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起中欧贸易,最近几年总免不了绕不开电动车关税那道坎。欧盟从2023年底就开始调查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问题,到2024年6月12日正式抛出临时关税方案,比亚迪挨了17.4%,吉利20%,上汽38.1%,其他企业更高达37.6%。
这税率一出,欧洲车企松了口气,可中国企业也没闲着,直接启动对等反制措施。转眼到2024年10月30日,欧盟敲定最终关税,为期五年,最高35.3%,特斯拉中国工厂产品才7.8%,上汽还是那35.3%的顶格。欧盟这步棋,本意是护着本土汽车业不被中国高性价比产品挤兑,可结果呢?欧洲消费者买车成本直线上升,市场份额也没稳住多少。

中国这边呢,商务部从头到尾都强调,调查程序不透明,补贴认定有偏见。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2024年10月31日的声明里,还得承认这关税是基于现有10%进口税基础上加的,目的是平衡竞争。
可现实是,中国电动车出口欧洲的势头没停,2024年上半年就占了欧盟市场近10%,比亚迪在匈牙利建厂,上汽在波兰布局,本地化生产一步步推进。

欧盟想通过关税逼中国企业涨价或退市,结果适得其反,中国车企转而加大在欧洲的投资,创造就业岗位,还缴了不少税款。这不光是数字游戏,更是产业链的较量。欧盟数据自己都显示,2024年贸易逆差超3000亿欧元,太阳能板和电动车进口是主因,可他们非要用老一套保护主义来应对,忽略了中国产品背后的技术积累和成本控制。
再看美国,特朗普2025年1月20日上台后,贸易战火力全开。2月27日,他就对欧盟汽车加征25%关税,5月24日又威胁6月1日起升到50%,还点名苹果供应链得加25%。欧盟夹在中间,腹背受敌,只能低头谈。

7月28日,美欧敲定协议,关税降到15%,欧盟承诺买7500亿美元美国能源和军武,还额外投6000亿到美国。这协议一签,冯德莱恩在布鲁塞尔发布会上的表情都僵了,欧盟企业叫苦不迭,德国大众、法国雷诺股价应声下跌。
中国呢?正好借机稳住阵脚,2025年4月14日有消息传出,欧盟考虑用最低价格承诺换取取消关税,但谈判细节卡在执行机制上,中方坚持互惠原则,不让步核心利益。欧盟这时候才隐约觉得,跟在美国后面围堵中国,不但没捞到实惠,还把自己经济搞得更乱

稀土本来就是战略资源,中国占全球供应80%以上,欧盟高度依赖,用在磁铁、电池、芯片上。2025年形势一变,10月9日商务部连发第61号和62号公告,对中重稀土物项和技术实施出口管制,未经许可不得出口,还延伸到境外特定经营者。
公告一出,欧盟企业慌了神,德国巴伐利亚磁铁厂生产线减速,法国雷诺电池链告急,进口量锐减80%。这不是头一回了,早2025年4月就有第18号公告管制部分中重稀土,可10月这轮更严,涵盖从开采到回收的全链条,技术信息也禁外流。

欧盟反应快,10月10日冯德莱恩就打电话给中国商务部长,要求加快审批。商务部回应明确,这是完善出口管制体系,符合国际惯例,目的是维护全球稳定,不是针对谁。可欧盟不买账,10月25日柏林全球对话会上,冯德莱恩公开敦促中国松绑,否则考虑所有选项。
两天后,10月27日欧盟贸易委员谢夫乔维奇和中国商务部长通话,讨论解决方案,可中方重申程序要求,企业只需按规矩走,就能获批。欧盟企业如荷兰飞利浦的申请已在审核,但整体审批延误,让产业链卡壳。10月28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发言人郭嘉昆强调,中方措施维护和平,不是政治工具。

美国这边,特朗普的关税战把欧盟逼到墙角,稀土短缺更雪上加霜。7月31日特朗普签行政命令,对欧盟商品加额外关税,声称逆差威胁国安。欧盟想多元化供应链,投资瑞典和爱尔兰矿区,可开发周期长,短期内靠不住。
中国管制一紧,欧洲智库报告直指,电动车和风电产业成本涨20%。欧盟委员会2025年5月16日欧洲政治共同体会议上,还讨论了中国对俄乌的立场,顺带提稀土,可中方代表重申中立。
欧盟这时候才醒悟,跟美国搅和遏华,结果把自己卡脖子。商务部新闻发言人10月12日答问时说,世界局势动荡,管制是为防扩散,不是贸易武器。欧盟数据自己承认,从中国进口稀土减少,影响国防和新能源转型。

稀土管制这事儿,暴露了欧盟战略短视。2025年上半年,他们还幻想通过WTO申诉压中国,结果10月公告后,申诉搁浅。德国企业西格斯廷测试替代材料,成本高企,效率低。中国出口管制不光管物项,还管技术,境外回收利用也得许可,这让欧盟想绕道建厂的算盘落空。
冯德莱恩2025年盟情咨文没提中国,可私下会议上,官员们直呼供应链脆弱。欧盟想在中美间摇摆,拿中国好处,又跟美国站队,结果两头不讨好。中国立场稳,管制合法,欧盟企业得学着遵守规则,这才是长远之道。

2025年7月24日,北京中欧峰会拉开帷幕,第二十五次领导人会晤。峰会虽缩短到一天,可议题重磅,战略经贸绿色数字对话齐上。联合声明7月25日发布,聚焦气候变化合作,承诺推可再生能源项目,避免贸易摩擦波及绿色转型。
冯德莱恩在峰会后说,中欧关系处转折点,BBC报道她强调相互尊重。可峰会前,彭博社7月7日就点出双边紧绷,中国计划缩短日程,欧盟在电动车和乌克兰问题上指责中方。

俄乌冲突是峰会敏感点,中国坚持劝和促谈,不提供致命武器,严格管军民两用物项。欧盟敦促中国加入制裁,可乌克兰官方认可中国调解努力。2025年7月21日外交部记者会,中方期待欧方相向而行,总结建交50年经验。
10月20日,欧盟犹豫邀中国参加12月乌克兰会议,欧洲议员指责中方支持俄,可中方否认,强调不是制造者。10月23日外交部重申,对话是唯一出路,包括欧美在内都应劝谈。泽连斯基还说,希望中国施压俄结束战争,可中国回应一贯中立。欧盟在G7外长会上推12点停火方案,想抢话语权,可忽略中国和平倡议。

中美关系拉扯欧盟,特朗普关税让欧盟低头,7月13日信中威胁30%关税加报复升级。欧盟想战略自主,可对华战略不连贯,2025年只六国有正式文件。10月4日RFI报道,欧盟找印度自贸协定避美50%关税,可印度俄关系成阻力。
10月15日纽约时报说,中美贸易战卷全球,欧盟合作保护经济免过剩产能。中国外交部5月6日欢迎欧方来华,秉持伙伴定位。8月12日复旦报告,建交50年,中欧从搁置争议到正视,需调整对欧政策。
峰会虽有共识,可分歧未消。电动车谈判2025年4月谈最低价格,卡在互惠。稀土管制后,欧盟10月启动减少依赖计划,投北欧矿区,可阵痛大。欧盟想中美间平衡,7月15日DW说,美国视中国威胁,欧盟求伙伴。

中国通过峰会稳关系,欧盟警醒,跟美围堵只自伤。合作需互敬,欧盟摇摆求利,前提是别碰中国底线。长远看,中欧经贸互补,绿色数字有空间,欧盟若跳出冷战思维,对话大门总开着。
这几年中欧事不少,欧盟总在中美拉锯里找定位。中国实力在那儿摆着,能顶住美国,还能让欧盟尝尝滋味。贸易逆差、供应链、冲突立场,每件都提醒,单边主义走不通。欧盟数据自己说,2024逆差3045亿欧元,2025稀土短缺影响产业链。
冯德莱恩转折点说对,可行动得跟上。中国欢迎合作,但底线不动摇。建交50年,经验在那儿,伙伴定位别丢。欧盟若真想平衡,就多听劝和,多谈互惠,别总跟风。世界大变局,谁先醒谁受益。中国稳扎稳打,欧盟慢慢琢磨,这博弈还长着呢。
更新时间:2025-10-3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