浓茶的人,髋骨骨折的发生风险比不饮浓茶者高出70%

对于钙流失速度较快、骨密度逐渐降低的中老年人而言,这种情况尤为危险。

骨质疏松和骨折不仅影响日常生活,还容易引发长期卧床、行动障碍,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医生特别提醒,年过45岁以后,更应避免频繁饮用浓茶,适度清淡为宜,以保障骨骼与身体整体健康。

第二种:隔夜茶

许多人习惯头天泡好一壶茶,第二天接着喝,觉得节约又方便。但医生表示,茶水放置时间太长,容易滋生细菌,尤其是常温下超过8小时的茶水,细菌数量成倍增长。

中老年人肠胃功能本就脆弱,饮用隔夜茶极易引起腹泻、胃肠炎

另外,茶叶中的鞣酸,长时间放置后,它会与空气中的铁离子、钙离子结合,形成不易吸收的沉淀物,影响营养吸收。而且茶水中维生素C等有效成分也会随着时间流逝而大量损耗,喝隔夜茶几乎得不到任何保健价值,反而可能带来健康隐患。

第三种:不明成分“养生茶”

随着“养生热”的兴起,各类打着“降压、降糖、清血脂、润肺止咳”等功效旗号的“养生茶”层出不穷,许多中老年人也趋之若鹜。

但值得警惕的是,这些“养生茶”多为商家自行搭配,成分复杂,药性不明,且缺乏权威检测和科学依据。

部分“养生茶”中加入了诸如冬虫夏草、藏红花、某些草本植物等药材,表面上看是保健,实则很多成分并不适合所有人长期饮用。比如藏红花虽有活血化瘀的作用,但对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若服用过量,反而可能诱发出血、心律紊乱等严重问题。

某些含泻药成分的“清肠排毒茶”,若长期饮用,或许会致使电解质失衡,产生依赖性,还会损害肠胃健康。

医生特别提醒,45岁以后,机体代谢减缓,对药性敏感,不宜随意饮用成分不明或来源不明的“养生茶”。若有保健需求,应在正规医院或中医师指导下,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适宜的中草药茶饮,切忌盲目跟风

了解了这3类要谨慎的茶,很多人会问:那年纪大了,究竟该怎么喝茶才健康呢?下面就来讲讲科学饮茶的方法。

三、年纪大了,怎样喝茶才健康?

饮茶虽好,但方法讲究,特别是年过45岁,身体机能减弱,若想健康饮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对于中老年人而言,选对茶种是保持健康的关键一步。

适合中老年人饮用的茶应以清淡、温和为主。常见的适合这一年龄段的茶有淡绿茶、乌龙茶、花茶、普洱熟茶以及白茶等。这些茶香气柔和,刺激性小,且富含茶多酚、维生素C、氨基酸等有益成分。

还要避免空腹饮茶,空腹饮茶是一种常见的错误做法,尤其是对于胃肠功能已经逐渐减弱的中老年人来说,空腹饮茶更是增加胃肠负担的行为。

空腹时饮用茶水会稀释胃液,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增加胃酸的分泌,容易引起胃痛、胃胀等不适感。

为了避免对胃的刺激,建议中老年人在饭后30分钟再饮茶,这不仅有助于消化,还有助于保护胃部健康。

除了茶叶本身的选择,茶具的卫生和茶叶的存储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使用清洁的茶具非常关键,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来说,茶具若不清洁,容易滋生细菌,甚至影响茶水的味道和健康。每次饮毕茶后,须即刻清洁茶具,以防茶垢积聚,从而维持茶具的卫生与整洁。

茶叶的存放亦需格外留意,宜选取干燥、密封且防潮的环境,以防茶叶受潮变质。湿气会导致茶叶的香气和营养成分流失,甚至可能引起茶叶变质,饮用后会对肠胃造成不适,严重时还可能引发中毒反应。所以,茶叶存储时应选择密封袋或茶叶罐,并避免放置在潮湿的地方,以保证其新鲜。

茶是好东西,但好茶也要会喝、适量喝。年过45岁,身体机能逐渐下降,喝茶更需讲究方法和节制。少喝浓茶、隔夜茶、少饮“养生茶”,选用清淡、温和、适合自身体质的茶品,控制饮用时间与浓度,才能真正喝出健康,喝出长寿。记住,适度、科学饮茶,远比盲目追求“以茶养生”来得更实在、更长久。


参考资料

1、生命时报.补铁时,千万别喝茶.2021-10-15

2、家庭医药.快乐养生.警惕! 喝浓茶伤肾. 2022 (08)

3、科学大观园 .长期喝茶会导致缺钙 六大茶流言你中招了吗?.2024 (15)

4、中原新闻网.浙江大学发现:老人若从不喝茶,相比同龄人,身体或有这些不同.2025-04-07

5、 科学大观园.长期喝茶会导致缺钙 六大茶流言你中招了吗?. 2024 (15)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2

标签:咖啡碱   鞣酸   浓茶   中老年人   茶具   茶水   坦言   茶叶   成分   年龄   身体   医生   美食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