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森特拒绝日本记者挑唆,暗示中方是全球唯一例外,现场很尴尬

贝森特拒绝日本记者挑唆,暗示中方是全球唯一例外,现场很尴尬
“你们美国制裁印度买俄罗斯石油,眼都不眨一下,为什么同样是大买家的中国,却能安然无恙?你们的标准到底在哪?”
2025年8月7日,美国财政部的一场例行记者会突然变得不寻常。

当日本《朝日新闻》记者抛出这个直击灵魂的问题时,贝森特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了两下,这个被华尔街称为"金融沙皇"的男人,罕见地出现了0.5秒的迟疑。


"关于对印制裁的评估标准..."他扶了扶眼镜,突然话锋一转,"每个经济体的具体情况需要差异化对待。"有趣的是,就在这场采访前48小时,美国商务部刚批准了对华半导体设备的又一批出口许可。

这种"左手制裁印度,右手放行中国"的魔幻操作,连《华尔街日报》都忍不住调侃:"看来美国的制裁大棒也懂得'看人下菜碟'。"

为什么对印度可以挥舞大棒,而面对中国,这位贝森特先生却得顾左右而言他?说白了,对付印度,美国筹码足够。但想对付中国,那付出的代价可就大到难以承受。

还记得吗?即便特朗普政府号称谁都不怕,对全世界都敢挥舞关税大棒,偏偏在对华问题上,反反复复,甚至上演了贸易休战延期的戏码。

有人嘲笑他临阵退缩,但其实,这恰恰是美国最现实的盘算。

美国是“规则制定者”?已是过去式

美国财政部长这个位置,看问题绝不能只算经济账。它背后是政治、军事、外交的一本大账。贝森特心里那本账,恐怕比谁都清楚。美国之所以不敢轻易对中国下重手,答案就藏在美国自己过去的“成功经验”里。

想当年,美国对付自己的经济竞争对手,比如德国和日本,手段可谓是五花八门。

你有产业优势?那我就动用我的军事和情报优势,逼你签个“广场协议”,让你几十年的积累一夜回到解放前。再不行,我就在你家门口搞点事情,一场南联盟战争,就把欧洲的经济前景打得稀碎,资本纷纷逃向美国。

这套玩法,对付那些军事上需要美国保护的盟友,屡试不爽。

后来对付苏联,又是另一套完全不同的玩法。苏联是个军事上的巨人,经济上的瘸子,严重依赖石油出口。那好办,美国联合沙特等产油国,把国际油价往死里砸,硬是把一个超级大国的经济给拖垮了。

强大的军事力量,没有了经济支撑,就是一堆废铁。这两套让美国引以为傲的“组合拳”,一套对付小弟,一套对付宿敌,在过去几十年里堪称所向披靡。

可当他们想把这套拳法用到今天的中国身上时,却发现全都失灵了!

为什么失灵?

因为今天的中国,是一个美国历史上从未遇到过的对手。

首先,中国既不是军事上需要美国保护的小弟,也不是经济上结构单一的苏联。中国有自己独立的国防体系,有能力捍卫自己的核心利益。美国想用对付日本那套,逼中国签个不平等条约,从特朗普到拜登,折腾了这么多年,连门都没摸到!

其次,操纵国际市场来打垮中国的经济,也成了天方夜谭。

中国不是苏联,我们不光卖资源,我们是全世界的工厂。每天从中国港口出发,驶向全球的一个个集装箱里,装着衣服、手机、家电,也装着汽车零件和工业设备。这些东西,就是我们的硬通货。

不管美元怎么印,汇率怎么折腾,世界人民的生活离不开这些“中国制造”,美国人自己也一样。美国现在是个服务业为主的国家,实体经济空心化,它的经济运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中国的实物产品来填充。

一旦全面制裁,最先受不了的,反而是美国自己的市场和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这便是贝森特没法明说的第一层现实:经济上,双方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绞索,谁动真格,谁都得勒掉半条命。

中国手里的“压舱石”

但事情还没这么简单。除了“世界工厂”这个基本盘,中国手里还捏着几张让美国投鼠忌器的牌。

第一张牌,是金融牌。中国是美国国债的大买家。华尔街的精英们算过一笔账,如果中国大规模抛售美债,会直接引爆美国的金融危机。

当然,这是“核武器”,伤人伤己,轻易不会动用。

但中国甚至不需要这么做,只需要每个月有节奏地减持个一两百亿,就足以让美国的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坐上过山车,让华尔街的投资家们夜不能寐。你欠着别人的钱,还想对债主凶巴巴地指手画脚,这底气总归是不足的。


第二张牌,是稀土牌。这张牌更像是卡在美国脖子上的一只手。

现代高科技武器,从F-35隐形战斗机到精确制导导弹,里面的关键元器件,比如高性能磁铁,都离不开稀土。而全球的稀土精炼产能,绝大部分都掌握在中国手里。

五角大楼的报告自己都承认,F-35的关键材料百分之百依赖中国供应链,美国的战略储备只够维持生产线运转二十来天。特朗普也搞过“稀土自主计划”,想在美国本土重建供应链,结果好几年过去了,连一座像样的重稀土分离厂都没建成。

这说明什么?这种深度的产业依赖,不是靠总统签几个行政令就能在短时间内扭转的。

结语:

当经济深度捆绑,金融命门和产业命脉又抓在对方手里时,所谓的制裁,就成了一句空话。

所以,日本记者那个看似尖锐的问题,其实答案早就清清楚楚地写在美国的资产负债表上,写在五角大楼的供应链报告里,也写在华尔街的风险评估模型中。

贝森特这种"选择性失明",与其说是双重标准,不如说是现实主义的无奈——毕竟当你的国债最大持有方和关键供应链都在同一个国家时,制裁的扳机确实会变得格外沉重。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6

标签:财经   日本   中方   暗示   尴尬   记者   现场   全球   美国   中国   华尔街   经济   苏联   稀土   印度   大棒   军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