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还原孔祥熙身后事,死不得安宁,一辈子积攒的财富也归了他人



1967年,年近九十的孔祥熙佝偻在沙发上晒着太阳,不一会沙发里传来隐约的抽泣声音,这是这几年孔祥熙经常发生的事,算算日子,他和宋霭龄搬到美国已经快二十年了。

每到这会,宋霭龄总会过来坐一会。安静的陪伴自己的老公。

等到孔祥熙情绪稍稍稳定,宋霭龄温柔的问道:子渊,又做梦了。”

“嗯,又梦到了小时候背着篓筐捡煤球,梦见奶奶一边烧火,一边摸着我的脑袋对我笑。梦见太谷县城的鲅鱼面,梦见大太原的老豆腐,唉,想家了”孔祥熙挣扎的一边起身一边回答宋霭龄。

话还没说完,宋霭龄扶着孔祥熙也感叹道:“是啊,最近我也经常做梦,梦到小时候我们三姐妹围着父亲要糖吃,梦见庆龄当年非要跟着孙文先生,父亲把庆龄关起来,我和小妹偷偷把二妹放跑。每次醒来心里都难受。”

自古,人老话多,人一旦频繁的梦到过去的人和事,也意味着做梦的人也将不寿。

想到这里,老夫妻俩竟然都嘤嘤的哭泣起来。

过了一会,孔祥熙突然冒出一句“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回去。回家,回山西,回上海。”

“大陆啊?行吗?”

孔祥熙坚定的说:“为什么不行,李宗仁不是也回去了,杜律明,王耀武他们都放出来了。我们的事要认真说起来并不是罪恶滔天,至少没有杀过人。大不了我们把钱全部交回去。”

宋霭龄连连摆手“不行,不行,不说我们的年纪能不能去成,就算能回去,大陆给我们定什么样的成分,大地主?还是大官僚。

难道要我们临老临佬还要接受他们的改造不成,这么屈辱的事我可不干。”

“再说,听说大陆现在搞什么运动,好多自家的大人物都被关进去了,我们回去不是等着受苦么,回去这个事想想就算了,千万别当真。”

“唉,李宗仁不也没事么,人总是要叶落归根的嘛”孔祥熙心虚的应付着,抬头看向窗外,心里满是惆怅。

宋霭龄看着丈夫,思索了半天:“要不我们回趟台湾吧,那毕竟也是中国。”

没几天,孔祥熙和宋霭龄后来真的去了趟台湾,只不过心情更差了。

蒋介石带着他们参观了自己的陵地,建造的样式竟然仿造了一个他老家地理的模样,甚至还说:这儿也不过是他临时暂居的地方,等将来有条件也得回去。

看来蒋介石也不能免俗,心里也在想落叶归根的事情。

后来孔祥熙还听说蒋介石安排人去过北京,甚至找过周恩来,谈过台湾回归祖国的谈判事宜,只不过因为一场运动而搁浅。

就这么呆了几天,孔祥熙再也没兴致留在台湾,没几天又回到了美国。

心情更差的孔祥熙身体开始走下坡路,时不时的发点感冒之类的病。

1967年七月。孔祥熙病逝。

但宋霭龄并没有感到有多难过,一来她觉得丈夫活了快九十岁,算是高寿了。这一辈子荣华富贵享受过,平生大小事也都经历过,子女双全,除了想回老家,其他也没有什么遗憾的。

二来宋霭龄年纪也大了,老感觉马上就能和丈夫见面,所以也用不着太难过。

唯一有点不高兴,就是自己唯一的弟弟并没有参加他姐夫的葬礼。

虽然宋子文也在美国,但早年间两家人因为对国家层面的观念不一致,导致亲戚之间有了隔阂。

还有个妹妹,宋庆龄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也没法参加。

只有小妹一个人来,并且还是代表蒋介石来的,她在孔祥熙的灵柩前宣读了蒋介石颁发给孔祥熙的褒奖令,重点感谢孔祥熙在抗日战争中担任行政院长,为国民党政府解决后勤粮草,及其他物资供应的功勋。

很明显,这是一个代表国民党官方形式的一个盖棺定论。

顺带也替自己解释了一下当年逼迫孔祥熙下台的原委,总之都是别人逼的,也怪孔祥熙自己贪污过火不自重,被别人抓住把柄。不是自家人不照顾亲戚,确实是大势所趋。

这些往事被蒋介石写在一本庸之先生事略的日记中,庸之就是孔祥熙的表字,蒋介石爱写日记,所以他把这本日记摘选送给了孔祥熙。

但蒋介石是站在自己的立场描写事件,事情肯定有偏颇,观点很难被当事人认同。这是明摆着欺负孔祥熙死人不能说话。

宋霭龄看着这本笔记,气不打一处来,冲着宋美龄大骂蒋介石:“他姓蒋的为了保住自己的名声,故意往孔祥熙身上泼黑水。”

说着,说着,宋霭龄瞪了一下宋美龄,又说道:”谁不知到他蒋介石干的更过分,临了临了还从死人从死人身上讨便宜,这种缺德的事也只有他姓蒋的能干出来”

话没说完,孔令仪兄妹几个赶紧劝,好说歹说总算把宋霭龄劝阻回去。

至此,孔祥熙的身后事也不得安宁,最终被葬在纽约州的佛龛瑞福公墓。

年轻时性格暴躁的宋霭龄到年老也就那样,一会就忘。

她时常一坐就是一天,时常看着孔祥熙的遗像发愣。

子女虽在跟前也替补不了感情的孤独。

为了安慰宋霭龄,宋美龄在1969年把她接去台湾小聚。

往事如烟,也就不计较过去那些龃龉。安安稳稳的过了几天舒服日子。

1973年,宋霭龄病逝。

总体来说,孔祥熙这个人还是有一定的学识,他是孔门后代,在山西太谷受到过专门的儒式教育。

后来在太原,在上海又接受过西方的文化洗礼。做事还算比较有原则,但在民国那个比较混乱的年代,他身为资本家,不贪,不投机取巧是根本不可能的。

他最先打交道的是外国金融。也习惯了西洋那种契约式的精明。

买办专家么,孔祥熙办事注重规矩,当然不是守正道规矩,而是他会把所有的事明码标价,不管是为国家还是为个人。

需要他办事,他总要拿走自己应得的。从来没考虑,自己一个官员,是一个国家财政的负责人,应该有自己的职业道德。

孔祥熙对抗日是有贡献的,国民党迁都重庆。

南方大部分富裕省份都被日本占领,国民党财政已经支撑不住,这期间就是孔祥熙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用金融贷款也好,整顿国民党央行财政也好,缩减支出,整顿内务。

总算帮蒋介石撑过了最难的那几年。

当然,他该拿的也一分不少也要拿走,他从美国帮国民党拉回华侨资助,这里面还要把他自己的那部分明码标价。这就是孔祥熙。一个有点能力,但又自私自利的人。

他的名声比较恶劣,有很大一部分归咎于妻子宋霭龄。

世人只知道宋霭龄贪财,但不知道宋霭龄是视财如命。更确切的说,只要落入她手中,再拿出来那是千难万难。

小时候,他父亲买了几个玩具,本意是姐弟几个一人一个,但父亲把东西先临时交给了宋霭龄,等人到齐了再分配,但宋霭龄以为全都是自己的,死活不肯再拿出来,逼得宋父亲又重新买了几份。

这样性格的人注定强势霸道,而孔祥熙自然在很多事上拗不过宋霭龄,更何况,蒋介石是和宋家联姻,大姨姐从妹夫手里贪点钱,孔祥熙管不住也没资格管。

这种性格骄纵的几个子女也是飞扬跋扈,无法无天。

当年蒋经国去上海整顿经济,碰到的扬子公司就是宋霭龄的儿子,最后在宋美龄的干涉下,蒋经国打虎行动半途而废。

尤其小妹孔令仪更是无法无天,坐飞机为了给自己的爱犬腾位子,竟然把国民党的一个中央委员赶下飞机。

就这么一家人,名声能好才怪。这都是宋霭龄的功劳。

孔祥熙得人不淑,内不能整顿家务,外不能廉洁奉公。

最后导致身败名裂,也算咎由自取。

最搞笑的是,他孔家的财富最后全归了一个西洋混血。

孔祥熙人比较保守,儿子偏偏找了美国洋妞当老婆,气的孔祥熙大骂不肖子孙,并且孔祥熙这辈子也只有这个洋妞生的唯一孙子,孔德基。

孔祥熙死活不承认这个孙子。临终前一直大喊,对不起祖宗。

但最后所有财富却都归了这个洋孙子。也算是孔祥熙自己不干好事的报应。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5

标签:历史   安宁   深度   财富   孔祥   蒋介石   国民党   台湾   美国   太谷   孙子   父亲   西洋   小妹   太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