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彭州的青山绿水间,
在繁华的街巷深处,
矗立着许多不平凡的坐标。
它们或庄严肃穆,或仅存遗址,
却共同承载着一段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
诉说着先辈的奋斗与牺牲。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踏上这条红色之旅,
触摸彭州大地上的热血印记。
“1929年彭县党员大会”旧址
法藏寺碑亭
时光回溯至1929年,在丹景山镇法藏寺内,彭县地下党组织创始人杨石琴主持召开了全县第一次党员大会,约40名党员在此汇聚。这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点燃了彭县革命的星星之火。虽然原碑亭已毁,但80年代重刻的石碑,依然无声地见证着那段开天辟地的岁月。
杨石琴牺牲地
枣子树
1930年深秋,广汉起义失败后,白色恐怖笼罩彭县。11月16日,年仅26岁的杨石琴不幸被捕,在从濛阳押解回县城途中,被反动派暗杀于县城东郊这片因种植枣树而得名的地方。他的牺牲,连同随后遇害的刘月亭、钟辉等同志,是彭州革命史上最悲壮的篇章之一。
彭县早期进步民众团体“鸣皋俱乐部”旧址
彭县东街大观楼
紧邻李一氓故居的东街大观楼,曾是中共党员周志孚的旧居。大革命时期,他慷慨地将部分房屋提供给进步团体“鸣皋俱乐部”作为主要活动场所。这座明清风格的木楼,曾是传播新思想、凝聚进步力量的重要据点,虽已拆除,其精神价值永存。
在看似普通的瓷厂内,隐藏着20世纪40年代成都启明电气公司的关口燃料督运处。这里,是革命者胡春浦在彭州开展秘密活动的重要地点,上演着惊心动魄的地下斗争。
《西行漫记》
1938年,在敖平镇的天意合药店掩护下,青年党员张宣开办了醒民书店。这里秘密发行《西行漫记》、鲁迅作品等进步书刊,宣传抗日救亡,成为地下党的秘密联络点和先进思想的传播堡垒,在寂静小镇点燃了救国救民的希望之火。
猎枪会纪念馆
1948年,为发动农民武装斗争,中共向峨党支部在丰乐、桂花一带成立了“猎枪会”。这支以土枪武装起来的农民队伍,后编入川康边人民游击队岷江纵队第四支队第二区队,为解放川西英勇斗争。纪念馆生动再现了这段烽火岁月和猎枪会员们的无畏精神。
刘、邓、潘起义纪念馆
1949年12月9日,龙兴寺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一个重要转折点的见证地。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三位将军在此秘密通电起义,宣布脱离国民党政权。这一壮举加速了成都和平解放和大西南解放进程,其纪念馆铭记着这关键的历史抉择。
秉彝亭
为纪念在1925年“五卅运动”中壮烈牺牲的上海学联领导人、共产党员何秉彝烈士而建。亭内矗立着他的汉白玉雕像,由革命家李一氓题写匾额。秉彝亭是彭州人民缅怀这位杰出乡贤、弘扬爱国精神的重要场所。
更新时间:2025-07-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