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的路,已被堵死!

原创 花鹿不花

4月27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发了一个消息。

有记者问:

据《华尔街日报》4月16日报道,长和出售海外港口将分拆为两个交易继续进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此有何评论?

发言人答道:

我们高度关注有关交易,将依法进行审查。交易各方不得采取任何方式规避审查,未获批准前,不得实施集中,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

这是个令人震惊的消息:

真的没想到,在全民喊打喊杀之中,李嘉诚居然还在想办法卖港口。

这真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呀。

谁都知道,李嘉诚出售港口的事儿是个很大的事儿,事关国家利益,早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生意了。

所以,这件事情引发了很大的关注,也引发了很多讨论。

个人认为,如果这件事情一开始李嘉诚是在不知道国家和人民态度的情况下,把很重要的战略港口卖给了对中国有敌意的美国人,或许还真可以用“在商言商”的理由狡辩搪塞一下。

但现在的问题是他已经明知国家和人民态度,而且也明确知道这件事情已经被上升到了国家安全高度,却还想变着法子继续卖掉这些港口。

这样的行为就不能再说什么,说什么都是狡辩。

因为这是典型的“执迷不悟”“明知故犯”。

而这次国家相关部门也是给出了很明确的态度:

“不得采取任何方式规避审查”。

这一句话,其实就是堵死了李嘉诚的路。

也许,以李嘉诚的人脉资源、财力和智慧,除了分割交易躲避审查外,他还能想出其他更多的交易方式来实现自己卖掉港口的想法。

但国家的这句话其实也亮明了态度,画好了底线,不管李以后玩什么花样,不管他还有什么高明的计谋,国家都不会认可他这样做的。

不善于评论,还是给大家讲一个历史故事吧。

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初九,吴三桂率领大明王朝所剩不多的精锐部队“关宁铁骑”打开山海关大门,把最重要的关隘献给了清军。

《明史》记载:

“初,三桂奉诏入援,至山海关,京师陷、犹豫不进。自成劫其父襄,作书招之,三桂欲降。至滦州,闻爱姬陈沅(即陈圆圆)被刘宗敏掠去,愤甚,疾归山海。”

之后,被冲昏头脑的吴三桂接受了清军“裂地以酧”的条件,甚至形写信请求多尔衮“速整虎旅,直入山海”

吴三桂献出了大明咽喉山海关。

至此,存续276年的大明王朝于历史中堙灭。

吴三桂以为自己从此“身家可保,世世子孙长享富贵,如山河之永”

结果呢?

清廷一点也不念旧情,也并没有给足这位“平西王”面子。

康熙十三年(1674年)四月十三日:

(其子)吴应熊及其子吴世琳(其孙)处绞,其余幼子及公主俱免死幽禁”。

儿孙都被杀了,头颅也被挂在城墙上示众。

而他本人最后也落了一个:

剖棺戮尸,挫骨扬灰。

每次读历史都会很有感触,有时候还会为这些悲情的故事潸然泪下。

为什么人就不能从历史中汲取点什么呢?

也许看过的事情多了,才会明白: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

这不但是个充满智慧的警句。

也是在描绘一个彻头彻尾却反复上演的悲剧。

青灯古书,掩卷沉思,以史为鉴,好自为之。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30

标签:平西   崇祯   山海关   大明   王朝   后人   港口   态度   国家   财经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