呷哺呷哺是第一家在港交所上市的连锁火锅店,比海底捞还要早好几年。
可占尽了先机的呷哺却一手好牌打得稀碎。
如今的海底捞盈利仍然非常可观,可呷哺却连续 5 年亏损 13 亿。
眼看快要退市的呷哺终于意识到了自己战略上的错误,开始断臂求生。去年开始疯狂关店,力挽狂澜。
门店售价也开始下调,有些城市的呷哺甚至直接改为了自助 39 一位畅吃。
很多网友表示震惊:呷哺居然也改自助了?
呷哺这波操作究竟能否成功保住牌子不退市呢?这要从呷哺的成功上市说起。
呷哺的成功经验可以总结为三条:敢为人先的创新经营、干净卫生的分餐形式、便宜实惠的新鲜食材。
在以前,吃个火锅,通常是个大工程。一个人点一桌吃不完,一桌人吃饭通常又要吃很久。
想在工作日吃上个火锅,时间和预算都不够充足,而呷哺正是看中了当时这个商机。
台湾商人贺光启就这样在北京开启了第一家呷哺呷哺。
在当时,这种形式的火锅是非常创新的。一人锅在台湾虽然已经很普及,但在北京这是头一家,很多用户甚至都不知道这是什么形式。
但贺光启敢为人先,在没有一个人开这种店铺的时候,他敢先开起来。
因为市场接受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呷哺最初的经营情况也并不理想。但敢于创新,并且能坚持下去,呷哺就已经开始了成功的第一步。
这是呷哺成功的第一个关键点:敢为人先的创新经营。
正当呷哺快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转机出现了。03 年非典爆发,北京成了除广东以外受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众多餐厅纷纷面临倒闭。
但呷哺呷哺因为分餐制反而受到了欢迎,一人一锅干净卫生,不会传染病菌。呷哺一下子成了餐饮界生意最好的店面。
疫情过后,呷哺呷哺的知名度也打开了,生意逐渐越来越好。
这是呷哺成功的第二个关键点:干净卫生的分餐形式。
成名之后的呷哺呷哺也一直保持着他们的特色——实惠。
食材便宜、新鲜。让大家用平时吃工作餐的价格,能够吃上一顿火锅。
在2010年左右,呷哺呷哺人均消费都在 20-50 元。新鲜的蔬菜和肉类,加上无限续的小料,这个价格让人没法拒绝。
在当时 ,20几元一个人就能吃饱,50几元就能两人吃饱。大家相当于用一份吃麻辣烫的钱,吃了一顿火锅,划算得让人每天都想去光顾。很多北漂,也都被呷哺的实惠小火锅温暖过。
呷哺也是在这个时候迅速做强的,当时在全国的门店已经突破了200家。
这是呷哺成功的第三个关键点:便宜实惠的新鲜食材。
2014 年呷哺呷哺在港交所上市,成了“火锅第一股”。
作为主打便宜实惠的单人小火锅,能够做到上市,呷哺呷哺并不是完全靠的运气。
几乎每一个来吃过的顾客都说:呷哺的质量不比大火锅店差,但价格便宜了不止一半。
呷哺让食客吃得舒心,食客也真正成就了它。
但上市之后的呷哺呷哺却开始急速膨胀,逐渐忘记了自己的初心。
呷哺上市之后,战略方向做了很大调整,才造成了如今连续五年亏损的局面。
呷哺呷哺的战略失误可以总结为三个方面:抬价过高转型失败、扩张太快难以控制、偏离初心失去用户。
首先,上市之后,呷哺一改往日的便宜实惠风格,不断开始涨价。十年间,呷哺涨价已超 50%。
以前二三十元就能吃到的一份一人食小火锅套餐,到后来基本上要七八十元才能吃饱。两个人甚至要两百元才能吃饱。这个价格已经完全不是工作日便餐的价格了。
同时,食客们纷纷反映,呷哺菜品质量也在逐年下滑,所以呷哺呷哺的生意也大不如从前。
而呷哺还开展了几个子品牌:凑凑、趁烧。人均客单价更是高于 200 元以上。
起初由于大量资金的投入,坚持了很长一段时间。但近几年的亏损越来越严重了,尤其是凑凑火锅,占到了呷哺呷哺集团所有亏损的九成以上。
一味地抬高价格,尤其是放在今天的餐饮市场上,是行不通的。大家会越来越为了性价比才去买单。
这是呷哺战略失误的第一点:抬价过高转型失败。
有句话说,成功都是机遇,所以成功不能复制。这句话也很适合呷哺呷哺。
在做凑凑这个品牌时,呷哺就想复制之前的成功。新冠疫情爆发时,呷哺觉得,机会来了。
别人都在关店,只有呷哺,在逆势疯狂扩张。短短三年之内开了超过 300 家门店。扩张速度飞快,几乎每隔几天就要有一家新的凑凑开业。
如此急速的扩张并没有复制呷哺呷哺的成功,反而是给集团带来了巨额的亏损。到最后也只能是一家一家地逐渐关掉。
这是呷哺战略失误的第二点:扩张太快难以控制。
呷哺呷哺最初是怎么成功的呢?
因为便宜、实惠。
但上市之后的他却一改往日的风格,一直想往高端路线走,最终却死于高端,可以说是一手好牌打得稀碎。
大家把它当火锅界的蜜雪冰城,而它却极力把自己装修成星巴克的氛围,质量还不如蜜雪。
呷哺想在餐饮界弯道超车,希望能做到:比正餐快捷,比快餐正式。结果是比正餐服务差,比快餐价格贵。高不成低不就,两头不沾。
有句话说得好:不要忘了自己最初是怎么被系统奖励的。有时候,忘记了初心,也就失去了客户。
这是呷哺战略失误的第三点:偏离初心失去用户。
呷哺面对亏损也在反思,并且采取了一定措施挽回。至少希望能保住这块招牌。
呷哺呷哺的挽回计划主要分为三个方面:迅速关停亏损门店、凤还巢合伙人计划、现有门店降价打折。
去年起,呷哺已经关闭了一百多家呷哺呷哺一人火锅店和几十家凑凑。
从数据上看,呷哺已经把今年的亏损额度下降到了去年的一半。可以说,在尽可能保住店铺的前提下,亏损已经追回来一点了。
这是第一点,迅速关停亏损门店。
今年七月,呷哺开展了“凤还巢”计划。简单来说就是招募合伙人进行深度绑定,风险均摊。
计划刚开展不久,就已经有二十几个合伙人加入了。好几家合伙人门店也已经开始运营了。
因为这个计划刚刚推行,至于最终发展得如何,还有待观望。
这是第二点,凤还巢合伙人计划。
最后就是呷哺呷哺对现有门店的安排。
常年亏损的,一定要关闭。能收支平衡或者少部分盈利的,就要妥善管理,争取扭亏为盈。
根据地域不同,呷哺呷哺对一些特定的门店开始推行了打折计划。
首先就是降价,呷哺呷哺十几年来一直在涨价,这是首次降价,并且,还推出了新的一人食火锅套餐。不过目前的效果看来,盈利一般。
其次就是变换模式,针对一些地方的饮食爱好,某些门店开始推行自助火锅,39 元一位,畅吃畅喝不限量,这个实惠的价格确实拉动了一小波客流量。
这是第三点,现有门店降价打折。
目前看来,呷哺呷哺的挽回计划略有成效,亏损也降低了不少,但企业整体仍然还是处在亏损状态,只是亏得不像以前那么多了。
呷哺呷哺的经营模式一直是有问题的,就算之前在全年营收近60 亿,增长超25%的时候,利润还是亏的状况。
这种企业经营模式是非常不健康的,相当于拆东墙补西墙。一直扩张的成本太高了。
而呷哺一直想要弯道超车,希望能将高端茶歇引入进去,来提高价格。但消费者真的愿意多支付价格去火锅店喝奶茶吗?
马云说过:要换道超车,弯道超车,十车九翻。
就像海底捞,在知道自己的食材质量只能处于平均水平,并且成本也不能再降了的时候,选择了服务这条赛道。如今,在服务这一块已经没人能卷得过海底捞了。
而呷哺这些年一直在价格和品质上打回旋战,后来转向高端路线,变成“卷”装修,并没有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
不过呷哺已经开始意识到企业的问题,并极力挽回了。不管最终是否会退市,呷哺呷哺在中国火锅界,仍然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END-
参考文章:
1.《5年亏损超13亿!呷哺呷哺,怎么了?》中国商报
2.《4年亏12亿,「连锁火锅第一股」开始关店》公众号@36 氪
3.《呷哺呷哺“瘦身”求生存》国际金融报
作者:池旭
编辑:柳叶叨叨
更新时间:2025-08-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