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因伤被强制离队幸存,靠烧炭聚百余失散红军,45年成七大代表

前言:

他是杨赣地区游击队的主要领导人,是敌人眼中必须除掉的心头大患。

也是敌人屠刀下的幸存者,是赣州大山里面的“烧炭翁”。

不仅如此,他还是1945年共产党七大的代表,是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

那这个有着多重身份的革命者究竟是谁?他是如何一步步从九死一生的险境中走出来的呢?

悲伤的“幸存者”

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离开后,各部队都留下了一些意志坚定的同志在敌后打游击。

这么做一来是为了牵制敌人,为大部队的转移争取到足够多的宝贵时间。

二来也是为了在敌占区洒下革命的火种,让之前打下来的革命根据地能够继续发挥作用。

1929年参加革命,29岁的罗孟文也是留守团队当中的一员。

他是江西省赣县南塘乡清溪村人,对当地的环境非常熟悉,有很不错的群众基础,这才主动请缨留在了最危险的地方。

罗孟文年纪虽然不大,但斗争的经验非常丰富,组织上让他代理赣南省委书记一职,领导并指挥红十三团在杨赣地区和敌人打游击。

因这个身份,罗孟文成为了敌人的眼中钉,被国民党方面多次调集重兵围剿。

在一次战斗的时候,由于冲的太前,罗孟文的腿部受伤,最后被其他战友强制送离部队,到老乡家中去养伤。

罗孟文离开后不久,因为十三团团长陈亦发临阵叛变,红三十团被敌人团团包围,几乎全军覆没。

因伤躲过了一劫的罗孟文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痛不欲生,不顾自己重伤未愈,连夜带着警卫员赶到了战场附近。

他这么做并不是被仇恨冲昏了大脑,而是为了尽可能去营救幸存下来的战士。

这些在敌人的屠刀下逃出生天的红军战士,都是最宝贵的革命火种,罗孟文一定要把他们收拢到一起。

就在罗孟文积极行动的时候,敌人也得到了他并没有死的消息,并发出了巨额的悬赏。

一时间,当地流氓地痞和土豪劣绅纷纷出动,都想捉住罗孟文去邀功领赏。

面对这种九死一生的局面,重伤未愈的罗孟文该如何去破局呢?

赣南深山中的“烧炭翁”

土豪劣绅最痛恨红军队伍,当得知一个叫罗孟文的红军将领受伤落单,一个人在杨赣地区活动的时候。

这些反动派大喜过望,发动一切人脉想要把罗孟文这个共产党大官给找出来杀掉。

罗孟文知道敌人是不会放过他的,所以非常的小心,尽可能避开一些人多眼杂的地方。

小心谨慎的他一次在路过一个村庄的时候,无意间得知了敌人正在对他进行悬赏。

于是罗孟文当机立断,带着警卫员躲进了深山,暂时在一个寺庙当中歇脚。

虽然这地方人迹罕至,但土豪劣绅们组织的“清乡团”还是找了过来。

幸好庙祝心地善良,提前发出了预警,这才让罗孟文再一次死里逃生。

在东躲西藏,和“清乡团”斗智斗勇的过程中,罗孟文终于得到了幸存战士的消息。

这个消息让罗孟文大喜过望,于是,他乔装打扮成了山民,和警卫员两个人冒着生命危险穿过了敌人的封锁线。

在远离村庄的大山里面,罗孟文见到了幸存的战士们。

激动和兴奋过后,罗孟文发现这几十名战士们不但补给全无,还都有伤在身,有些同志的伤口甚至都已经发炎了。

这种情况下,罗孟文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解决大家的生存问题。

此时山外面到处都是敌人,他们想要离开可能性几乎没有。

如此一来,必须要想办法在大山里面扎下根,等战士们的伤好了再做打算。

罗孟文没有参加革命之前曾经给地主家里烧过木炭,对烧炭的工序非常熟悉。

他在一处悬崖下面搭建了个烧炭棚,带着战士们干起了“烧炭翁”的工作。

这些烧出来的木炭除了日常供战士们取暖外,大部分都被秘密运到外面换成了物资和药品。

后来,罗孟文在山里面聚拢了数百名游击队战士,拥有了不容小觑的战斗力。

情况好转之后,罗孟文四处打听大部队的下落,想要带着这些散落在大山里的革命火种回归组织。

可当时大部队已经走远,赣南等地只剩下零星的游击队还在继续和敌人们周旋。

这早就在罗孟文的预料之中,所以他并没有失望,反而是更加积极的联络其他的革命力量。

罗孟文刚参加革命的时候跟随过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因此他非常清楚“星星之火”的威力。

他相信只要自己这些人不放弃,总有一天,这赣南大山中的星星之火可以形成燎原之势。

成为七大的代表

就在罗孟文等人在赣南大山中苦苦坚持的时候,“西安事变”发生,蒋介石被迫同意联合抗日,放松了对共产党队伍的追杀。

趁着形式暂时性好转,罗孟文赶紧出山联络上了地下党组织,并把自己等人还在坚持斗争的消息传递到了延安。

延安方面得知赣南省委的主要领导同志竟然还在坚持战斗,非常高兴。

于是,中央指示中共赣南特委的同志们积极配合,在马家洲谭屋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

这次参会的不但有后来上任的江西省委的同志,还有罗孟文等之前失散的赣南领导班子成员。

会议结束后,江西临时省委成立,已经沉默了整整三年多的江西地下党组织终于再一次开始发挥起了自己应有的作用。

因为罗孟文在这几年时间里面做了很多的工作,贡献巨大。

1939年6月,担任中共赣西南特委民运部部长的他接到了调任,前往延安。

赶赴延安再一次见到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的时候,罗孟文真的恍如隔世。

在延安的那段时间罗孟文详细讲述了江西这边的斗争形势,并任中共南下广赣干部大队支部书记,随第三五九旅南下抗日。

1945年4月,意志坚定,时时刻刻都牢记使命的优秀共产主义战士罗孟文参加了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以他那几年所作出的成绩,获得这个身份真的是实至名归。

七大结束后,罗孟文没有再回到赣南去工作,而是被组织上调派到了东北,为接下来的解放战争提前做准备。

彼时,东西的局势非常复杂,国民党方面派遣了杜聿明、郑洞国等一大批黄埔出身的将领来经营东北,敌我军队人数相差比较悬殊。

但这在敌后斗争经验丰富的罗孟文眼中并不算什么。

毕竟1934年那段时间他在赣南面对的局势要比如今东北的情况困难的多。

罗孟文一边在当地发展革命根据地,一边积极配合主力部队打游击,很好的完成了自己的策应任务。

辽沈战役打响的时候,身为吉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的罗孟文发动一切能够发动的力量,确保了我军后勤供应的畅通。

从困守大山的“卖炭翁”到中国七大代表,再到吉林省委班子成员,罗孟文的人生就是一部华丽的逆袭史。

他总能够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创造奇迹,把局面彻底的扭转过来。

正是因为共产党人都具备这种压不跨,打不败的强大意志,最后他们才能够取得革命的胜利。

结语:

在共产党人众多优秀的人才里面,罗孟文并不算最拔尖的那一部分。

可就算是这样,他所作出的成绩都是非常耀眼,非常了不起的。

由此可以看出,共产党队伍的底蕴有多么的深厚,人才的储备有多么的充分。

面对这样一支人人如龙的强大队伍,国民党政府怎么可能会取得最终的胜利不呢?

参考资料:

罗孟文. 中共党史人物传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9

标签:历史   年成   红军   代表   敌人   延安   土豪劣绅   江西   警卫员   中共   部队   省委   火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