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深了,王大妈躺在床上却辗转反侧。自从退休后,她一直按照“每天必须睡够8小时”的说法要求自己,甚至半夜醒来也会焦虑自己是不是“睡得太少”。
最近一次体检,王大妈提到总觉得疲倦,医生却反问:“你确定8小时的睡眠,真的适合你这个年龄段吗?”一席话让她愣住了: 难道我们一直信奉的“8小时睡眠论”,其实只是个伪命题?

你有没有发现,有些老人睡得少,却精神矍铄?有些人追求所谓黄金睡眠,反而白天困倦无力。那些不断被刷屏的“8小时定律”,对60岁后的人是否真的适用?研究正在颠覆我们的固有认知。
究竟, 60岁以上的最佳睡眠时间,医生会怎样建议?真相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简单。让我们一起拆解关于睡眠的“谎言”,寻找属于每个人的黄金休息时钟。
传统观念认为,成年人每天必须睡够八小时,睡得少就“亏欠”身体健康。但研究显示,“8小时睡眠论”其实是基于成年群体的统计平均,并不是每个人都适用。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张教授指出,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褪黑素分泌减少,大脑生理节律变化,老人夜间深度睡眠时间自然缩短。

哈佛大学一项对超过5600名65岁以上老年人的睡眠调查发现,7小时左右的夜间睡眠与更低的慢性疾病发生率相关,而强求长时间睡眠反而会打乱老人的生物钟,影响血糖、血压稳定。
美国全国睡眠基金会建议,60岁以上群体“每晚睡眠时长为6至7.5小时较为理想”。
为什么很多老人晚上容易醒、白天小睡?这是生理规律衰老带来的正常调整,非但不是健康问题,过度追求长时间的连续睡眠未必对身体有利。反而,那些能灵活适应自身睡眠节律,懂得顺应“短睡+午休”自我调节的人群,更少出现记忆力下降、情绪低落等问题。
合适的睡眠时长,会带来哪些实实在在的身体变化?
免疫力提升。2023年《柳叶刀·老年医学》数据显示,每晚睡眠维持在6.5-7.5小时的老年人,感冒、流感等呼吸道感染率较那些每晚超过8小时及少于6小时的高出15.4%和18.7%。这说明,睡得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免疫系统。

心血管保护效果更好。英国国民健康与护理研究院2019年追踪分析发现,七小时区间睡眠的老人,其高血压发生风险比八小时及以上者降低13.6%。睡眠过长同样会导致睡眠片段化,反而增加夜间心律失常几率。
认知功能延缓退化。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的研究团队指出,夜间睡眠时长6.5-7小时、日间小憩30分钟内的老人,四年内认知能力评估分数下滑率显著低于其它睡眠分布者。反之,强制性“补觉”或追求闷头大睡,容易出现早醒、情绪低落等“假失眠”现象。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长期强求“睡得更久”,会让大脑习得“床上焦虑”,反而导致入睡困难、起夜频繁,形成恶性循环。
那么,60岁以上群体具体应该如何安排睡眠,才能科学养生、又顺应自己的生理节律呢?
顺其自然, 不要强求。既然深度睡眠缩短,夜间睡六七小时、白天短暂休息便可满足大脑需要。 避免反复看钟,数小时数只会加重焦虑。
建立生物钟,养成睡前仪式。建议每天固定上床和起床的时间,即便假期亦然。睡前可以听轻音乐、泡泡脚、冥想放松,避免睡前长时间刷手机,防止蓝光刺激打乱褪黑素分泌。

关注睡眠质量,而非单纯时长。若半夜醒2-3次但醒后很快能再入睡,且白天精神良好,就是高质量睡眠。不要盲目听信“睡得多才健康”,而应观察自己是否感觉身体和精神状态都较为轻松。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睡眠健康门诊年报(2022)
黄丽华,《中老年人睡眠障碍的临床管理》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23
美国梅奥诊所健康睡眠公开课,2022
更新时间:2025-11-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