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美联储迟迟不降息的持续观望中,美国祭出了一记狠招。
从本月29日起,价值800美元以下包裹的免征税政策将被取消。
对中国电商等跨境产业链的影响,这一政策立刻引发了连锁反应。
包括新西兰、印度、德国、法国、比利时、奥地利和丹麦在内的七个国家,已明确表态:暂停向美国邮寄包裹,这种局面不仅让小型跨境电商步履维艰,更直接限制大量生活用品和消费品流入美国市场,为美企打压进口产品扫清障碍。
对中国而言,这显然是一次恶意操作下的精准“切割”试探,不过,这只是冰山一角,真正施压的长矛还伸向石油贸易领域,一夜间,美国将矛头对准中国两家公司,理直气壮地污蔑它们为伊朗石油运输“提供便利”。
制裁声明一出,华盛顿的算盘昭然若揭,只为进一步逼迫中国停止进口伊朗石油,同时锁死伊朗的生存空间,尴尬的事实是,长期以来,美国不仅用美元霸权操纵全球经济,还通过制裁大棒削弱挑战者的基础。
中国成了美国打击伊朗石油收入的关键杠杆,如果中国松手,伊朗经济必然遭遇重创,而美国无疑会从中获益,继续强化地缘霸权,这不仅是一场经济战术的升级,也是一根明显指向中国的矛头。
商务政策上的掣肘,与能源供应上的封锁,是美国这次行动中两记互为呼应的大刀,取消不满800美元包裹免税政策,直接贬低了中小电商的竞争能力,以强制性关税打击它们的价格优势,让美国企业在国内站稳脚跟,不至于被外来物美价廉的商品抢夺市场。
中国的出口优势与石油进口需求都被美国精确盯住,要知道,伊朗石油对中国不仅仅意味着能源供应,更是一种战略协同的体现,这条脉络一断,意味着中伊两国贸易链条的重大打击,而美国的算盘,是利用中国的困境来实现伊朗的彻底孤立。
如果说这次行动的关键焦点是石油,那么其背后展示出的,是美国在经济、能源以及贸易领域全面布网的意图,取消包裹免税品政策,就像为中国企业上了一道看似偶然、却意图深远的紧箍咒,如今,这股收紧的大潮正朝更深、更远处涌动。
让人啼笑皆非的是,美国这一系列操作,竟然是在美联储迟迟未给息的背景下仓促上演的,在通过提高基准利率打击通胀的同时,美国无异于把贸易战火进一步燃向全球,在特朗普这股敌意再一次清晰得无可避让。
有意思的是,美联储目前的按兵不动,却与新政策的实施时间形成微妙的时间关联,财政收入不足、市场信心摇摆不定,这些隐现的危机被“美联储降息遥遥无期”托住了时间表,让这一政策的动机愈发耐人寻味。
这些年来,中方始终保持冷静的态度面对挑衅,但出手绝不手软,眼下,美国正试图通过对中国企业的制裁逼迫伊朗妥协,同时用贸易政策打压中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以掩饰自己国内经济危机的本质,这种意图,虽噪声甚多,却未必能一箭双雕。
大概率上,中方会通过更加灵活的战略手段应对:增强多边经济合作,分散石油进口依赖,同时进一步推出市场对策,帮助小微企业减负,从短期看,这也许是一次波澜壮阔的谈判较量,但从长期看,中国无惧美国开出的任何难题。
全球视线已经紧紧盯住美国的行为,这种绑架性政策与单边制裁,不禁引发国际社会的集体反思与警惕,美国的所谓全球秩序塑造者角色,越来越被证明为一场“枷锁游戏”,无论放在哪个领域,都引发极大的不信任。
美联储迟迟不做动作,而美国政府却动作频频,一方面硬要维护国内市场,一方面围堵海外能源链条,自谈自打的算盘,终究阻挡不了一个正在强大与多元化的中国未来,读者们可以踊跃评论区留言,写出自己观点呦!!!
更新时间:2025-08-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