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频繁现身白宫、担任政府部门主管的马斯克,如今在商界成了被多方围堵的“孤狼”。导火索是特斯拉为他拟定的万亿美元薪酬方案。
而这份方案又与他口中的“机器人军团”愿景紧密绑定,随着日股东大会临近,从工会到投资机构,从公众到媒体,反对声浪不断高涨,这场风波不仅关乎一位CEO的薪酬与权力,更折射出科技巨头发展中的诸多矛盾。


特斯拉董事会提出的这份薪酬方案堪称史上最高,若达成业绩目标,未来十年马斯克将获得价值万亿美元的股票,其持股比例可能从13%提升至近29%,投票权也将达到约四分之一。
马斯克在财报电话会议上直言,这一诉求源于对控制权的担忧,他害怕自己倾力打造“机器人军团”后被赶下台,若没有足够影响力,便不愿掌控这支队伍。

他口中的机器人军团核心是人形AI机器人擎天柱,据称其V3版本将在2026年第一季度亮相,外观接近人类,未来甚至能成为外科医生,计划2026年底启动生产线,目标年产百万台。
特斯拉将战略重心转向AI,马斯克对无监督自动驾驶充满信心,认为这能与机器人业务形成技术协同,但华尔街显然不买账,投资者更关注电动汽车销量,电话会议后特斯拉股价应声下跌,这份捆绑着宏大愿景的薪酬方案,首先遭遇了市场的冷遇。


马斯克的薪酬诉求很快引发了全方位的反对浪潮,其中最活跃的是工会与监督组织联盟发起的“夺回特斯拉”运动,他们专门上线网站征集请愿,敦促股东否决方案,理由是马斯克近期涉足极右翼政治,损害了品牌形象,导致电动车销量下滑。
美国教师联合会主席呼吁州养老基金管理者联合抵制,认为马斯克沉迷政治争斗却索要天价薪酬,是对退休投资者的冒犯,企业监督组织也加入战局,直指马斯克让特斯拉市值蒸发、声誉受损,根本不配万亿薪酬。
更严重的是,工会还指控他利用曾任政府部门主管的身份牟利,其挑选的工程师窃取劳工部数据,可能被旗下星链等公司利用。

雪上加霜的是,两大代理投资机构ISS和GlassLewis都建议股东否决方案,认为方案锁定过高薪酬,削弱了公司未来调整的灵活性,从公众到专业机构,马斯克面临的抵制几乎形成了合围之势,而他则将这些反对者中的机构称为“企业恐怖分子”。

这场薪酬之争的本质,是马斯克对特斯拉控制权的争夺,而这与其从“白宫红人”到商界争议人物的转变密切相关。

此前,马斯克为特朗普竞选投入巨资,还临时担任政府效率部主管,效仿特朗普政府裁撤机构、解雇公务员,但这段经历并未给他带来助力,反而因被指打压劳工权益、引发官僚混乱,且未能削减开支,最终与特朗普决裂离职。
离开政府后,马斯克在社交平台大肆传播极右翼宣传,还被指控支持有新纳粹联系的德国政党,这些行为引发“打倒特斯拉”的抗议浪潮和车型抵制,特斯拉财报显示,近几个月利润暴跌近40%。

尽管公司将部分损失归咎于关税政策,但市场更倾向于认为是其个人争议拖累了业绩。即便如此,特斯拉董事会仍力挺他,称其能吸引顶尖人才。
董事长甚至警告股东,否决方案可能导致马斯克离职并让公司价值缩水,从政府宠儿到被多方围攻,马斯克的孤狼处境,正是其个人行事风格与商业规则、公众期待碰撞的结果。


马斯克的万亿美元薪酬之争,早已超越了个人收益的范畴,成为科技企业治理的典型案例。他的“机器人军团”愿景固然展现了科技前瞻性,但将宏大愿景与天价薪酬、控制权诉求深度捆绑,难免引发“以愿景为名谋私利”的质疑。
而从白宫红人到商界孤狼的转变,也说明商业领袖的个人政治立场与企业发展难以割裂,忽视公众感受和商业伦理终将引发反噬,无论结果如何,这场风波都已揭示出重要命题:科技巨头的发展需要前瞻性愿景,但更需要平衡领袖个人诉求与股东利益、公众期待的治理机制。
 
更新时间:2025-10-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