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常听人说抗日战争八年?其实这种说法早过时,其实是14年

你是不是也常听人说“抗日战争八年”?其实这种说法早就过时了。真正的答案是 十四年。缘何至此?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巨响似惊雷裂空,华夏大地旋即与日本全面对抗。山河蒙尘失却往昔风采,苍生陷于苦海饱经苦难。只是,直到1937年七七卢沟桥,才演变成全民族的总动员。问题来了:这中间整整六年时间,我们到底经历了什么?这六年看似模糊,却是中华民族真正从被动挨打到逐渐凝聚的转折点。

四个月换来三千万人亡国

1931年秋夜,一声巨响震裂南满铁路柳条湖段。铁轨是日本人自己炸的,却倒打一耙,说是中国军队“搞破坏”,随即派兵三路突袭沈阳北大营。短短一夜,沈阳失守。一周之内辽宁吉林丢掉大半,四个月后连哈尔滨也失去了。到此,整个东北三千万同胞成了亡国奴

日本的算盘很简单:东北不光地盘大,还是资源宝库。占下来就能“以战养战”。他们将溥仪扶植上台,炮制出所谓“伪满洲国”,宣称施行君主立宪制。然而,这不过是关东军操控下的一场闹剧,溥仪恰似提线木偶,任由关东军摆布。教育、土地、矿产、历史记忆,全都被强行改造。他们企图把中国人改造成“新满洲人”。但民族的脊梁,岂是几本教材就能折断?

蒋介石当时奉行“不抵抗”,但东北人民并没有沉默。最初的义勇军星星点点,很快被镇压下去。就在这种绝望局面下,杨靖宇、赵尚志、李兆麟等共产党干部相继进入东北,把散兵游勇、农民自卫队整合成一支真正的武装——这就是东北抗日联军

他们既无犀利大炮,亦缺充足粮草。于艰难困境中,全赖百姓以一口窝头果腹、一间草屋庇身的慷慨支持,方得以坚守前行。早期游击战让日本人焦头烂额,可随着日军实行“三年治安肃正”计划,情况急转直下:大扫荡、经济封锁、村民集中营式的“集甲并村”政策,几乎要把抗联和百姓的联系切断。

于这如铁桶般严密的包围中,杨靖宇将军率领着仅余的几百将士,以非凡的胆魄与意志,在几十倍于己的敌军之间顽强周旋,尽显英雄气概。到最后,他身边的战士一个接一个牺牲,直至孤身一人。1940年二月,他倒在了白山黑水的雪地里,胃里只有草根棉絮,没有一粒粮食。这是怎样的铁骨?我常想,如果换成今天的人,我们能不能像他那样撑到最后一刻?

上海十九路军的浴血抗战

东北陷落后,海军也不甘示弱,要在天皇面前捞功劳。1932年,他们于上海处心积虑炮制“一二八事变”。以子虚乌有之由寻衅生事,悍然对闸北发起炮轰,让无辜民众陷入战火深渊,其罪恶行径,昭然若揭。

偏巧在此驻守的是十九路军。这支部队曾与红军交过手,历经诸多硬仗,战斗经验丰富,战斗力堪称强悍,不容小觑。在上海的街巷之间,他们与日军展开了长达一月之久的惨烈巷战。顽强抵抗之下,令日军连换四位指挥官,敌军死伤逾万,尽显无畏抗争之姿。最后还是国联插手调停才算收场。切勿混淆,此非1937年那场惨烈异常的“淞沪会战”。而是一场爆发更早、双方实力正面对垒、针锋相对展开的激烈鏖战。

这一战,告诉世界:中国不是没人抵抗,只是缺乏统一。

与此同时,日本不断蚕食华北,长城抗战、察哈尔抗战接连失败。原因一方面是日军兵锋正盛,另一方面是国民政府的攘外必先安内。蒋介石始终把“剿共”看得比抗日重要。

可东北军的将士心里有火。他们的家园早被侵略,连张作霖都死在日本人手里,却被迫跟同胞打仗。张学良最先看透了这种荒谬。他一次次劝蒋抗日,却被无视。最终,他和杨虎城铤而走险,发动了西安事变。绑架蒋介石,不是为了权,而是要逼他转身面对真正的敌人。

这一步,虽然充满争议,却客观上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也正因为此,中国才逐渐摆脱“一盘散沙”的局面。

路径依赖的疯狂

对比之下,日本走的是另一条路。自甲午赢了一次,他们就习惯了“赌国运”。九一八成功了,他们就继续玩“贼喊捉贼”的套路。直至1937年,他们仍固执笃信:只需一场硬仗,中国定然难以为继,妄图在短短三个月内将中国覆灭。

结果呢?他们万万没想到,中国人虽然慢热,但一旦团结起来,就会变得无比顽强。

1937年七月,卢沟桥畔日军说有人“失踪”,其实只是拉肚子掉队罢了。无需再寻觅借口。当枪声划破沉沉夜幕,华夏大地顿陷血雨腥风。自那时起,中国毅然开启了一场长达八年、艰苦卓绝的全面抗战之旅。可别忘了,这背后还有整整六年不为人知的苦难积累。

1931到1937,不只是六年,而是中华民族最痛苦却最清醒的六年。东北丢了,百姓被奴役,抗联孤军奋战;上海的硝烟、张学良的反叛,都在一点点唤醒国人。历经岁月沉淀,中国人已然彻悟:纵有兄弟间的龃龉纷争,亦属内部之事;而当外敌当前,定当摒弃前嫌、携手并肩,共御外侮。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一个民族的觉醒,往往是在最黑暗的时刻完成的。正是这六年血火交织的淬炼,往昔如散沙般的中国人,历经千锤百炼,终凝聚成坚韧不拔的钢铁长城,于磨难中铸就不屈的民族脊梁。

今天我们再回望,会不会觉得这很像现实?当内耗让我们元气大伤时,外部的威胁才会提醒我们:同根同源,比什么都重要。

参考资料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抗日战争史》

唐德刚:《张学良口述历史》

金冲及主编:《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8

标签:历史   抗日战争   说法   日军   中国   关东军   日本   卢沟桥   民族   日本人   中国人   蒋介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