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认为:“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意思是说脾胃犹如仓库,不仅可以摄入食物,而且能够输送营养物质,提供全身的能量。
其实,现代人脾胃虚,十有八九不是“缺营养”,而是“没动力”。
脾虚的人身体里湿气重,阳气被困住了,这时候盲目吃补药,反而堵住了。
真正的关键是:升阳!
01
晨起八段锦
每天卯时(5-7点)阳气初升时,可以在家练练“调理脾胃需单举”。
双脚与肩同宽,一手掌心向上举过头顶,指尖朝天花板,另一手掌心向下按到大腿外侧,双手交替上举。
这个动作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上托时手阳明大肠经拉伸,下按时足太阴脾经舒展,一上一下间激活全身气机。
《黄帝内经》说“脾气散精,上归于肺”,气机顺了,吃进去的东西才能变成营养,而不是堵成痰湿。
02
晨间姜枣茶
每天晨起一杯姜枣茶,3片生姜,6颗去核红枣,煮到姜味浓。
记住!一定要早上喝,因为早上是脾胃阳气“上班”的时间,姜的辛温能帮它醒醒神,红枣的甜能养脾胃的津液,就像给脾胃端上一杯 “暖心早茶”。
阳气升起来,脾胃才有动力把五谷化为精气。
03
午时晒背
中医认为“背为阳,腹为阴”,你可以在阳台或小区花园,背对太阳晒20分钟,让太阳的纯阳之气驱散体内寒湿。
《黄帝内经》说“阳化气,阴成形”,阳气足了,吃进去的东西才能化成气血,而不是变成脂肪和湿气。
04
晚上陈皮砂仁粥
陈皮理气健脾,砂仁温中散寒,可缓解寒湿困脾症状,适合脾胃虚寒者。
食材准备:陈皮5克,砂仁3-5克,大米50克。
步骤:
1.大米淘洗干净,浸泡30分钟,可使粥更黏稠;
2.陈皮用温水泡软,去除白色内层(减少苦涩味),切成细丝;
3.砂仁轻轻拍破(或提前捣碎),便于煮粥时释放香味和药效;
4.锅中加入清水和大米,大火煮沸后转小火慢煮至米粒开花;
5.最后将陈皮、砂仁加入粥中,继续煮5-8分钟,让药性充分释放。
05
睡前金刚跪
睡前在瑜伽垫上试试金刚跪,双膝并拢,臀部坐在脚后跟上,上身挺直,闭上眼睛,深呼吸。
刚开始膝盖酸的人,可以在屁股下面垫个薄枕头。
中医讲,膝盖周围是脾经、胃经、肝经的交汇地,跪着时能按摩到这些经络,尤其能疏肝理气。
升阳的本质:让身体 “自己动起来”
这5个升阳方法,其实暗合《黄帝内经》“天人相应”的智慧。养生不是砸钱买补品,而是学会“顺势而为”。
《黄帝内经》里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阳气是脾胃的发动机,升不起来,再好的补品都是垃圾。
其实,养生不复杂,就看你能不能把简单的事,变成每天的习惯。
来源:煜晴慢养记
更新时间:2025-04-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