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总怕冷?用“艾”养肾,这篇教你做个自带暖气的人

一到冬天,总有不少人裹得像粽子还手脚冰凉——别人穿毛衣你穿羽绒服,别人喝常温奶茶你端热姜茶,哪怕待在暖气房里,膝盖脚腕还是凉得发僵。

你可能听过“这是肾虚”,但到底是哪种虚?用艾灸养肾又该咋操作?今天把这些事儿掰开揉碎讲清楚,让你这个冬天能“暖”起来。

先搞懂:怕冷真的是肾虚吗?

中医说“肾为先天之本”,肾里藏着“元阳”——这东西就像人体自带的小火炉,元阳足的人,哪怕穿得少也浑身暖;元阳不足,小火炉烧不旺,自然从头到脚都冷。

但“肾虚”不是笼统的说法,得分两种:

• 肾阳虚:就是“小火炉没柴了”——不光怕冷,还总觉得没精神,蹲久了站起来头晕,女生可能月经拖拖拉拉,男生容易腰发沉。

• 肾阴虚:是“小火炉烧太旺把水烧干了”——这种人不怕冷,但总觉得心里烦躁、晚上睡不好,头发掉得多,手心脚心总发烫。

冬天怕冷的人,十有八九是肾阳虚,这时候补“元阳”才是关键,而艾灸刚好是“添柴烧炉”的好办法。

为啥艾灸能养肾?不是“烤烤腰”那么简单

很多人觉得艾灸就是“拿艾草烧的烟烤皮肤”,这是误解——艾灸的“热”不是普通的温度,是能顺着经络钻到身体里的“阳气”。

艾草这东西,本身就是温性的,老辈人说“艾草能通十二经”。用艾灸烤穴位时,热量会顺着经络走到肾的位置,把肾里积的寒气慢慢“化掉”,同时把外面的阳气补进去,相当于给肾里的小火炉“添柴+鼓风”。

而且艾灸不用吃药,是通过皮肤经络调身体,对不想喝中药的人来说,算挺温和的办法。

重点来了:艾灸养肾,这3个穴位最管用

不用找复杂的穴位,记住这3个“养肾黄金穴”,在家就能操作:

1. 关元穴:给全身“补元气”的总开关

这个穴位在肚脐往下4指宽的地方,是“全身元气的仓库”——不管是肾阳虚还是平时总没劲儿,灸这个穴都管用。

• 咋操作:拿艾灸盒(别用明火直接烤!容易烫到)放在关元穴上,每次烤15-20分钟,感觉到肚子里暖乎乎的就行,不用追求“烫得疼”。

• 效果:灸一周左右,会觉得早上起床没那么累了,手脚冰凉的情况能轻不少。

2. 肾俞穴:直接给肾“送温暖”

这个穴在腰上,脊柱两边各2指宽的位置(大概和肚脐平齐的腰背部),相当于肾的“外挂暖宝宝”。

• 咋操作:拿艾灸条(隔着一层薄衣服)在肾俞穴上“转圈烤”,每次每边烤10分钟,感觉到腰里慢慢发热就停。

• 注意:腰上皮肤嫩,别靠太近,觉得“温温的舒服”就刚好,要是烤得发红发疼,反而会伤皮肤。

3. 涌泉穴:让“暖气”从脚往上走

涌泉穴在脚底板(把脚趾蜷起来,脚底板凹下去的那个点),它是肾经的“起点”——很多人怕冷是从脚开始的,灸这个穴能把“暖气”从脚往全身传。

• 咋操作:晚上睡前用艾灸贴(方便又安全)贴在涌泉穴上,贴一晚上,早上起来脚是暖的,连睡觉都能踏实点。

艾灸养肾的“3个避坑提醒”,别瞎操作

1. 不是越烫越好:有人觉得“烤得疼才有效”,其实艾灸的关键是“温通”,太烫会把皮肤烫伤,反而让寒气堵在皮肤里,得不偿失。

2. 不是所有人都能灸:如果是肾阴虚(总烦躁、手心烫),别灸!越灸越“干”;孕妇、皮肤有伤口的人,也不能灸。

3. 灸完别碰凉的:灸完半小时内别喝冰水、别碰凉东西,不然刚补进去的阳气又被“浇灭”了,白忙活一场。

除了艾灸,养肾还得做这2件小事

艾灸是“外力补”,平时的习惯是“内力养”,这俩结合起来才管用:

• 睡前泡泡脚:不用加复杂的药材,温水泡10分钟,泡到脚腕以上,泡完赶紧擦干钻被窝,能帮肾“守住阳气”。

• 别熬夜:晚上11点到凌晨3点是肾“休息补能”的时间,这时候熬夜,相当于把肾里的“元气”往外漏,哪怕灸得再勤也补不回来。

冬天怕冷不是“体质差”,是肾里的小火炉没烧旺。用艾灸把关元、肾俞、涌泉这3个穴灸对了,再配上不熬夜、泡热水脚的习惯,用不了多久,你也能变成“别人羡慕的暖体质”——不用裹得像粽子,也能从里到外都热乎乎的。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5

标签:养生   暖气   冬天   艾灸   元阳   火炉   皮肤   阳气   穴位   操作   经络   元气   晚上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